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近期留言
- 「Judy」於〈痛經的原因及療癒方法〉發佈留言
- 「Judy」於〈瑜伽教學和講座資訊:認識膝蓋臏骨外翻(一)〉發佈留言
- 「Judy」於〈課表/師資〉發佈留言
- 「Judy」於〈課表/師資〉發佈留言
- 「蔡馥如」於〈課表/師資〉發佈留言
瀏覽數
- 療癒瑜伽解剖書 - 481,539 瀏覽數
- 課表/師資 - 170,179 瀏覽數
- 瑜伽鬆筋課程 - 159,469 瀏覽數
- 新生體驗/上課須知 - 114,765 瀏覽數
- 2022夏季四叔的大村巨峰葡萄 即刻下訂 - 51,270 瀏覽數
- 背部肌肉群之解析 - 50,430 瀏覽數
- 我的韌帶斷了?~淺談腳扭傷 - 50,206 瀏覽數
- 關於我 - 46,094 瀏覽數
- 2013 9月/ 肩頸療癒解剖書上市 - 37,104 瀏覽數
- 介紹:脊椎神醫-台中國軍總醫院張國華主任 - 31,528 瀏覽數
標籤
分類
- 2007Richard Freeman受訓心得
- 2014師資培訓
- Aadil大師Purna Yoga受訓心得
- Anusara受訓心得
- Bandha+能量+經絡,Energy,Meridian
- Fashion
- Kitchen
- Lifestyle
- Living Room
- Outdoors
- Reading Room
- 內核心肌群,Inner Core Unit
- 其他,Others
- 協會資訊,Association
- 呼吸,Breathing
- 學習資源,Learning
- 待分類
- 心情手札,Feeling
- 心血管+神經+癌症,Hear,Nerve,Cancer
- 應用肌動學,AK
- 教室及研習訊息,Studio
- 海外進修,Overseas
- 瑜伽/女性
- 瑜伽哲學,Pholosophy
- 瑜伽界新聞,News
- 瑜伽與外貌,Appearance
- 瑜伽與食物/情緒,Food/emothion
- 肌筋膜,Myofascia
- 肌肉/肌腱,Muscle
- 脊椎/骨骼,Bone
- 膝蓋/關節,Joint
- 體位法分析,Asana
友站連結
瑜伽專業網站
台大肌動學原文講義
3D透視人體結構網站
Yoga Point
Get Body Smart
back-exercises.com
雙語解剖肌肉發音網站
The muscular system
李文吉醫師網站
Sanzin'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真實的大體解剖學
swamij.com期哇米吉
University of Glasgow
歐首復健中心
Online Sanskrit Pronunciation Guide線上梵文發音
線上體位法大全
薄伽梵歌中文網站
ANATOMY LAB線上大體解剖學
ANATOMYARCADE解剖學遊戲
原文解剖學測驗網站
線上人體解剖互動網站
Judyyoga樂活瑜伽醫學網站
Ashtanga.info百科全書
Yoga Journal
Ashtanga祖師爺的網站
運動生理學網站
健身個人教練
香港版運動生理學網站
bandhayog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私人景點
彰化大村~陽光田園土鳳梨酥
四叔的甜美果園
台南麻豆李嘉仁柚園自然療法
中醫世界
十二經絡介紹
中里巴人的中醫誌
人體使用手冊
經絡修身網
陳俊旭博士部落格
許達夫醫師
彭博士的環保網站
赫尼曼自然醫學中醫診所
彭士峰博士應用肌肉動力學學院
Hanns老師-頌缽.樂音與震動人文思想
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_數位經典網
優人神鼓
英文名言錄
BBC 英文學習網站
English DNA雙語學習報好友連結
台灣省體育會瑜伽運動協會
台中心琳瑜伽
忘忘仙貝~小V的家
知音瑜伽
白鷺鷥瑜伽
瑜伽境-施化難陀瑜伽
喜馬拉雅禪修學會
瑜伽-靈性使者
Space Yoga
喜馬拉雅瑜伽台灣網站
中華民國喜悅之路靜坐協會
體能活力瑜伽
Yogilini台中瑜伽水活會館
Mon&Flow宜山奎水
高雄~美麗春天瑜伽館
Yoga Friends
樹懶瑜伽
Monica電子報
瑜伽善知識
Yingyoga
Pure Yoga
老靈魂的日記
參諦瑜伽
Yogathailand
葆體瑜伽
Eleanor瑜伽筆記其他操作
- 在線用戶: 3
- 累計點擊: 247
- 本年點擊: 199752
-
Recent Posts
- 2021 療癒瑜伽師資密集22天 招生In 待分類
- 療癒瑜伽/婦科丹田保健班開放報名In 待分類
- 【一個媽媽的心聲VS 失眠】In 待分類
- 2019 5/25 26 假日膝保健招生In 待分類
- 膝蓋會痛,問題不止在膝蓋。In 待分類
- 2021 療癒瑜伽師資密集22天 招生
標籤
最新消息
-
近期文章
- 2021 療癒瑜伽師資密集22天 招生
- 療癒瑜伽/婦科丹田保健班開放報名
- 【一個媽媽的心聲VS 失眠】
- 2019 5/25 26 假日膝保健招生
- 膝蓋會痛,問題不止在膝蓋。
- 痛經的原因及療癒方法
- 頭髮乃氣血旺盛的表現,髮型決定第一印象
- [Youtube] 肩頸為什麼會痛,和手有關?Judy’s anatomy -arm
- 自律神經失調的白衣天使
- 念佛的手會麻
- 2019 JudyYoga假日療癒瑜伽師資培訓開放報名
- 大丸子的脖子一轉就痛
- 設計師的下眼皮一直跳
- 2020保健班+2021師資班招生
- 2018年 療癒瑜伽第二梯次師資培訓12/23-2019年1/12開始招生
- 2018 7/29-30下背痛保健班招生
- 2018年7-12月保健班招生訊息-7月28-29 腰背保健 9月1-2丹田保健 10月27-28 踝保健
- 膝保健上課重點2018 5/26,27
- 2018年6/23-24療癒瑜伽肩頸保健班招生
- MC女的大變身。
- 2018年5/26六-5/27日療癒瑜伽/膝蓋保健班開放報名
- IC金頭腦史瑞克的腦瘤故事-談腦下垂體腫瘤及肢端肥大症
- Consectetuer vehicula ab
- Taciti hendrerit dis odit incidunt
- Sunt doloremque blandit inven
- Fugit quaerat vulputate! Irure.
- Litora aptent magnam laoreet!
- Icinia soluta. Lacus quas.
- Eleifend sodales molestiae deserunt
- Judy的美顏療癒瑜伽書
- Crporis quae purus inventore!
- 2017年11/25六-11/26日-療癒瑜伽/腹部丹田-腸胃+婦科保健班開放報名
- 小腿 是健康的指標
- 2017 7/29-30膝蓋保健班上課心得/下集
- 2017 7/29-30膝蓋保健班上課心得/上集
- 大叔的菊花殘--談肛門失禁
- 足踝保健班開放報名9/23-24 2017
- Sodales arcu consequatur consectetur
- 小資女的四年膝痛血淚史
- 找不出原因的膝蓋痛,原來是⋯⋯
近期留言
- 「Judy」於〈痛經的原因及療癒方法〉發佈留言
- 「Judy」於〈瑜伽教學和講座資訊:認識膝蓋臏骨外翻(一)〉發佈留言
- 「Judy」於〈課表/師資〉發佈留言
- 「Judy」於〈課表/師資〉發佈留言
- 「蔡馥如」於〈課表/師資〉發佈留言
瑜伽友站
瑜伽專業網站
私房網站
分類彙整: 心血管+神經+癌症,Hear,Nerve,Cancer
療癒瑜伽與葉克膜醫師
聽到同學這樣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同學是以動作來確認這堂課值不值得上,瑜伽=體位法,這種觀念深植人心,難改.於是乎,很多人練習多年,手腳仍然冰冷,氣血仍然不足,可是體位法講的頭頭是道,動作也很到位.
同學們,可能不明白,身體是全世界最精密的藝術品[……]
瑜伽練習不當會殺人??淺談中風
這是一封同學的,看了感觸很多,大家看了也會有同感.
老師午安: 昨日,Amber同事的先生(工作於監理站旁的代辦公司)於早上突發性昏厥,大家緊急call 911,可救護車竟30分鐘後才到達,同事的先生早已於到院時即往生,據說灶發原因是為心肌梗塞~~當下,我想到你念茲在茲提醒每個人的話語,察覺身[……]
瑜伽 vs 量子物理學
瑜伽和量子物理,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練瑜伽,不就是體位法在那變來變去嗎,頂多就是幾個流派,多參加幾個workshop或是teacher training不就得了,很多人對瑜伽的想法,就是這麼簡單。
但瑜伽,其實和大腦的運作很有關係,瑜伽經講的就是大腦內在思維的運作,而這個運作模式是無法單純用解剖學的角度去看。在以往四百多年來,科學和醫學認為大腦的生理結構一旦定型了就無法改變,但現在的科學發現,大腦是可以自我改變的,這項革命性的發展,顛覆了許多人的成見,大腦是可以改變的,意謂著人性也是可以改變,不須要用手術,也不須要吃藥,透過利用大腦不為人知的功能,就能改變大腦先天的結構。
但這和量子物理學有何關聯?答案在人的心。心是一個抽象的物體,無以名狀,任何人都無法在人體身上找到一個叫做心的器官,但心卻是存在的,心操控著人體,就如同細線操控著人偶一般。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操控著人的思維與行動。
心,是真正的主角;而瑜伽,正是一門討論心的科學。
在討論心的內涵與本質時,就不得不運用量子物理學的概念,現在,各位總算可以將心與瑜伽與量子物理三者串連起來討論了。
之所以會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是因為最近讀了一些書,如下:
王者之王瑜伽經–喜悅之路出版,邱顯峯著
心靈瑜伽--台灣明名文化,斯瓦米韋達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遠流出版,多吉著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橡實出版,詠給.明就仁波切著
這四本書交錯互讀,感覺很棒,愈罷不能,大腦就像是經過同類療法的洗禮一樣,經過稀釋與震盪,能量大幅增加,呵,我不得不承認納博科夫的那句名言「一個好的讀者,必定是個重讀者。」(A good reader, a major reader, an active and creative reader is a rereader.),這位俄裔作家的名言被反覆傳誦,成了愛書人心中一則迷人的教條。他提倡用脊椎骨讀小說,他說讀書「不只是用心靈,也不全用腦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讀,而且要保持一點超脫。」那句用脊椎骨去讀書的獨特觀點令我一輩子的難忘,呵,快感可能會從脊椎的海底輪一路暢快到頂輪吧,我想,他如果有練瑜伽的話,或許會微笑以對吧!
