分類彙整: 瑜伽哲學,Pholosophy

王建民也來練瑜伽?

王建民練瑜伽?不,那是不可能的事,至少目前不會.

但為何要下這樣的標呢?因為王建民在投球的時候,一顆球,一個人,專注地投出那完美的曲線,剎那間的專注,與瑜伽的境界一致.

他的話,少,但富有哲理.

在投手丘上,外界的吵雜聲不絕於耳,外頭像一鍋沸騰的熱水,但站在投手板上的他,像塊千年寒冰,冷靜,沈著,在他眼中,只有打者與捕手,只有直線,沒有界面,在凝神的瞬間,將意念與手裡的棒球,合而為一.

這是專注的力量.

簡單,重複,就是力量;滴水,穿石,鑿破巨石.

道,是存在的,就看你是否有將心眼打開;透過呼吸,將紊亂的心收攝,比你的體位法更重要.

體位法的迷思,是現代人學瑜伽最大的弊病,很可怕,這是一種心念,會殺人於無形,凶手,就是你自己,自己讓自己的身體偏離中庸之道,自己將自己的心靈推向高峰,然而,高處不勝寒.

重回校園,旁聽專業課程,以往,根本不重視肌肉與動作這個領域,但學了瑜伽之後,發現,骨頭真的不太重要,肌肉才是重要的,但影響肌肉的形塑,來自呼吸與意識.大師,看你的完美體位法,更看你的呼吸與神態.這個神態泛指一種圓滿的狀態,那是渾然天成的,沒有一絲的扭曲與刻意地拉扯呈現.

時間到了,就自然綻放,精進久了,自然就完成了,太早完成高難度的體位法,也提早讓身體折損.

這層道理,很淺,但領悟者,稀!

唯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深有同感,但那是付出代價之後的慘痛領悟.

王建民,在球季的最後一場並沒有被教練派上球場,於是,洋基輸了那場球,有人問教練,為何不派狀況最好的他上場,萬一球賽輸了,洋基就被淘汰了!

洋基總教頭托瑞回答:這個年輕的好手,他現在需要的是休息,我們不希望他受傷,不希望他體能過度負荷.”

你了解他的話嗎,不要為了求勝而折損球壇的新秀;同樣地,不要因為心急,而將身體過度使用.

任何傷痛,只要超過兩個小時,你都要留意,這是教授再三提醒的,會痛,就是不對,要注意,但不用心急,只要留心身體的感受即可,超過三四天都沒有好轉,更要留意,不要以為病痛真的消失,不是,它是轉化成另一種模式,那就是肌肉組織纖維化,不會很痛,但隨時留在你的體內,只要動到舊疾,就會隱隱作痛,可惜的是,轉成慢性發炎狀況下的組織,會成為你一輩子的印記,隨時牽扯你的當年結痂的傷口.

早知道,我就......!

太晚了,千金難買早知道,我身旁有位同學,為了讓自己早點劈腿,於是學別人,每天朝後踢一百下,朝前踢一百下,然後,發現,大腿後側的肌肉拉傷,會痛,但老師告訴她,就是要痛才會有效,於是乎繼續踢,現在,她到底劈腿成功了沒?

你很好奇地問.

沒有,並沒有,她告訴我,現在,她連前彎,手碰地都很困難,因為大腿後側會痛,沒有辦法搬重物,甚至蹲下去抱小孩都有問題,談到這,她嚶嚶地哭了出來,我想,若是我,可能會放聲大哭,因為我很愛我的小孩,若她跌倒,或是發生危險,而我卻沒能立即救她,我會自責一輩子.

這就是我,為何會成立部落格的原因.

我的希望,很小,但祝福很大,願每個人都在瑜伽的路上,平安健康,不要再重蹈前人的痛苦.

淚腺特別發逹但看到王建民就會鬼叫的Judy留

ps:這篇文章剛好是看到王建民的新聞,心有所悟,不自覺寫下,在醫院看到許多球壇巨星不為人知的求診經過,你會看到他們心中的無奈,誰願意離開球場,若不是因為受傷,誰不願意在陽光下享受馳騁球場的樂趣,但一旦受了傷,上場,就像是下地獄一樣,苦不堪言,心酸吞肚內.

這是一位重量級的選手當年向我吐露的心聲,很可惜,不是告白,想太多了((._.")),但現在,你看不到他了,轉行去了,我記得他說要做吃的.....

[……]

Read more

分類: 瑜伽哲學,Pholosophy | 發佈留言

再談戒律

天底下,什麼事最難,每天重複做一件事,最難.因為,它需要恒心,毅力,與無比的熱誠,支持你一路走下去.