這四本書都非常有特色,但我喜歡科學與宗教,抽象與現實互相辨證的書,四本書中以詠給˙明就仁波切的那本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令人印象深刻,那本書的特色就是結合科學與佛法,以實驗證明,恐懼不安迷惑等大腦神經元的訊息交流,可以透過心的禪定與修持加以轉化。事實上,明就仁波切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大腦造像與行為科學實驗室合作,透過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數據證明,心的禪定功夫是可以讓大腦產生變化,讓人獲得快樂。
在討論心之前,就必須先明白大腦的運轉,方能明白心的習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首先,先認識大腦裡頭一群負責溝通與協調的神經元細胞,他們長得像樹,主幹是軸突(axon)分枝很長向外延伸,遍及肌肉、皮膚組織及其他神經細胞等,幾乎無所不在的他們,利用神經傳導素(neurotransmitter)的化學分子形式負載穿梭在突觸(synapse),即神經細胞間的空隙,於是乎,用腦波掃描器(EEG),就可以清楚測量到電子訊息,透過醫療人員的解讀,就可以明白大腦的運作是否有問題。但,可千萬不要被神經傳導素這個詞給嚇到,它聽起來很嚇人,呵,但用以下另一種說法各位就不陌生了。神經傳導素可以分成以下最常見的幾種:
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對憂鬱症有影響作用。
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與喜悅感有關
腎上腺素epinephrine的分泌和面對壓力焦慮和恐懼有關,也和專注力與警戒性有重大關係。所以狗急會逃牆一定是和腎上腺素急速分泌有關。
圖說:神經元細胞圖
人性,喜歡結黨結社,沆瀣一氣,呵,神經元細胞也是一樣耶,他們無時不刻不溝通,但他們會產生某種老朋友之間的連結,養成彼此強化傳達的能力,就像是小團體一樣會對某一人事物做出固定的判斷與反應一樣,這樣的連結,以人性的觀點來看,就是習氣,心的習氣(mental habits),一種制約的心理反應,我們會下意識對某一情境做出自動或是直接的反應,呵,就好比人們口中常說的:
「怎樣,我就是這個樣子,我就是無法容忍對方戳我的痛處。」
或是,「我的個性就是無法改,我是火爆的牡羊座,天生就是火爆,警告您不要惹我……」
呵,其實,那都是一個藉口,因為大腦的天性就是改變,不信就看看2007年Amazon書店科學類十大好書之一的「THE BRAIN THAT CHANGE ITSELF」,中文書名為:「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的可塑性」,這本書已有中文版,洪蘭博士導讀,真是好看到不行。裡頭的真實案例徹底推翻以往的教科書理論,因為大腦的心智地圖是「用進廢退」,原理就如同肌肉一般,只要常鍛練,肌肉會發達,只要一偷懶,肌肉就會鬆弛,也同體位法的練習一般,只要常練習,就能將體位法與呼吸與凝神三者合而為一,在每一個動作中進入動態的禪修當中,在那當下,就是空,沒有時間的存在。
除了用進廢退功能之外,大腦的心智地圖也是一直處在動態的變化當中,不斷因應外界的變化而改變,為了保持最佳狀態,我們必須學習新的東西,想想看,老狗學不了新把戲,那是因為牠已經學會所有的謀生技巧,因此缺乏動機會要改變現況,不肯離開「舒適圈Comfortable Zone」豈只是老狗而已,人也是一樣,尤其是過了中年以後,腦袋愈來愈固執,執著於觀念,執著於教派,執著於自以為是的傳統,這些都是讓人變老變陳腐的主因,就像是文化耆老柏楊口中的醬缸一樣,臭不可聞。
圖說:大腦有12對腦神經,請注意第十對的迷走神經,是唯一跑到腹腔.
改變吧,每天都讓自己有一點新的改變
像是偶而改練其他的瑜伽流派,或是靜靜的一天都不說話,就像聖雄甘地每周一天的禁語,帶給他內心平靜的力量。又或是,逼自己開始讀瑜伽的經典,一些看起來乏味至極的經典,或許就在字裡行間種下開悟的種子。每一天小小的改變,可以讓生活的廣度增加,接下來,持續的改變,會蘊釀出質變,生命的品質愈來愈有深度。記得有位哲人有言:生命其實不在長度而在深度。有人三十歲但一隻腳己經踏入棺材裡了,因為他的心己經停止流動了,而不流動的心,是無法脈動的……
現在,你會發現大腦的確是可改變的,但正確的說應是大腦的神經元是可塑性的,是可以被改變的,但被誰改變呢?呵,被心所改變。
現在,我們從活生生的大腦科學中的神經元跳脫到哲學與宗教的領域,那是心的領域,心主導身體的一切,看似抽象不可及,但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及跨領域的合作,科學家發現,二者有相通之處。
在瑜伽經及佛經,我們常提及空的概念,心是空性,這個二元化的世界也就是你目前所處的世界並不真實的存在,這看起來很荒謬,明明看得到摸得到的實體世界,竟有人說:那是不存在,那是空的,是變動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東西反而是看不見的空。
空,才是真實的存在。
這個論點要說服物質欲望很強的現代人,太難了!尤其現代人的頭腦經過社會化的洗禮已經被制約得太嚴重,但若是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就簡單多了,呵,量子物理學,光是聽名字就嚇死了,至於內容為何,大家可能都是有看沒有懂,但詠給明就仁波切超厲害,他能用簡單的量子物理學的觀點來解釋空的現象,這要歸功於他父親門下的弟子有許多是西方優秀的科學家,尤其是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
現在讓我們想一下物理學的內容,在古典物理學派中,空間和時間是被視為無窮盡的,是靜態不變的,但前提是必須是:觀察宏觀物體及次原子粒子。若是觀測時間和空間本身時,那就不適用了。就像是觀察沸騰的熱水不斷上升又快速消失成為水蒸氣,在這麼快速變化的狀況中,時間和空間是沒有意義的,有好比是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細胞,但顯微倍數不斷擴大時,看的是景象反而是模糊的,在微觀尺度下,次原子粒子以逐漸增強的頻率四處跳動,突然生成又突然消失,再將顯微倍數再擴大時,會發現連時間本身也開始跳動──空間本身產生微小的曲線和扭轉,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顯現又消失,這種微觀的尺度就如同拿一個原子和太陽系相比,物理學家稱此為「時空泡沫(spacetime foam),很有趣吧!
以上是摘錄那本書當中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121頁),讓我想到了心經的一段話: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從空的觀點來看事物,會發現很難定義什麼是什麼,仁波切最喜歡舉桌子為例來說明什麼是空,他說:桌子,不只是一張桌子,桌子本身又可分為桌面,桌腳,桌邊,正面或反面,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部位可以稱為桌子,組合起來看會成為人們口中的桌子,因此事實的真相是,人們習慣給於這些快速變化又不能永恆保存的現象的名稱,因為這樣,我們創造了一個幻相一個「絕對真實」的幻象。
很有趣吧,絕對真實,但實際上是幻象。
同樣的,我們可以不斷問自己是誰,who are you?問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無法再回答,就在放棄的那一刻,空,出現了,那是無法言喻的原本實相。因此,你問老子什麼是空,他老人家鐵定不說,再逼下去就是:不可說,不可說。
人對幻象堅持莫過於對生的眷戀,及對死亡的恐懼,就像是沒有人以為自己會死,但事實上,每天都有人死去。
死亡,無所不在。
記得有一回看到一篇故事,有個垂死之人求見一名有威望的仁波切,問他:我何時會死?沒想到,仁波切的回答是:我無法保證我會不會比你早死,我親愛的朋友。
無常-沒有任何事是永恆不變的。
了解無常,那麼想要嚐到空性的滋味就不遠了。
祝福我親愛的朋友-珍惜當下,愛你所擁有的一切。
一直以為寫不出來的Judy …..><….
ps:很高興終於寫出來這篇拙作,呵,因為四叔交待我葡萄四千箱都賣光光了,要我好好答謝大家,可是我新文章沒寫好,都不好意思po工商廣告,呵,同學會說我偷懶.於是,為了趕快公告大家,不要再卡電話給四叔了,因為他已經賣光光了,粉肛溫大家,他特別交待我要說.肛溫啦....
註: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刊頭圖: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09-05/26/content_58232_2.htm
參考資料:
有關三合一大腦的理論Triune brain theory
[……]
你有沒有聽過星星假!~淺談痛經
你有沒有聽過星星假!
以前我在外商公司服務時,有一個特別的請假欄,就是女性專有的星星假,不扣錢,只要你提出申請就可以回家睡個大頭覺,心想,這麼好的假,我怎麼從小到大都沒聽過,原來,這是專為深受月經折磨的女性而設的,據說這個經痛會痛到頭冒冷汗胃抽筋的地步,在舉步維艱的情況下,身為公司主管的你怎能忍心看到嬌弱的臉龐在你面前逐漸扭曲變形,於是,在很有福利制度的外商公司就特別有了這項福利,當然男人是不會有的,男人沒有月經,只有射精,前者是女性的痛苦,後者,對男性而言,只有一句話,就是爽呆了!
我,從小和星星假無緣,MC來時照樣上山下海,行動力超強,最近這幾年又學會如何使用OB棉條,做瑜伽更是如魚得水,棉條這個玩意在國外有百分之八十的女性在使用,但在國內可是個新鮮事,奇怪的是,現在大家的性知識(姿勢?)如此開放,對於棉條的接受度還是很低,真的很可惜,有空大家應該買來嘗試一下,你千萬不要像我醫院的老同事,以十分八股的語調高叫著:我才不用那個鬼玩意,只有不正經的女人才會用!放個東西在裡面多噁心,想到就很吐!
各位,她是個護士,五十多歲,一年花近十萬元在頂級保養品上,呵護她的老臉,但她的心其實比她的臉更老,從不接受新事物-包括學習新的電腦門診系統,個性強悍-絕不對病人低聲下氣,但這一切都不經意地從她對新商品的接受度就輕易地看出她心理年齡了.唉!她真是很像我阿媽,很權威,喜歡發號司令,搞得大家都很怕和她相處!
我呢!勇於挑戰.專坐雲霄飛車的第一排!