練瑜伽,什麼最難,每天練習,最難,人有惰性,善於找藉口,為自己尋求許多理由,但不放棄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

堅持,是需要熱情,是需要理想,是需要勉強,需要一點點的壓力,才會克服惰性,養成習慣.在日文中,學習這個字是由漢字勉強組成的,沒有勉強自己,就沒有學習的行為,沒有行為,就沒有改變,因此,我們可以說,行為導致結果的產生.

但還有一個因素,比行為更重要,那就是思想,思想會改變行為,思想的改變,是行為能否持續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思想堅定的人,可以像唐僧一樣,入西域取經,而毫不猶豫路途的遙遠.人的思想,是多變的,就像湖面的倒影,隨時在變化,它須要精神食糧的撫慰,更須要透過內外的戒律來強化思想的力量.

因此,瑜伽經的第一條Yama,就是在談自制,一個瑜伽修行者如何在團體中自處的一種規範,講白一點,就是瑜伽老師的職業道德,每個行業都有其職業道德,這是專業的一種表現,就像律師絕不能出賣他的委託人,醫師絕不能透露病人隱私一樣,那瑜伽老師的職業道德又是什麼呢?
看看帕坦伽利如何說明,他說Yama,包括以下五種:

不暴力Ahimsa-包括言語,眼神及行為的暴力.例如:常常在課堂上,三不五時地提醒學生:你連這個都做不到,做不到的先在旁邊看...其實,這就是一種語言的傷害.可以改為:新同學就先停在這裡,老同學在往下做一點,不用羨慕他們,時間到了,大家都可以做得到.

不欺騙Satya-即凡事真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則言無不盡,不知,寧可沈默不語,以免誤導他人.

不偷竊Asteya-不佔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不放縱Brahmacharya-過中庸的生活,這點也很難,處在五花八門燈紅酒綠的都市,想要不放縱,非得要有超人般的意志.所以很多人才想到印度走走,因為那裡生活單純到無聊,只有吃飯休息練瑜伽,想要放縱,門都沒有.

不貪婪Aparigraha-淡泊名利,其中,以此項最難,瑜伽,在現今的環境,已成為一種生財的工具,這當然無可厚非,可是要取之有道,才能道亦有道.
 

第二條,談的是勸戒Niyama,這點又更難,因為這是內在的訓練,第一條,有點像是公民與道德,第二條就很像宗教的教律,包含以下:

 純淨Saucha-維持心靈的平靜,(很難,可以靠打坐冥想來完成)

 滿足Santosha-知足常樂

 紀律Tapas-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例如:每天固定早晨六點練瑜伽,即使中了樂透,也照練不誤.

 自習Svadhyaya-
   靠自我練習去體會一切的真理,這點很重要,有人視瑜伽練習為做功課,那天林老師提到一個小故事,他說:有人每天都在拜佛,時間一到,就在佛堂前開始唸經,但那天起得晚,眼看時間來不及,於是嘴巴加快速度,把佛經三句併兩句很快地就唸完交差.
同學,他是唸給誰聽?
佛祖?
不,佛祖那有美國時間聽大家唸經,那是唸給自己聽的.
就像練瑜伽一樣,每天練,好像在做功課,錯了,你早就畢業了,練瑜伽,練給自己用的,因此要用心體會,時間不夠,就練到一半也可以,但不要貪快,頻頻看錶,心裡想著趕快練完,等下去吃好料的.

天啊,這簡直是在講我嘛,因為,我先前還會偷看一下時間,心想,哇,練這麼久怎麼還不下課,後來,開始重視呼吸之後,就完全忘記時間這檔事,心裡只想到呼吸,讓我的身體完全沈浸在新鮮的空氣當中,讓我每一個細胞都有氧氣可以交換,別忘了,你的細胞只幹三件事,那就是:交換氧氣,吸收營養,排除廢物.

奉獻Ishvarapranidhana-敬畏天,相信人是渺小的,感恩當下,奉獻對神的敬愛.行善,可以種福田,這點我很相信,因為命可能是先天註定,但可以透過運來改,行善,可以改變天命,有人說掌紋十年變一次,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命運,就看你當下的作為.記得,有本書了凡四訓,就是在講這個道理.各位有空可以看看.

前兩天,作菜時不小心割到指頭,好一把利刀,當初那個賣刀的掛保證,保證削肉如泥,果真,一小塊肉被切掉了,面積大概有小指甲的一半,厚度也差不多.血流如柱,但畢竟在急診室待久了,見多刀光血影的場面,這點小傷實在不算什麼.結果,隔天一早,就死賴在床上,心裡自我垂憐:我受傷了,這樣做瑜伽,可能不太好,於是又賴回床上,過了五分鐘,良心不安,又爬起來,自我練習.

所以,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又再寫戒律,因為每天練習,不偷懶,真的粉難,你也和我一樣嗎,發表一下吧.這樣扯一堆,你們就懂瑜伽經裡的兩支,八支懂兩支,不錯啦!!

[……]

Read more

分類: 瑜伽哲學,Pholosophy | 發佈留言

何謂瑜伽?-談持戒

很多人練了瑜伽好多年,但當大師問你:何謂瑜伽?當下腦筋一片空白,是啊!瑜伽是什麼,要把那個八股式的答案再言不由衷地回答一遍嗎?瑜伽,嗯~就是,就是指身心靈三者合而為一的結合,透過體位法讓自己進入三摩地的境界.

很好,那何謂三摩地,這個就是進入空無的境界,好個形而上學的回答,空無,這兩個字兜起來,真的好玄,一般人只能跟著覆唸一遍,但三摩地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我想,就是林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進入快樂的境界”,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般地清醒,因為逹賴喇嘛也曾這樣開示過眾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尋求快樂.

一般人聽到追求快樂,反而很高興,但什麼才是快樂,凡夫如我們,皆認為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就是人生的快樂,今朝有酒今朝醉,醉生夢死,到了盡頭,恍然一悟,今生好似夢一場,猶如白活一場.

在醫院,見過太多生離死別的場面,無一不是哭哭啼啼地場面悲愴,很少看到死到臨頭,卻有萬般解脫的豪邁氣魄,美人怕遲暮,將軍怕白頭,誰能跳脫此一老掉牙的劇本呢!!

其實,真正的快樂,來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堅持,有堅持,有目標,知道為何而活,為何而死,即使死到臨頭仍不覺得遺憾,你有把握擁有這樣的人生態度嗎?有句話說得很好,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有人活到七十歲,但靈魂卻在三十歲就進入棺材,其他四十年,是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

圖片預覽瑜伽,也是一樣,有人練了一輩子,都在追求體位法,讓瑜伽變成和體操選手一樣,難度更勝特技表演,瑜伽真正的精髓並沒有進入骨子裡,因此若有一天,體位法不行了,或是被超越了,或是被挑戰了,心中就會激起陣陣波濤,不平,不服,不甘心.

寫了這麼長的一篇心得,是因為林老師在昨天上課時,再度分享他們去年至印度受訓的心得,讓我感觸良多,也驚覺自己仍是瑜伽的門外漢,因為真正的瑜伽是從持戒開始.

猶記大夥剛到印度時,看到來接待他們的印度瑜伽老師,第一眼的印象就破滅了,因為老師長得有點像艾因伽一樣,有著大大的身軀,和一般人對瑜伽老師應該要長得像David Sweson 那種精瘦的形象,大大不符.
接著,一路上大家擠在巴士上,要開往山上的集訓地,這一路至少要開六個小時,天啊,這麼長的一段路程,大家拿出台灣旅行團的看家本領,開始在車上聊天嬉笑好不鬧熱.

此時,印度老師為了空出空位給大家,自己靜靜地擠在車子前端的小角落旁,神情泰然地望向窗外,就這樣一路靜默,直到把大家平安帶到目的地.

經過一路奔波勞累,大夥都餓壞了,廚房準備的菜餚一上桌,大夥下箸猶如強風掃落葉般地席捲一空,一盤又一盤地接著上菜,後來乾脆向廚房指定菜名比較快.林老師開玩笑地說,大家在國內都受到299,199的訓練,我心想奇怪這個訓練我怎麼都沒機會參加,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指199吃到飽,無限暢飲,所以每個人都訓練出好胃口.

可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個大大圓肚的印度老師,卻是細嚼慢嚥地吃完盤中食物之後,就不吃了,天啊,他竟然不吃,這麼豐盛的菜餚恐怕在當地平時也很難吃到,但為了禮貌,他還是在餐桌上和大夥閒聊一下,但他心裡一定大吃一驚,”天啊,這是那一個國家派來的瑜伽老師,這麼會吃!!”

最後,印度老師終於客氣地提出離席的要求,留下滿桌的菜餚給遠道而來的寶島佳客繼續享用.