當我一聽到我小姑,真巧,也是個護士,年輕有活力懂得享受人生的她不斷鼓勵我,”大嫂,你應該用用這個玩意,真是美極了,自從用了它,我每天都活得很自在!”看她說得天花亂墜,我自己也向她借了一個超小號的棉條,在廁所弄了半天,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突然想到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他老人家革命十次才成功,我怎能被這小小棉條給打敗,況且,我己經是一個孩子的媽,還有,我若太遜,豈不證明我老公的尺寸比這個還小(哈!哈!哈!小條又把你端出來了,他叫小條,是因為他老爸是個條子!大~條~子!口是小條不是一隻小小鳥喲!),秉持不屈不撓的精神,我現在終於能充分享受到棉條帶來的樂趣,套句上頭的話,就是....爽呆了,從此不怕異味外露,女生都知道,有時那個味道是粉難聞的,尤其是夏天,連狗狗都會湊過來東聞西聞,你還要裝做一幅怕狗的樣子,其實是......
說穿了,月經是女人一輩子都擺脫不了的夢魘,但究竟是夢魘還是好朋友,就看你的心念,但不可否認的是,月經是女人健康的指標,月經的量多寡,色澤深淺,氣味,以及天數,在在都吐露出你內在的健康,女人的生殖系統其實就是年輕的活力來源,少了月經,就意味著女性荷爾蒙的減少,渾身上下就會出現一些停經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皮膚變粗了,陰道變乾了,就像失去雨水滋潤的大地,開始出現乾燥龜裂的現象,這時擦再貴的保養品都沒用.
在日本,三月三日,是女兒節,父母會為家裏的女孩子設置階梯狀的陳列台,由上至下,擺放穿著日式和服的娃娃,這種娃娃在日本稱為雛人形。此外,在女兒第一次初潮來臨時,家裡會煮紅豆飯慶祝一番,月經在日本人的眼裡是神聖值得慶賀的.但在台灣,月經這個字眼和污穢,骯髒相連,連用詞都有鄙視的意味,”她那個大姨媽來了,整個人都肖肖的”,在台灣,大概沒有人家會為女兒的初潮來臨在慶祝的,反而是大人偷偷摸摸地咬耳根說:我們家女兒長大了!然後,少不更事的弟弟拿起那包特大號的衛生紙到處問,”是誰用的尿布,好大一包!”
月經,其實是不怎麼麻煩的,只要它不痛,對了,只要不痛就沒事;痛,就代表有事,不要輕忽,一定要去看婦產科醫師,確定痛經的緣由,好好和她和平共處即可,你不可能消滅她,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和體質有關,有你就有她,以下是中華民國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的一篇文章( 2004.12.月刊演講者專欄) ,由楊曉君醫師主講, 希望能讓你更了解痛經是怎麼一回事.
淺談痛經
痛經是指月經經血來時所引發的疼痛。痛經是一種症狀,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兩類。所謂「原發性」是指並無病理疾病所產生的疼痛狀況;而「繼發性」痛經則是指具有病理疾病所造成的痛經。
原發性痛經
通常始於月經初潮後一兩年內,當排卵週期建立。週期性的疼痛始於月經來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來了以後,可維持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主要症狀是下腹疼痛,痛的性質為痙攣性及陣痛,一般是從下腹部的疼痛開始,嚴重者可放射延伸到腰薦椎、後背部及大腿處。最劇烈的疼痛常發生在經期的第一天內,疼痛很少超過兩、三天,而隨著年齡增加及分娩,症狀會減少或消失。痛經發生時可能伴有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倦怠、頭暈、甚至有噁心、嘔吐、及頭痛等全身症狀。少數患者有較重痛經,影響學習和工作,甚至必須就醫。
原發性痛經通常發生於有排卵的周期,而患者的月經周期多數規律,經血量亦正常。診斷原發性痛經須以「排除法」,患者接受詳細的內診及超音波檢查,無任何可見的病理因素造成痛經才可下此診斷。
造成原發性痛經的可能病因及發病機理包括以下方面:1)子宮內膜前列腺素濃度過高:使子宮肌肉收縮的頻率與幅度增加,而引起疼痛;前列腺素亦可被吸收入血循環,產生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2)體質和遺傳:比如母親有痛經,往往她的女兒也會有此症狀。3)心理因素:例如情緒不穩定、神經過敏或對月經有強烈排斥感,能使女性對痛的忍受力大減,增加了痛經的症狀。
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是因骨盆腔內生殖系統有病理疾病而引起的經期疼痛。經痛者原來不會有經痛,後來才開始有經痛而且症狀越來越厲害,通常始於月經初潮後數年,無論有無排卵的週期皆可能發生。除了經期疼痛外,疼痛也可能發生在月經來前一週並持續至月經結束以後數天。導致繼發性痛經的原因眾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子宮先天性畸形(造成經血無法流出),子宮頸管狹窄等。裝置避孕器也可能造成經痛、經期不規則、經血量大的現象。但也並非所有避孕器裝置都會有這種問題,像一種含有每日微量釋出黃體素的子宮內避孕器,反而會減輕經痛以及經血量過多的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經痛,可以在月經來的前一兩天即開始,而持續到月經結束。疼痛的方式常是一種直腸壓迫的感覺,腰薦椎、背後疼痛而延伸到大腿。疼痛也可以不是在月經期發生,諸如性交時疼痛、解便、排尿時疼痛。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的疼痛程度和其嚴重度不一定有所相關。並不是所有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都會有經痛的情形,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並不會感到經痛。
(JUDY補充: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現代女性不孕的主因之一,很多人是因為不孕才發現自己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非因為其疼痛才發現,但基本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引起的症狀,就是痛,痛,痛,經痛,性交痛,慢性腹痛,其次是不孕,此病會引起骨盆腔沾粘,導致輸卵管不通等相關問題,最可怕的是,惡化成腫瘤,如卵巢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瘤(我同事的子宮肌層內長了一堆大大小小的肌腺瘤,像葡萄串一樣,雖然情況有點糟,但還是幫她保留子宮,雖然她已經四十歲,但能保全子宮或卵巢還是比較好的.).
那種女人最容易中獎:二十至三十歲的女性,女人當中有3-7%發生率
如何發現:內診可以發現,處女可用肛診,每年最好做一次超音波檢查,有分陰超及腹超兩種.
如何預防:趕快懷孕,生育加上親自哺乳可以使體內荷爾蒙環境改變,使內膜組織萎縮凋落,進而改善症狀,或是停經,沒有月經,當然內膜細胞也沒得混了.所以基本上藥物治療也是朝向模擬這兩種狀態的所研發而成.)
當子宮內膜異位侵入了子宮肌肉層時所產生的疾病稱為子宮腺肌症,子宮腺肌症會造成整個子宮變大。子宮腺肌症除了會有痛經之外,還會伴有性交疼痛、大量月經經血甚至血崩等症狀。抗前列腺素、避孕藥和黃體素雖然可以降低子宮腺肌症所引發的症狀,但無法根治子宮腺肌症。治療子宮腺肌症唯一根治的方法就是將子宮摘取。
痛經的治療
解決經痛必須要先知道到底妳的經痛是怎麼來的。到醫院以後,會幫妳一項一項排除掉可能引起的原因。若為續發性痛經者,則需按不同病況處理,例如治療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的疼痛有期待處理法(追蹤觀察病情而不給予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當病人子宮內膜異位所引起的經痛較輕微時,期待處理法是可以考慮的。當子宮內膜異位所引起的經痛較嚴重時,可以先考慮使用藥物,諸如止痛藥、避孕藥及Danazol等藥物控制經痛。當子宮內膜異位所引發的經痛無法以藥物治療時,就要考慮以手術治療經痛了;但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還會影響懷孕,何時當接受手術治療還要考慮病人的婚姻及生育狀況。
對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息肉,通常可行子宮鏡將病灶切除。因子宮先天性畸形所造成的痛經,更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造成日後生育的影響。很多女性對經痛抱持忍受或自己買止痛藥丸的態度,往往延誤治療的好時機。
保守性的療法對原發性痛經十分有效,可有以下治療方法:
熱敷下腹 : 一般的經痛可以用暖水袋熱敷下腹,能幫助下腹盆腔血液循環,舒緩痛楚。另外溫水浴有助鬆弛肌肉並緩和痛經。
藥物治療: 服止痛藥(NSAID),可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減低痛經,但注意不要服食過量,服食過量可能引起胃痛或十二指腸潰瘍等副作用。
服食避孕丸 :避孕丸可抑制經期及排卵周期,減少經量及有效減少經痛。
痛經的預防
月事期間避吃生冷食物: 如冰淇淋、汽水,而多喝溫水熱湯則可以減輕下腹不適。記得冷,才會引起收縮,熱不會,熱會讓身體放鬆,因此喝熱紅糖薑茶會暖活你的下腹腔,就是這層道理.暖身,也是一樣,全身都冷冷的,沒暖身,就想做瑜伽,真的很不好,或是暖身暖的不夠,也很容易引起肌肉伸展過度等問題.
月經前少食高鹽食物: 吃太多高鹽食物,會使體內貯存的鹽分和水分增多。在月經前吃太多高鹽食物,易使經期出現頭痛、不安、激動、易怒、全身腫脹等現象,所以月經來潮之前,應注意飲食習慣,少吃高鹽食物,宜多食低鹽清淡之食物,
熱敷下腹: 除了能舒緩痛楚。也有預防的效果。
充兄睡眠: 在月事其間盡可能爭取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及規律之生活,勿熬夜
適量運動: 多做運動不單可增強抵抗能力,更可幫助身心鬆弛,減輕經痛帶來的痛楚。瑜伽可以舒緩痛經,只要你專心做,無形中你會轉移你對肉體的痛楚,進而放鬆身心,讓荷爾蒙的分泌更為正常,懂得呼吸及放鬆,你才能真正做好瑜伽.
禁吃食品:月經期間女性凝血機能最差,方便排出經血,而阿斯匹靈、魚油和銀杏等類食物會妨礙血液凝 結,所以不要在月經期間服用,以免流失過多血液。
重點來了
那月經來時可以做倒立嗎?答案因人而異,有痛經的人或是生殖系統比較差的人,不要做,因為子宮收縮比較嚴重,容易產生經血逆流的情況,倒立是需要緊縮丹田的,這對痛經的人來說,更不舒服.但不做倒立就不會經血逆流,錯!只是降低機率而已,有十分之一的女人,是屬於痛經的體質,即使不做倒立,經血會逆流就是會逆流,你看,現在有多少女生得到巧克力囊腫,那就是內膜細胞逆流至卵巢,但仍保有二十八日出血的習性,但經血無處可排,長久下來就積成一個囊腫,巧克力就是指經血久滞的顏色,和你愛不愛吃巧克力可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生龍活虎的我呢,大姨媽來時做不做倒立,答案是~看心情,若那天頭昏腦漲,就順水推舟嬌吁微喘地說:人家~那個剛剛來,粉不舒服滴咧!(人家也要星星假啦!)
[……]
淺談癌症排行榜
女人,很辛苦,常要分身扮演多重角色,若自我要求過高,小心,乳癌找上你,的確,根據最新的癌症排行榜顯示,女人癌症第一名是乳癌奪冠,取代子宮頸癌,可見,乳癌來勢汹汹,不可小覷.