在接下來的受訓的期間,印度老師總是以十分謙卑的態度指導大家體位法,但老實說,印度老師並不十分熱衷教授高難度的體位法,但並不表示,他的功力很差,而是他們對瑜伽的認知,
”體位法只是一種工具,引領你進入喜悅的殿堂,每個人的方法不同,即使使用同一種工具,但只要心專注,體位法的高低,並不是重點”

這讓我想起,在space有個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好美,她說,
每個人練習瑜伽,就像是一朵花,但有人含苞,有人綻放,含苞的花蕊何時開花,不知,但總有一天會綻放,不急,急了,即使開花,也會早凋.高難度的體位法,不須強求,時間到了,你就會了,只要你每天都在練習,總會開花結果.

林老師在講完上頭的心得之後,結論是此行最大的收穫,是認識瑜伽真正的精神,在印度老師的言行舉止裡,無一不透露出瑜伽的真義,真正的瑜伽是落實在生活,而不是掛在嘴上和動作上.老師,在結尾時,強調持戒的重要性.對自我的要求,不要流於形式,不要有太多的理由,做,就對了.

在space遇到許多好老師,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謙虛,甚至不喜歡你叫她老師,喜歡你直接稱呼她名字,她們讓我在瑜伽的精進路上,感到很溫暖.在她們身上我看到無私與分享,希望自己也具有這樣的能量,能和各位一起分享我的小小心得.

當我再重新檢視瑜伽經的內文時,赫然發現,瑜伽智者帕坦伽利在瑜伽經裡,開宗明義即告訴大家,為了克服人性的弱點,了悟自性,修習瑜伽可以從八個法門進入,首先,第一個法門不是體位法該如何擺,而是持戒,再來是遵從,體位法擺第三,呼吸控制,感官克制,專注,冥想,最後進入三摩地.

持戒,可以從行為及言語上做起,原則是不傷害別人,不以語言眼神及個人私欲傷害任何有生靈的萬物,主動一點的解釋,便是減少物欲,苦行,維持頭腦及心靈純淨.

寫了這麼大一篇,就是要提醒自己,避免落入瑜伽的窠臼,精進,再精進,從心出發.

[……]

Read more

分類: 瑜伽哲學,Pholosophy | 發佈留言

往瑜伽的夢土前進

人生有夢最美,以前年輕的時候,出國留學一直是我的目標,在醫院工作數年,也存了不少錢,打算出去唸個學位回來,但姻緣比機緣來得早(男朋友的爸得了癌症,風燭殘年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獨子結婚,於是結婚進行曲嚮起...)再加上要支持家中的重擔,所以這個美夢就此破滅.

但瑜伽,又開啟了我另一扇窗,自己實在不甘心只是接受二手資訊,早年練瑜伽的人就知道,那時,資訊很少,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也沒有什麼平台可供大夥交流.

現在,就不同了,自從space,pure引進國內,開了瑜伽的一扇窗之後,我又想要出國進修,瑜伽對我而言,不是體位法擺擺動作而已,對我而言,它是人體療癒的一種方式,內體本來就具有先天的免疫系統,你若多了解你的身體,你就會發現,身體實在是造物者最偉大的作品,而瑜伽,只是讓你重新喚醒體內的能量,回歸自我,最原始的自我,那個初我.

我常覺得,健康很重要,但大多數的人知道,卻不珍惜,無法體會,
健康-很重要!?我本來就沒病,心裡還怪你雞婆
其實,你真的健康嗎?有八成的人是屬於亞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表面很健康,外表很亮麗,談吐也很有力,但仔細來看,其實,表面很健康,紅光滿面,其實是高血壓的象徵,外表很亮麗,其實裡面都穿束腹,腳下蹬著三吋高跟鞋,談吐很有力,其實內在企圖心很強,失衡的情緒將影響內分泌的平衡,也易導致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上身,憂鬱症.

我不想要我的瑜伽,只是擺擺姿勢,做做幾個嚇死人的體位法,我希望我的瑜伽,可以讓人們尋回內在的桃花源,每個人都有屬於它的瑜伽.這就是我很欣賞David Sweson的瑜伽理念,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你,這是屬於你自己的練習,掌握自己身體的節奏,不要過度伸展....我也很喜歡anusara的理念,透過對人體解剖的精確了解,以符合復健醫學的觀念來引領身體逐步進入瑜伽的殿堂.

安全,快樂--是我學瑜伽,最重要的宗旨,循序漸進,每日精進,是練習最重要的原則.
各位,在心中定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目標,往瑜伽的夢土前進.

我的目標是明年上半年到印度研習,你呢!!!歡迎各位把美夢提出來,大家一起激勵,才會進步,互相漏氣求進步,加油!!

[……]

Read more

分類: 瑜伽哲學,Pholosophy | 發佈留言

帕坦伽利遇上希波克拉提斯

瑜伽是印度文化幾千年來的結晶,強調融合身心靈的平衡,對人體的健康,是無庸置疑.