乳房,很多女人真是對她又愛大恨,愛的是擁有一雙堅挺的乳房是女人最最驕傲的事,三不五時,穿著緊身小bra,就是要勾引男人的目光,這是性的吸引力!恨的是什麼,恨的是,萬一你是乳癌潛在高風險者,有小硬塊,乳頭凹陷,出血,一大一小,過於扁平,想隆乳,又怕死,想增大,卻反而變更小,反正,自己雖然看得順眼,但常常被老公嘲笑,”你看,我的胸部還比你奶大”真是氣死人不償命.
反正,大家沒事就要自摸一下,不要讓乳癌找上你,想要知道乳癌患者的心聲嗎,有空到另一個網友盈盈的愛情公寓的部落格,她和我們一樣,有美滿的人生,五子登科,樣樣不缺,但直到有一天,被告之,小姐,你下回請你的家人一起前來,我們要一起討論~你得乳癌這件事,天地瞬間風雲變色,人生嘎然被迫譜下休止符.
那個倒楣的人,現在叫盈盈,但那個倒楣的人,也可能是現在坐在螢幕上看著這一切的你,或許是大腸癌找上你,大腸癌最近很熱門,很多人都死在它的手下,現在人太好命了,都吃美食,而且是精緻美食,沒事就喝咖啡下午茶,要不就吃吃泰國菜,或是麻辣鍋.真是好命啊,太好命啦,但福禍相倚,否極泰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切的惡因總會種下惡果,你的腸胃又不是笨蛋,難道他們不會自力救濟嗎,突變,沒錯,細胞突變,就是它們求生存的唯一手段.
對了,若你是男生,順便一提,食道癌比大腸癌排名更高,但食道癌是公認最生不如死的癌症,很多患者最後都偷偷趁著夜色昏沈的夜晚,自醫院的頂樓跳樓自殺,動機是~活著比死,還痛苦!在急診大夜那幾年,總會遇上個幾件,都是自家的病人,有時,死了,護理站的人都沒發現,還是急診處call 999,護理站才知道~事情大條了!
其實,有時,我也很挫折,但也很想得開,萬一真的有那麼一天,”神啊!就讓我重回你溫暖的懷抱,我在人間己經做完我的差事,該是我休息的時候”
最近,看新聞,市長夫人漸有起色,心裡很高興,證明求生的意志是可以克服病魔的,但,其實,事情是很複雜的,若是你知道你的起色有可能讓這個家傾家盪產,只為了讓你自昏迷中甦醒過來,你會決定要醒還是不醒,醒了,這一路的復健沒有幾百萬是難以為繼的.這證明了我以為在社會學上學到的知識,你的壽命有時是由你的社會地位來做決定的,你說不公平,我要反問,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這件事,只有相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你能坐在電腦前面,你就是優勢族群,意謂著你的社會地位比一般人來得高一些.
眼光愈遼濶,心裡愈臣服老子所言.
很多事,盡在不言中.
”什麼事盡在不言中”,你追問
”道可道,非常道”,我噤語不答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的!
這是我看完侏儸紀公園,片尾最令我震憾的一幕,表面上是預告續集的開拍,但實際上是在告訴你,生命並沒有你想像中的脆弱,用你對瑜伽的熱情,分一點,在你身體的照護上,你不是原始的印度人,你是飼料雞,我也是,而且是吃了很多抗生素及農藥的半健康雞,被關在都市叢林中放養,每天被噪音及壓力搞到腦神經衰弱,有時,想透過瑜伽放鬆一下,但一想到要不斷精進,頭又痛了.
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要的太多!
簡單,過生活!
心,簡單.生活,減單–開始減少你的物質清單.
你的心靈有多亂,我不知道,但你可以看看自己的房間,就知道了,據心理學家表示,臥房是心房的投射,你的臥房是什麼樣,你的心就是什麼樣,你的房間連半本書都沒有,表示你對知識的渴求是零,你的保養品一堆,表示你追求美麗的欲望是可以啟動太空梭的升空.
簡單,對了,癌症,最怕你--心~無欲,則剛!
我個人若要得癌,仔細想過,我希望是第五名找上我,我分析過了,子宮頸癌,大不了子宮全拿掉,還可領重度傷殘補償,但風險很大必須在第零期時就逮到它,也就是它剛竄進你的身體時,你就要有警覺性.不要天天只想著練瑜伽,你要對身體這台機器有警覺,上帝很忙的,造人的時候,有可能零件用到過期的,或是二手的,所以,品質不良率,總是有的,又或許是,早在娘胎出生時,就已經是體弱多病之軀,先天不良,再加上後天又失調,當然很容易成為病魔的下一個目標,杮子總是得挑軟的吃,不是嗎!
但自恃體能很好的人,也不要偷笑,因為根據統計,這類人多掛點在猝死這一項,要不,就是平常沒小病,一來就是大病,不是癌就是心肌梗塞等嚇死人的病,這種人,什麼最多,像我們這種最多,自以為身體很好而且還是練瑜伽的,別笨了,練瑜伽就不會生病喲,當然會啊,人吃五穀雜糧,誰不生病,就看你的免疫力如何,有沒有自癒力罷了!
加油,有空多來研討會,下回有空我要辦瑜伽與免疫力的研討會,日期再說啦,要看專家們的時間.
-----------------------------------------
每8分24秒1人罹癌 女性乳癌竄至第一位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6.12.14 03:20 am
衛生署昨天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九十二年新增癌症患者六萬兩千五百四十二人,平均每八分廿四秒就有一人確診罹患癌症,比前一年的八分五十四秒,又短了半分鐘。
這份報告收集全國兩百一十二家、規模超過五十床以上醫院通報資料。統計發現,民國九十二年癌症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兩百五十點七七人,不同於以往,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這次沒有把原位癌個案納入,僅計算侵襲癌發生率,因此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從往年的第一滑落到第五,乳癌取而代之。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報告顯示,廿五到四十四歲的壯年期男性,口腔癌發生率高居第一位,同齡女性最常出現的兩種癌症則是乳癌和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和子宮頸癌發生年齡比其他癌症提早約十到十五歲,但都可以透過篩檢及早發現,趙坤郁呼籲民眾多利用免費篩檢服務,提高警覺。
國健局比較民國八十八到九十二年,五年之間男、女十大癌症發生率變化,男性癌症增加幅度最高的是食道癌,五年內,增加百分之廿三點三四,其次為口腔癌,增加百分之廿點五八。相較之下,女性增加幅度最大的依序是子宮體癌和乳癌。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謝瑞坤認為常吃較熱食物也會導致局部發炎,是口腔和食道癌的危險因子;乳癌、卵巢癌和大腸癌則與飲食西化有關。趙坤郁預估,國內乳癌發生率只有歐、美六成左右,未來應會再增加。
衛生署解釋,未將原位癌納入統計,主要是原位癌治癒率高,目前國際間的癌症統計,也傾向不列入原位癌。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男性不只比女性短命,衛生署調查發現,男性罹患癌症機率比女性高,癌症五年存活率也明顯比女性差。
根據衛生署昨天公布的九十二年癌症登記報告,男、女罹患症狀的比例為一點三六比一。比較民國八十八年到九十二年的男、女性癌症發生率,女性下降百分之二點八,男性則上升了百分之二點六。
國健局推測,部分男性不愛吃蔬果,抽菸、喝酒和嚼檳榔比率比女性高,加上工作壓力較大,罹患癌症機率自然比女性來得高。
2006.12.12 中國時報
高雄長庚副院長 陳順勝自創健身法 每天走萬步
夏念慈/專題報導
年過40,減重效果逐年蹓滑梯,如果不想花大錢上減肥中心,可有更好的選擇?高雄長庚副院長陳順勝,曾因健康出現警訊而下決心減重,他自創一套方法,短短三個月瘦7、8公斤,他管理健康的方法還非常科學呢!
63歲的高雄長庚副院長陳順勝,三年多前鮪魚肚愈來愈明顯,個頭不高的他,體重卻直逼71公斤,在一個偶然機會,護士用簡易型血糖機測出他的血糖值偏高,病識感很強的陳順勝嚇出一身冷汗。
使出做學問精神
尋找減重方法
在國內神經內科醫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陳順勝,知道要挽救健康別無他途,只有減重及運動二法,但偏偏年紀大,減重不易,自己又是一個超忙的人,每天想要騰出一段時間運動是個難題,如果三餐飲食嚴格節制,又擔心自己體力不支。
究竟該用那種方式既能有效減重也能成功健身呢?這讓他傷透了腦筋,最後只能使出做學問的打拚精神找答案。從網路蒐尋、好友口中探知、翻閱醫學文獻到請教院內專家,陳順勝終於自創了一套陳氏創意健身法,在短短3個月瘦了7、8公斤,減重成功後,迄今體重維持如一,身體狀況也保持得很好。
陳氏創意健身法的第一招,就是嚴格要求自己每日至少走萬步,理想目標為1萬5千步。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隨身帶了一個小巧的計步器,還計算出自己一步能走0.7公尺,他的一步有時是快走,有時是小跑步,有時是上下樓梯,視心情看場地而定。
與眾不同的是,他每日破萬步的走法,不是花錢上健身房走出來的,也不是刻意找公園綠地踏出來的,而是徹底的生活化走法。每天清晨張開眼睛那一刻起,在醫院及家中都能看到他健步如飛的身影。
嚴格執行健走
不達目標不停止
他將一天分為三段嚴格執行,計步器數字沒有超過5千步,他懲罰自己不准吃午飯,晚飯前得做到近萬步,睡前至少得破萬步,最佳狀態是1萬5千步。
這種斯巴達式自我嚴格要求,讓陳順勝開始在眾人眼前變成一個「怪人」,醫院同事常看到他在醫院上下疾步如飛,或者在國際會議廳前的空曠長廊上小跑步。有時開會開到一半,陳副院長會突然消失在會場,原來是到場外開始練起健步功了。即使坐在診間看診,他也會每看完3個病人,就起身到隔壁空的診間練練腿力。
在家中,他還特別訂製了一個放置電腦的高架子,好讓他一面踱步一面打電腦;即使在看電視,他都是邊走邊看,甚至每天還在自宅中從1樓爬到8樓。
邊走邊想有趣事物 加強記憶
他說,這種斯巴達式健步走,絕對會令人感到枯躁乏味得瘋掉,為增加過程趣味性,這時就得將「創意」元素放進去,他用豐富的想像力發揮個人創意。
白天在醫院時,他儘量不讓自己的秘書或科內護士傳達任何事情,也很少用電話聯絡。他改用兩條腿直接找到要溝通的對象,無形中落實企管界倡導的「走動」式管理哲學。
如果感覺無聊時,不想要偷懶的情緒浮現,他就開始用腦繪圖,想一想好玩的地方、好吃的食物、好看的風景、好笑的事物,或是工作難題等等,他說,因最近剛從美國波士頓回國,健走時腦海盡是波士頓大學校園的風景,他便藉由這種方法強化記憶,否則會忘得快。
他堅稱自己這套腦海畫面配合健步走創意,是很合乎科學的。他反問,不然為何高檔健身房內,每檯跑步機前方得豎立一台迷你電視或是超大布幕,就是為健身者打發無聊枯燥的情緒嘛!