但,當瑜伽遇上醫學,當帕坦伽利(Patanjali,瑜伽大師,瑜伽經的作者)遇上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醫學之父)時會發生什麼樣的場境???是彼此相知相惜,或是大打筆戰,爭論不已,我個人相信,彼此都會醉心於對方的領域,因而會融合彼此的優點,創造出更好的知識,也就是瑜伽醫學這塊新領域.

但在現今的社會裡,要找到懂醫學又懂瑜伽的醫師,老實說,真的不多,即便有,也多因其在醫學領域的成就而無法深耕瑜伽這一塊,各位,若有看過日劇的白色巨塔,就可以了解我的感慨,一個醫學院畢業的菜鳥醫生,想要在白色巨塔內攀升到金字塔的頂端,爭取那稀有的主任或部長或院長的頭銜,若不盡全力在專業領域裡奮鬥,以及在醫療人脈裡下苦心,隨時都有被汰換的可能,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想要找到同時具有醫學及瑜伽深厚底子的醫師或是醫療界人士,那真是屈指可數,於是,便可能出現醫學與瑜伽之間的誤解.

這樣的誤解,有可能造成想學習瑜伽的人,卻而止步,相信,這也是許多瑜伽前輩心裡的擔憂.

”你這樣千萬不要再練瑜伽,否則會....”,”你這毛病有可能是練瑜伽引起,導致.....”我們常會聽到醫師對病人練瑜伽的恐懼,這種印象,恐怕除了怪罪媒體錯誤的傳播之外,瑜伽老師也要負一點責任,一味地以高階體位法為炫耀的手段,以此招徠學生,或與同行以體位法彼此較勁,這些看在外人的眼裡,可能會覺得”哇,好厲害”,但看在醫療人員的眼裡,除了讚嘆,恐怕多了一股擔憂之心.

為什麼醫療人員會如此先天下之憂而憂,那是因為醫療人員成天接觸病患,對現代人日益衰退的體能及潛在的慢性病,了然於心,尤其是現今社會多是崇尚速食生活型態,許多人練瑜伽的心態也莫不如此,”老師,我想要三個月內把這裡瘦下來,但那裡不要瘦...”相信這是許多線上老師會聽到的請求,但瑜伽的研習必須是循序漸進,每一種體位法都不是一蹴可及,所以老師必須灌輸學生正確的觀念,但有些老師一上課會先帶高難度的體位法,先震壓一下學生,讓學生練得哇哇教,以此證明自己的道行不錯,我個人的拙見是,示範是可以的,但先不要讓學生跟著做,因為東方人總有一股堅強的韌性,那就是輸人不輸陣,好面子的心態作崇,所以常常會不經意地受傷.

醫療人員很了解某些慢性病的病患,有些動作是屬於禁忌動作,例如:高血壓的人,就不宜做與倒立相關的動作,或是直立式前彎等相關動作,那些會讓血液一下子衝到腦門的動作,都會誘發潛在的風險,最嚴重的是昏倒,再嚴重一點的是中風,無可救藥的便是猝死.先前香港某一大型的瑜伽教室,就當場發生學員猝死的慘劇,是一位中年婦女,僅在做暖身時便發生意外,這該怎麼說呢!!!!,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再怎麼說,也得負起道德責任.

所以,面對醫學界質疑”學瑜伽有一定潛在風險”以及瑜伽前輩害怕”醫師的言論都帶有恐嚇性,都把學生給嚇跑...”等問題時,該如何化解瑜伽與醫學的本位主義,我個人覺得,增進彼此的了解,踏入彼此的領域,才是真正能將瑜伽與醫學的功效發揮相輔相乘的最大利益,因此,這也是我願意戮力向前的原動力,一來是增進瑜伽老師本身的醫學專業程度,二來是透過醫學的協助,老師可以幫助想透過瑜伽重獲健康的學生傳導正確的瑜伽復健知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從瑜伽老師的身上得到健康.

健康的身心,比一切的財富都來得可貴.

以上這段話,讓我聯想到上堂課,林老師在教導我們唱頌時,所解釋的頌詞內容,瑜伽老師的使命就像林中的啄木鳥--樹林裡的醫師,帶給大地生生不息的生機,瑜伽老師正是現代人的健康守護神,透過瑜伽帶給學生健康.這樣的角色,你逹到幾分??

我先回答好了,”真是誠惶誠恐,恐怕連二十分還不到..”這不是自謙詞,是真的,我真的這樣認為,但相信我,這樣的我,進步空間會是最大的,因為知識的追求,永遠沒有盡頭.

[……]

Read more

分類: 瑜伽哲學,Pholosophy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