以科學方法
記錄管理自我健康
為了幫助自己完全達到健身效果,陳順勝發揮人文創意外,更充分利用新科技做為輔助利器。他利用電腦連線血糖機,也利用outlook軟體設計記錄自己健康自主管理的表格,裡面記錄了體重、體脂率、肝指數、血糖值、血壓值、健走步數及消耗卡洛里,甚至還能將數字轉化為圖表,很科學也能一目瞭然。
每天他都會量血壓、測血糖及量體重外,每3個月還會在醫院自費抽血驗膽固醇、血脂肪及肝功能篩檢,每半年做癌症腫瘤篩檢、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肝臟超音波等,每次個人病歷及檢測數據他都會書面蒐集成冊存檔,甚至那些讓他血糖值升高的食物,他也親身嘗試後做成記錄。
他感慨地說,年過50之後,應該多愛自己一點,多關心自己一些些,這個人生階段健康要比事業重要得多,失去了健康,現在擁有的一切成就也就化為烏有。不過,該有的人生享受也不要輕易放棄。
如今,他的體重、身材及健康狀況保持正常,所以他不再犧牲口福,依舊品嘗美食。只不過,他知道如果吃了那些高風險的美食,他會先用血糖機測數值,再用運動方法減低健康風險。
[……]
怪怪的眩暈~淺談美尼爾氏症
大陸有個大道瑜伽很有名,在站長的熱情邀約下,我擔任瑜伽醫學的版主,這個問題即是站長提到的,有關美尼爾氏症如何練瑜伽,可否改善,有何禁忌.
我回答了一長篇,想想,沒貼在自己的布落格粉可惜,於是轉貼,再補文如下:
各位同學,若你仔細留心,會發現有些學生在做某些動作時,容易暈眩,天旋地轉,站立不穩,尤其是平衡的動作,這除了一般常見的起立性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引起,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美尼爾氏症.
記得,以前在臨床時,常看到許多外表光鮮的高級上班族,一身名牌行頭,步入檢查室,我的直覺是:這傢伙有什麼毛病,看起來好得不得了!仔細看一下order,哇塞!R/O Meniere’s disease ,美尼爾氏症?真慘!
此時,帥哥開口了,小姐請問,美尼爾氏症是什麼病?為什麼會得到,如何治療,我會不會聽力喪失,小姐,我的眩暈己經讓我無心工作,我快受不了天旋地轉的痛苦,我是負責銀行併購案,這是我的名片,你有相關問題可以問我,我很樂意為你服務.
名片上是一串英文字母,哇!民生東路外商銀行,那時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外國銀行.看到帥哥痛苦扭曲的臉龐,再怎麼樣的冰山美人都會溶化,為了帥哥,本人開始研究這個奇怪的症狀,原來,這個很洋化的病名,其實就是俗稱的:內耳積水,夠白了吧!若以後我也觀察到一個特殊的症狀,將來也可以以此命名,例如:Judyyoga syndrom,就是指練瑜伽時,以健康追求身心平靜為最高宗旨所引發出的一系列症狀,例如:知道要吃少,但就是會偶而破戒一下,知道要練勤,但大姨媽來的時候,自動放自己兩天假...諸如此類,為了征服人性的弱點所引發的內心交戰所表現出的外在行為.
廢話不說,且看下文:
美尼爾氏症的患者,深受眩暈所苦,一般認為與壓力與體質有關,導致內耳的內淋巴液製造過多或吸收障礙,引起內耳的內淋巴水腫,致使內耳功能失調,產生眩暈。
這是一種文明病,壓力大,反應在自律神經的失調,若此時身體最弱的點在內耳,就會反應在內耳上,那可就問題大了,因為內耳有毛病,就會出現最主要症狀,其中之一就是眩暈 , 這是人體自身處於空間環境中的異常感覺和失去平衡的感覺 , 如外界景物或自身發生旋轉 、 移動 、 搖晃不定 、 顛倒等 。 患者往往會站立不穩 、 肢體運動不協調 、 面色蒼白 、 出汗 、 惡心 等等.
建議患者在學習瑜伽時,儘量採坐姿及平躺,禁倒立等相關動作,少站姿,若要,腳要打開一點,避免過度晃動的體位法,否則會天旋地轉,突然倒地,不舒服,想吐等等.坐姿,在伸展到頭肩頸時,要慢,要配合呼吸,頭往後的動作,請先提肩,再緩緩向後伸展頸部.呼吸,真的很重要,在吸氣時,想像胸中有一根羽毛,輕輕地揚起,吐氣時,羽毛緩緩地向前方漂走,重點就在,透過呼吸,讓患者放下心中的鬱壘及壓力,體位法的標不標準反倒是其次,讓患者感受到壓力在伸展的同時,壓力點從心走向指尖,然後消失,心~就會靜下來,自律神經就不會緊繃,淋巴系統運作運暢,內耳功能不受影響,一連串相關症狀才會改善.
以簡單伸展不搖晃的體位法,輔以冥想,放鬆的原則,相信美尼爾氏症有可能不藥而癒,因此病多是壓力投射在生理所引起的.以下是專業文章的解釋,希望能對你有所助益.
天旋地轉 現代人的文明病—-美尼爾氏症(上)
環台醫療聯盟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撰稿者/ 耳鼻喉科 陳柏年醫師
什麼是「美尼爾氏症」
「美尼爾氏症」是西元1861年由法國人美尼爾所提出的一種與眩暈相關的疾病,但直到近年來才逐漸被民眾所熟悉。一般認為美尼爾氏症與身心壓力有關,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內耳的內淋巴液製造過多或吸收障礙,引起內耳的內淋巴水腫,致使內耳功能失調,產生眩暈。因此美尼爾氏症已被視為一種文明病,在愈現代化的社會、壓力愈大的族群,美尼爾氏症的發生率就愈高。
「美尼爾氏症」的症狀
美尼爾氏症發作時的典型症狀有耳鳴、重聽與「迴轉性」眩暈,即患者頭暈時感覺彷彿在天旋地轉,同時伴隨著噁心、嘔吐、平衡障礙等症狀,但不會有意識障礙的情形。耳鳴與重聽通常發生在單耳,有些患者的耳鳴與重聽是在眩暈發作前發生,成為眩暈發作的前驅症狀,預告眩暈即將出現,但有些患者的耳鳴與重聽卻是伴隨眩暈同時發生,耳鳴與重聽在眩暈停止後會恢復正常。眩暈每次發作的時間約為數分鐘至數小時,且會反復發作,頻率因人而異,有些人一個月內發作好幾次,但有些人則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發作一次。
長期而言,美尼爾氏症患者的聽力會有逐漸減退的情形,早期先是低頻與中頻的聽力障礙,在歷經數年後,高頻的聽力也會產生障礙。此外,有少數患者是屬於兩耳性的美尼爾氏症,患者會有兩耳的耳鳴、重聽與眩暈。
「美尼爾氏症」的診斷
美尼爾氏症的診斷主要靠病史,需具備發作時的典型症狀、時間,並會反復發作,有時醫師會安排聽力檢查、平衡功能檢查、神經學檢查以確立診斷,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美尼爾氏症」的治療
(1)藥物治療:美尼爾氏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血管擴張劑、抗暈劑、鎮定劑、利尿劑等,治療的期間通常需數個月,有些患者則需更長的時間。據統計,70%的患者能因此得到良好療效,20%的患者症狀可得到改善,但約有10%的患者以藥物治療無效。除了上述的藥物治療外,也有將鏈黴素等藥物經由肌肉注射、中耳腔注射、或內耳注射的方式來治療美尼爾氏症。
(2)手術治療:少數對於藥物治療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內淋巴囊減壓手術、前庭神經切斷術。
「美尼爾氏症」預防與保健
(1)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減少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快,可預防美尼爾氏症的發生。(這才是治本,藥物只能治標,你想想看,以前很少有這種患者,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簡單生活,無欲而剛.)
(2)某些食物會促使美尼爾氏症發作,美尼爾氏症的患者平日應忌食高鹽份(每日食鹽攝取量應低於8公克)、咖啡因、尼古丁、酒精、巧克力等食物,可減低美尼爾氏症發作的機會。 (現代都吃太重口味的東西,過多的人工添加物,加重身體負擔,再加上壓力,難怪會出問題)
結論
美尼爾氏症絕非不治之症,瞭解其病因之後,做好預防與保健措施,當可遠離美尼爾氏症的威脅。一旦不幸發病,則應確實遵照醫師的指示,按時與耐心地服藥,也可將病痛減至最輕。
後記—-梵谷與「美尼爾氏症」
知名的印象派畫家「梵谷」,據後世學者的推敲,其生前應該也是深為「美尼爾氏症」所擾。在其傳世名作「星夜」中,夜空裡滿佈著旋渦狀的星光,應是在眩暈時所看到的景象。美尼爾氏症發作時除了眩暈外,還會伴隨耳鳴、耳漲感、重聽,治療過梵谷的醫師就曾記錄,梵谷被聽力幻覺所苦。雖然混亂的視覺、令人神經緊繃的耳鳴聲,造就了梵谷畫中獨特的旋轉式筆觸,但也使他深陷於孤寂的世界裡徘徊,於是他瘋狂地割下左耳,並在37歲時舉槍自盡,結束了短暫的一生。(現在,你再回想他的畫,天空是不是天旋地轉的線條,怪異的視覺感受,其實是他在病況中的感受,虛虛實實,天才和瘋子有時真的只有一線之隔,我們還是當正常人好了,畫家通常都是死後才出名~)
有時頭也很昏,尤其是看到帳單及保險費特別昏的Judy
[……]
淺談睡眠與坐姿
你每天都睡一個小時嗎,那你一定是瘋了,因為這不是人類,是鬼魅,因為睡眠很重要,曾經我也想效法拿破崙每天只睡四個小時,聽說前英國首相佘其爾夫人也是一樣,無奈,試了幾次簡直是生不如死,整天精神恍惚,效率極差.
後來看到前環保署長郝龍斌先前接受採訪時說,他每天一定要睡滿八小時,才有精神做事,而且要足八小時喲,否則會死人,這是我講的,的確,睡眠不好,真的是健康的殺手,無形的殺手,粉可怕.
心想,哇,一定要好好給他睡個覺,後來,又看到我的偶像李昌鈺博士一天只睡五個小時,他的一天是從五點起床開始工作直到凌晨才上床,超猛的.
想想,睡太多,簡直是太浪費生命,睡太少又太對不起自己,後來,自己感覺一定要在十二點上床,六點起床,睡飽六個小時,才是我的黃金睡眠時間,而且,一旦睡意襲來,快,抓住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馬上就可以進入睡鄉,最受不了那種躺在床上腦袋又不休息的人,人家棉被才一掀開,旁邊突然開口:現在幾點啦,你要睡啦!我每次都會被嚇到,”怪怪,你不是很早就滾上床,怎麼現在還沒睡...”,”我有睡啊,只是你一上床,我又醒了”,這是睡了還是沒睡,現在人真是奇怪,像我只要一上床,睡得就像豬一樣,有時還會流口水,一到早上,自動清醒,很少懶床,發現睡太久會腰酸背痛.像我這種睡得個死人一樣的,絕對不會憂鬱症,不信,你看下文即知.
--------------------------------------------
每天睡六、七個小時 較不易得憂鬱症
更新日期:2006/11/29 12:00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九日專電)日本大學醫學部講師兼板佳孝針對兩萬五千人進行睡眠與憂鬱症的調查結果顯示,睡眠時間以六至七小時為最佳狀態,過多或過少,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而且想藉酒入睡者,反而容易招致失眠。
專攻公眾衛生學的兼板佳孝這項調查,是以日本厚生勞動省(舊制為厚生省)在二000年福祉動向調查結果為基礎,再針對成人男女約兩萬五千人進行有關睡眠、憂鬱狀態、人際關係、身體症狀等調查。
結果得知,二十至七十歲以上的所有年齡層當中,睡眠時間約六、七個鐘頭的人憂鬱狀態指數是最低的,亦即保持較健康的狀態。調查顯示,睡眠時間未滿五個鐘頭者,容易變成憂鬱狀態的機率是一點三倍,睡眠時間超過十個鐘頭者,機率是四倍。
朝日新聞報導指出,以前調查憂鬱症狀的特徵通常都會注意到有此傾向者早上睡醒時的情況,但這次的調查發現,入睡時的情況與憂鬱症也有極大關連。兼板表示,雖然還不知其中的因果關係,但是要治療憂鬱症的話,可能也需注意入睡的情況。
兼板說,容易失眠的人應該注意自己是否有憂鬱的傾向,但是怕失眠而喝睡前酒的話,反而容易招致反效果。兼板調查發現,有每週喝一次以上睡前酒習慣者比起無此習慣者,夜間醒來的機率高出一點二倍,容易變成憂鬱狀態的機率也高出一點三倍。951129
同學,坐椅子是個大學問,好的椅子帶你上天堂,壞的椅子送你住病房.我以前的主管,現在掌管大中華地區的財務,是家跨國集團的重要核心人物,很不湊巧,那天竟在醫院遇到她,一聊才知,她的脊椎長得個麻花一樣,脊椎側彎,外加椎體本身也錯位,”好可憐,看到她的報告,心裡想到醫師的話,她是沒救了,沒法動刀,只後復健,減輕症狀”於是,我鼓勵她練瑜伽,但強烈建議她參加小班制或一對一教學,否則死得更快,我是說,老師死得更快,誰教到誰倒楣,這位主管外貌和一般中年婦女無異,你不會想到她身體內部的變化,況且她身價非凡,你若把她教個三長兩短,造成跨國集團的重大損失,我想,一定是吃不完兜著走.
同學,上課前還是先關懷學生的狀況,下課後別急著趕場,問問學生的感受,你會收穫更多,有時,教太難的體位法,反而學生吃不消,她要的伸展後的舒服感,就好像去馬殺雞一樣,舒服到輕漂漂的,能流點汗又不會太累,是最好的狀況,所以,不用太一板一眼地操他,給他一條生路吧,小的,求各位爺們.行行好,這位大娘,己經受不了了!每次,我被操得死去活來,我也裡就在想,這位爺啊,小的,已經快要不行了,你就別壓了.
上mysore最好玩的是,你總會聽到呻吟聲,不要想歪了,尤其是二級跪姿後彎,幾乎每個人都會鬼叫,像我今天下腰之後,雙手要抓住自己的腳跟,沒想到狀況超好,兩三下就抓到了,而且還是腳趾頭,突然空氣中傳來一道聖音,”不要抓我的腳”原來,我抓到老師的腳,他用雙手扶我的腰,以膝蓋抵住我的大腿,他的腳就站在我的兩腳中間,難怪,我會抓錯腳,可是,真的不是故意的,當你一下腰之後,你看世界的角度突然變得上下左右相反,方向感很好的我,突然失靈,有一剎那,我有感覺這個腳好像有點怪怪的,好像義肢,用力摳一下,果然有反應,真的不是我的腳,是別人的 .
扯太多了,我今天的重點是,你要坐正,但要讓背符合人體的正常生理曲線,不是九十度,是一百三十度,有上過課的人,就知道為何是一百三,因為我們有兩個原發性彎曲及次發性彎曲,那就是你的頸部與腰部有個曲線在,你若過分坐直,那脊椎永遠都繃在那裡,椎間盤很容易凸出,一百三,是大家都可放鬆的狀況,是說你和你的腰啦,女人要靠腰,男人也要靠腰,不靠腰,就沒有動人的曲線,但太動人的曲線,會讓你腰椎滑脫,不可不慎.且看下文.
-------------------------------------------
背挺太直 也會導致椎間盤凸出
更新日期:2006/11/29 07:10 記者:編譯錢基蓮/綜合外電報導
你有背痛的問題嗎?坐姿太端正可能就是造成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運用新型核磁共振掃描儀(MRI)做的最新研究發現,坐的時候背挺得太直,可能使脊椎承受不必要的壓力,長時間可能造成神經受到壓迫或椎間盤軟骨凸出,導致下背疼痛。
師長從小教小朋友,「坐要有坐相」。專家也告訴我們,坐的時候背挺直,對骨骼、姿勢、消化系統都有好處。然而,27日在芝加哥舉行的北美放射學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以生物力學而言,長時間坐辦公桌者的最佳坐姿是身體和大腿之間保持大約是135度,而非大多數人以為的90度。這個角度對使用電腦或許不切實際,但是脊椎承受的壓力會小於彎腰駝背或背部挺直的坐姿。
英國亞伯丁的伍登醫院(Woodend)對22名沒有背痛病史,背部也未開過刀的健康人進行研究,以一種MRI對他們以三種不同坐姿坐著時,掃描他們的脊椎。研究對象以身體向前弓在桌上或電玩主機上方、背挺直90度、身體後仰135度但兩腳著地的輕鬆姿勢坐在椅子上。研究員測量三度坐姿時脊椎的角度、脊椎椎間盤的排列、高度和移動後,發現第三個姿勢最能保持脊椎自然的形狀。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巴希爾說:「脊椎承受壓力時,椎間盤的軟骨受到擠壓就會移動,脊椎就不正。採90度坐姿時,椎間盤軟骨的移動最明顯,但採135度坐姿時最不明顯,顯示這是對椎間盤軟骨施加壓力最小的姿勢。用符合人體結構的姿勢有其必要,因為壓力是施加於脊椎,而長時間下來又會影響肌肉和韌帶,所以可能導致疼痛、變形及慢性疾病。」
背痛是美國最常見和工作有關的失能原因,英國也預期約八成的民眾一生總有某個時期會遇到這個問題。巴希爾說,矯正坐姿,並找出能讓他們斜靠的椅子,就可以使長時間坐著的上班族和學童防患未然。
腰椎間盤凸出 開刀未必好
更新日期:2006/11/29 07:10 記者:編譯錢基蓮/美聯社芝加哥電
兩項由美國政府贊助的研究顯示,因腰椎間盤軟骨凸出,壓迫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開刀不見得比較好。事實上,不論開刀或選擇其他療法,患者兩年後的疼痛都會大幅減輕,而且無論用哪一種方法治療,問題都無法根治。
主持研究的達特茅斯醫學院魏恩史坦說:「就這個問題而言,要不要開刀是可以選擇的。如果不想承擔開刀的危險,可先不要開刀,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腰椎間盤軟骨凸出壓迫到神經時,可能產生灼熱的疼痛感,並呈輻射狀延伸至臀部的一側或兩側,直至小腿的背後而緩解,患者通常不太能走路。美國每年約有25萬人因為坐骨神經痛而動手術切除椎間盤,另有25萬人選擇做物理治療、吃止痛藥、或休息等,使疼痛減輕。
《美國醫學會期刊》刊登的這兩項研究報告,是針對脊柱手術進行的大規模研究案。這兩項研究以美國11個州13所脊椎中心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是迄今針對以手術治療坐骨神經痛和暫緩手術進行的唯一大規模研究。
其中一項研究是對472名患者追蹤兩年。這些患者平均年齡42歲,研究人員隨機指定他們接受手術或非侵入性治療,包括提供衛教、物理治療或止痛藥。手術是摘除部分凸出的椎間盤,多半是在門診進行。
定期評估顯示,兩組患者的疼痛和生理機能、失能程度都大有改善,且兩組的差異在統計上並無重要影響。95%患者都沒有併發症,但4%患者在術後一年內必須動第二次手術。
另一項研究是對743名選擇手術或其他療法的患者追蹤兩年,結果發現手術的效果較好,包括術後疼痛減輕較快。三個月後,82%患者大有改善,非手術組患者只有48%改善。然而,這個差異兩年後就縮小了。
研究結果顯示,不動手術,疼痛一樣會慢慢減輕,所以現在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安心根據個人喜好,決定接受哪一種治療。
[……]
動物也瘋狂~淺談自律神經(二)
動物也瘋狂,是的,連動物都瘋了,人還不瘋嗎!
如果,這個社會連動物都呆不下去了,人是一定會瘋的,只是有時候,你看他外表正常,滿口仁義道德,可是,私生活卻是不堪入目,放浪形骸到了極點,但基本上只要不危害到他人,干卿底事.但就是有人連最後的道德底線都把持不住.
這也難怪,老人家常說”歹年冬瘋子特別多”!對一向活的四平八穩的你來說,會覺得還好吧!動物園的動物有吃有喝又有睡,很不錯地咧!是啊,再怎麼不錯,還是有個錯啊,那個千錯萬錯的錯,就是失去自由,沒有未來.
沒有自由,又看到未來的出路,心中只有壓力,被豢養的感覺,有志難伸,久了,就有點神經病的傾向,你看牠是不是來來回回一直踱步,眼神渙散,呆滯,沒有生氣,連性欲都提不起勁,每當想要交配時,看到鐵欄外一雙雙好奇的眼睛,馬上夾尾溜掉,現在,連動物都要看不孕症專科~~~這是什麼鳥世界!
這個現象,套在人類的社會也通用,尤其是自詡生活極其有效率的白領新貴上,身心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其實早已出現許多身心症的現象,但大家都習以為常,以為生活就該如此,大家不都是這樣過生活嗎,朝九晚五,看老闆的臉色討生活,同事之間笑裡蔵刀,高來高去,回到家最大的享受,就是看”全民大悶鍋”,哈哈大笑,讓一天的鳥氣盡付笑談間.
能哈哈大笑,白癡白癡地看電視,還是懂得放鬆自己的人,至少,不會過勞死!
最怕那種,一天繃緊緊,神經特別小條,凡事追求完美,要求龜毛的A型性格的人,不是血型的A,是有上述特質的人之泛稱.這種人,不是把別人逼死,就是把自己掐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其寫照.
壓力,是這類人的潛在危險因子,身體狀況多維持在警戒線上.
身體?還好啦,就是失眠(失眠,是健康最大的殺手),三酸甘油脂過高(血液裡面肥油一堆),便祕(腸子百分之七十的免疫細胞都快被大便給窒息了),精蟲變少(壓力大到連孔子所言食色性也,都粉難做到,不過,這是隱疾,多半不提)等等.你覺得還好,可是,身體裡面的細胞其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像是南亞海嘯一樣,環境充滿髒亂,可是你卻不知,百足之蟲死而未僵!這是一種慢性的毀壞,慢性的中毒,就像前KGB的間諜身受放射性釙的危害,慢慢地,明目張膽地,折磨至死.
今天報上提到台大要給老師放一個體育假,只要是去運動健身,可以請公假,不用扣錢,真是爽呆了.為什麼這麼好康?因為死了三個教授,一個是昆蟲系,一個是化學系,另一個是食科所,三位學術界的菁英,分別英年早逝,死的時候仍心繫學術研究!唯,無力回天.
再怎麼自命不凡,地球不會因為你而停止轉動,只有親人會為了你而痛哭失聲.
為了讓學校的貴重資產永遠保持活力,台大希望教授秉持研究精神來個”身體進修”.
我們真是何其有幸,早一步比別人認識瑜伽,因此,我們可以在瑜伽裡面尋求身心的平靜.但也有人是學了瑜伽之後,才發現掉入另一個壓力鍋,讓自己原本安逸的生活步調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在家人工作之間,硬是擠出一段時間練瑜伽,為了捍衛自己的練習時間,只好犠牲和家人同樂的時間,”反正,他們也不會找我,我樂得輕鬆!”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但切記,老祖宗名言,中庸之道.
不管做什麼事,當你要轉換跑道時,請減速,再慢慢地切換車道,給周遭的人一點空間,大家有適應期,才不會發生口角,引發壓力.就像你欣賞一幅畫,留白,往往才能凸顯畫中的主題,生活中留白,就像是細火熬一鍋粥,慢火,才能入味,湯汁才會濃郁.
慢活的人生觀,才會學會珍惜,在等待的過程,會磨去你有稜有角的性格,你學會安靜地等待,一位凡泊爾人來台灣住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台灣人凡事都很趕,凡事都講求效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都視而不見.這麼趕的人生,不是很快就抵逹終點站了嗎,那,一切不就結束的太早了嗎!他不解地問.
我曾經一度很本位主義地去看待所謂落後國家的人民,就像歐美人看我們黃種人一樣,那是一種無知的驕傲所帶來自負的眼神,以為自己端杯咖啡坐在Stuckbucks,指尖飛快地打著國內要聞,工作時,穿梭在逹官貴人衣香鬢影之間,在五星級飯店裡不斷地游移,這~就是人生的全部,我以晉身上流社會為傲.
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其實,內在是很虛空的,人是戴著面具在過生活的.
行屍走肉,差不多可以如此形容.但你到所謂落後國家去體驗他們的生活,你會發現,生活可以簡單,又充滿樂趣.沒有名牌服飾,沒有流行過頭的咖啡館,更沒有高檔的五星級瑜伽教室.
瑜伽,就在生活裡.
練瑜伽時,慢慢地練,讓身子骨的每一根骨頭,每一塊肌肉,都能充分享受到呼吸所帶來的樂趣時,很多體位法在當下就完成了.但有時,身體都放鬆了,也不能太逞強,要天時地利人和,例如:今天你的狀況不錯,可以下腰,但在練習的過程當中,你發現墊子太新,以致於抓地力不夠時,即使,你起得來,也不要太冒險,試試看,萬一不行,寧可狗爬式起來,或跪地起來,或是當場換一個墊子,不要逞強,看過太多下腰起來,然後,碰一聲,頭撞地,再碰一聲,背撞地,然後,整個人就癱在那裡,眼冒金星.
記得,你不是機器,人的活力狀況,是曲線的,波動的,會受環境及天候的影響,像現在,天氣轉涼,骨頭就變硬,你需要有更多的時間來暖身,不要急,想像自己是一鍋煲湯,而不是菲姐快鍋,要慢慢地舒展你的身體,讓心突破身體的皮囊,和自然合而為一.
你可知道,人在冬天的時候,特別容易感到憂鬱,自殺率也特別高,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陽光太少,四周灰撲撲,動物在此時都要展開冬眠,你的身體其實也處在休養生息的狀況,所以,不要太用自以為是的責任感與意志力去摧毀自身的免疫系統.
一旦壓力過大,免疫力下降,自律神經就容易失調,憂鬱症就會悄然降臨,去醫院檢查也看不出個所以然,醫師只好推薦你去看精神科,雖然老大不情願,但為了想找出病因,只好求助,沒想到醫師竟說:你這是過度追求完美,壓力過大引起的,建議你不妨去練練瑜伽,放鬆身心,或許會不藥而癒.
只是你說不出口的可能是,我就因為練瑜伽,練得我好累,才會累出一身病來!離開診間,你決定,一個禮拜只要練個三四次就好了,以前那個一天練個三四次的你,三不五時,還充當別人小教練的你,當下決定把這個瑜伽心魔趕出去,深吸一口氣,好像胸口鬱壘一掃而空.
管它晴天雨天颱風天,心中永遠都是向陽天.
===============================================
身心症綜說
身心症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以為這是心理影響生理的疾病,或者認為這是受到情緒因素誘發或加重的身體疾病,因而誤解引起身心症的因素只有心理的層面,而忽略患者身體的病變,包含生理的變化或器官病變。其實導致身心症的原因並非只有心理層面,這是一種身心交互影響,生理、心理症狀交錯表現的疾病。對身心症要有身心一體的整體概念才適正確的。
身心症的個案
個案甲
一位五十多歲婦人,個性敏感且求完美,在動完直腸癌手術後,出現經常性的無力及疲倦。當初經醫生診斷為直腸癌初期,手術後追蹤檢查的結果一切良好,但病人內心一直不相信醫師的保證,三個月來整天愁眉苦臉,臥床不想動,食慾減退經常想吐。由於身體容易疲倦,體力一直無法恢復,病人堅持相信癌症並未去除,只是家人聯合醫師一起來欺騙她,在人生了無生趣下,甚至想自殺,一了百了。後經轉介至精神科門診,在幾次會談後,病患了解並解開其心結,在醫療人員教導其如何做放鬆訓練,並配合抗焦慮劑及抗憂鬱藥物治療後,終於恢復信心,症狀也明顯改善。
個案乙
一位四十多歲男性,個性急躁。在一次狹心症發作後,出現經常性的胸悶及心悸,經多家不同醫院,多位心臟科醫師診視後,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個案的症狀發作,似乎和特殊情境相關,尤其是在人多擁擠的地方,如坐電梯或到大賣場購物,個案很容易就有預期性的不安,果真接著就出現胸悶及心悸等不適症狀。每次一發作,病人就相當恐慌,深怕自己會昏倒,來不及被送醫急救,有趣的是病人一到急診看到了醫師,症狀也迅速緩和下來。後來經過幾次發作後,病人變成不敢單獨出門,嚴重影響其作息,終於被轉介至精神科。醫師診療後,首先讓病患瞭解疾病本身的特徵及過程,並教導其在發作時如何自我緩和症狀,患者一但降低恐懼及預期性焦慮,就不會陷入因焦慮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惡性循環。在醫師予以充份的信心保證,再加上幾次的放鬆訓練後,個案逐漸可以控制症狀,偶而遇到症狀較嚴重時,予以抗焦慮劑合併使用,也多能迅速改善。
身心症的病因
引發身心症的心理因素:
1. 精神疾病:如憂鬱症、恐慌症。
2. 單純精神症狀:如焦慮、不安。
3. 人格障礙:如完美性或敏感性人格。
4. 行為問題:如過度沒節制的飲食行為。
社會心理的壓力也可能轉變成生理的疾病。綜合過去研究結果顯示,心理社會壓力可能經由大腦皮質的認知與判斷而引起情緒的反應。作用的位置有兩條路徑,一個從下視丘經由腦下垂體,影響到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而刺激各個器官,引起生理的反應。另一個則從大腦皮質區的運動神經細胞,經過錐體及外錐體神經系統,增加肌肉的強度,以應付外來增加的壓力。
簡單的說,負責身體壓力反應的神經系統主要有三個:一為交感神經系統,二為副交感神經系統,三為神經肌肉系統。這三大系統都很容易在情緒反應下被影響及被激發,例如透過神經肌肉系統表現,患者肌肉會呈現異常繃緊,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肌肉酸痛,其中以頸部肌肉酸痛僵硬,是許多上班族最容易抱怨的地方。又如經過交感神經系統來反應,則會出現心跳加快、身體冒汗、血壓上升等現象。副交感神經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新陳代謝,儲存身體能量,也會使腸胃道蠕動增加,以增加腸胃道的吸收。但是過度的腸胃蠕動,容易使個案經常想上廁所,胃酸分泌過多則易引起胃潰瘍,造成生活上極大的困擾。
負責心理壓力反應的另一系統,就是內分泌系統。包括腎上腺皮質系統、生長激素系統、甲狀腺激素系統、腦下垂體後葉等。有學者認為社會心理壓力會造成內分泌動態平衡失去,造成身心症的產生。例如噪音與交通阻塞會造成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最近幾年,社會心理壓力和免疫學的相關研究突飛猛進,例如壓力的改變會影響動物體內淋巴球活性及抗體的形成,而在人類研究亦發現,心理社會壓力會減低免疫力和增加細菌及病毒感染的機會。
身心症所導致的疾病種類包羅萬象,從偏頭痛、氣喘、心肌梗塞、胃潰瘍…等。個案甲因非理性的思考模式,加深其對疾病的恐懼,產生不安全感及失落感,最後引發嚴重憂鬱症,而憂鬱症本身更加重身體的不適。個案乙則是在一次的狹心症發作後,產生預期性焦慮及不安,影響下視丘及自律神經,造成個案的恐慌,惡化本身疾病的進行過程。
常見的身心症
身心症的種類繁多,依照不同的器官系統及科別,可分成下面幾大類:
一、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厭食症或暴食症、腸躁症。
二、呼吸系統:過度換氣症候群、氣喘、心因性咳嗽。
三、耳鼻喉科:喉嚨有異物感、耳鳴。
四、循環系統:心律不整、本態性高血壓、心因性狹心症。
五、神經系統:緊張性頭痛、自律神經失調、偏頭痛。
六、泌尿系統:過敏性膀胱炎、頻尿。
七、皮膚系統:神經性皮膚炎、慢性蕁麻疹。
八、免疫系統:紅斑性狼瘡。
九、婦產科:更年期症候群、月經異常、性冷感。
十、小兒科:遺尿症、心因性發熱。
十一、內分泌系統:甲狀腺亢進症、糖尿病。
十二、骨骼肌肉系統:緊張性頭痛、全身性肌肉疼痛、顳關節疼痛。
身心症的治療
對身心症病患的治療,除了以同理心多瞭解病患的痛苦外,由於個案常受困於一些不理性的思考模式,例如斷章取義、以偏蓋全、倒果為因……等,所以更需要治療者耐心的一一澄清,並給予充分的信心保證。必要時給予一些溫和的抗焦慮藥,以協助病患緩和其症狀,並藉此讓病患瞭解其症狀的病因是焦慮所致。
此外教導病患在日常生活中安排適當的休閒活動,學習如何放鬆,如:瞑想、打坐、閱讀或寫日記。提醒病人白天千萬不要臥床休息,維持正常的飲食作息,盡可能避免藉酒精、咖啡或藥物來提神安腦。多安排旅遊接近大自然,如郊遊、登山都是很好的生活方式。
對抗身心症最重要是採取行動,持之以恆,這才是治本之道。
心理因素會影響到身體功能與身體疾病,當承受過重壓力時,身體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可能會出現失調的情形,嚴重的會產生各種身心疾病出來。反過來說,當身體有了疾病,也會帶來不等程度的不安、害怕、焦慮或憂鬱等情緒。
.
身心症種類非常多,大部分呈現在自律神經系統支配的生理機能上;
影響所及包括:
心臟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性頭痛、偏頭痛等。呼吸系統:常見的有過敏性鼻炎、氣喘、過度換氣徵候群等。
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食道迴流、嘔吐、腸胃道躁激症等。
泌尿生殖系統:頻尿、與月經週期有關的症狀,如經痛、經前緊張症候群等。
免疫系統:降低免疫功能,易生大大小小的毛病。
皮膚系統病變;肌肉骨骼系統:下背痛、肌肉緊張性頭痛。
內分泌系統: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腦下垂體機能不足等。
.
有很多的身心症狀,常常由各項檢查中找不出明顯病因,但病人仍反覆感到不舒服;有些醫師常會無心地告訴病人說:「你沒有病!」更使人無所適從,只好不斷重複各樣檢查與治療,或者祇有尋求偏方,無所適從。
心身症的成因:
體質因素:主要呈現在神經生理機能、神經內分泌機能、和神經免疫機能上。總括來說,通常的情況是,當一個人承受太多的壓力之後,經由大腦的反應,而影響到全身的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系統,而影響到全身的內臟器官功能。
心理社會因素:在人格特質上,緊張型、依賴型、敏感型、過度求完美型、強迫性格型、不成熟型的人在遭逢心理衝突或過度的壓力時,就容易罹患心身症。
.
一旦身體持續的存在某種或某些生理症狀,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時,最好儘早就醫,以排除心身症以外的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但若幾位醫師的診斷與一系列檢查後,已確定沒有器質性因素,就應當考慮自己是否患了心身症。
心身症的治療,通常醫師會針對病情的程度與個人的個別差異性,來安排個別化的治療。心身症基本上是一種輕型精神科疾病,在確定診斷後,如果能與醫療人員充分配合,接受適當的治療,再學習一些自助的方法,並勤加練習,其實是可以處理與治癒的。
常見的身心症
腸躁症
耳鳴
二尖瓣脫垂
停經症候群
肥胖症
一、腸躁症(激躁性腸胃症候群):
身心症中最常見的胃腸疾病是腸躁症,症狀是腹痛及腸胃性排泄習慣的改變,超過半數的病人,在解便之後可以暫時緩解疼痛,而進食之後疼痛會加劇,有時便祕與腹瀉會出現間斷交替的型態。其他腸胃的不舒服,還包括腹脹、過多的腸氣、食慾不振。這些患者通常生理檢查都沒有發現任何的毛病,也沒有其他疾病可以解釋其症狀。
腸躁症通常發生在中年,女性是男性的二到三倍。一般相信,腸胃蠕動容易因為心理社會壓力及情緒的嚴重影響。有關生理機轉的研究有許多假說,但多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對腸胃的長期過度刺激、導致腸胃道管壁張力特意反應相關。
腸躁症的治療除了先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例如大腸鏡檢查、上腹部內視鏡檢查、糞便的培養等,傳統的內科藥物治療在短時間內對患者也很有幫助。用藥方面除了一般的腸胃藥外,適當的抗焦慮藥物及抗憂鬱劑對個案的幫助也很重要。
腸躁症是一種慢性的疾病,治療者的治療方向應採取一種比較支持性的態度,引導病人瞭解疾病可能的原因及導致症狀發生的可能情境或相關因素,再利用放鬆訓練、生理回饋訓練以及減敏感法,讓個案逐步改善症狀,當症狀明顯減輕後,病人就不再感到害怕,也學會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處理。
二、耳鳴:
耳鳴是門診病人常見的主述症狀,根據統計,其盛行率約15%,隨著年齡的增加,盛行率會更高。多數的人會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大約有10%病人會合併有嚴重的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等。
造成耳鳴的原因很多,包括全身性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腦部創傷。耳朵的疾病如中耳炎、美尼爾氏病、創傷性重聽、噪音性重聽等。藥物引起的如消炎藥、利尿劑、重金屬等。至於精神疾病中的焦慮症、憂鬱症,也會發生耳鳴的現象。
耳鳴的治療原則首先要確定病因,對可以改變的的因素加以處理,例如可讓病人減少食用含咖啡因或刺激物的食品,如茶葉、巧克力,咖啡等等;不要抽煙也可以減輕耳鳴,另外使用的藥物要注意,例如阿斯匹靈、非固醇抗發炎藥物等等,都會引起耳鳴;有明顯焦慮或憂鬱症狀,必須轉介精神科醫師治療。
三、二尖瓣脫垂(MVP):
近年來,二尖瓣脫垂已成為心臟科和精神科的熱門話題,許多病人以相同的症狀如心悸、胸部悶痛、呼吸困難、頭暈,經常到心臟科求診。二尖瓣脫垂是指一群心臟病人,其心臟尖部在中期到晚期的收縮期有心雜音的現象,合併有非射出性收縮期的滴答音。二尖瓣脫垂分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是指不明原因的腱索發生黏液性退化,造成腱索變細變長,二尖瓣的小葉變大所導致之脫垂現象。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約在6-17%之間,女性比男性多。續發性二尖瓣脫垂,指的是其他心臟的因素所引發,例如乳頭肌的功能失調、遺傳性結締組織障礙、急性風濕性心臟炎等所導致。
大部分的二尖瓣脫垂是屬於原發性的,其症狀與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有關,都呈現焦慮症狀,而且服用抗焦慮劑及乙型接收器阻斷劑均可改善其症狀。後來研究發現,恐慌症的病人當中,二尖瓣脫垂的盛行率,可以到38%及50%。雖然如此,兩者的因果關係不確定,因此在面對二尖瓣脫垂病患時,不應該以簡單的生物醫學觀點解釋,而應該利用生物醫學與心理社會學的整合模式來加以解釋,才能使病患得到更適當的治療。
四、停經症候群
停經的定義,是指卵巢濾泡功能喪失所導致的永久性月經停止。一般女性的更年期約在48歲到55歲之間。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停經的年齡,例如吸煙會使停經提早,而生育次數較多的,停經的年齡會較晚。
停經的症狀包括下面三大類:
一•血管收縮性方面的症狀:主要來自自律神經系統的不穩定,包括有熱潮紅、夜間冒汗、頭暈及心跳加速。
二•情緒方面的症狀:包括有失眠、焦慮、憂鬱、容易生氣等。
三•骨骼肌肉以及其他系統的症狀:包括有男性的特徵增加、皮膚乾燥、乳房萎縮、陰道乾澀、陰道炎等。
停經症候群的主因,從生物學來看是體內荷爾蒙的改變。主要是從下視丘到腦下垂體的改變,再影響到性腺產生症狀。生物學上還包括整體的身體健康狀況,因為在這個時期,身體其他機能也逐漸面臨功能減弱或產生病變的時候。從社會心理學來看,停經是人生一個重大的生活改變,所以個案過去在面臨重大生活改變時是否可以適應良好,在面對停經時的反應,也會因人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停經婦女剛好面臨子女長大離家的空巢期,加上配偶、父母或朋友之間可能發生生病或死亡的事,對其身心都會造成相當的衝擊。
停經症候群的治療,首先要評估病人生理上的症狀,並確定是否真的動情激素不足,再決定要不要做荷爾蒙的補充治療。荷爾蒙的補充治療以動情激素為主,動情激素的副作用包括有乳脹、體重增加、不規則的子宮出血等;如果加上黃體激素的補充,都可有顯著的改善。在統計上,雖然荷爾蒙的補充治療導致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高,但黃體激素的補充相對可以降低風險。定期子宮內膜的切片檢查,至少兩年一次,仍然是必要的。如果停經期間所產生的症狀,主要是以精神或心理上的不適來做主要的抱怨時,就必須考慮到精神科來治療,例如病患出現失眠、焦慮、憂鬱等情形。
五、肥胖症
定義及流行病學
肥胖症,是指過度的脂肪堆積在身體裏面。一般而言,如果超過標準體重的20%,就是肥胖症。或者是所謂的身體質量指標(BMI),標準在20-25之間;身體質量指標的計算是以體重除以身高(多少米)的平方。在美國流行病學發現,黑人肥胖的比例多於白人,經濟中下階層的婦女肥胖的比例,是經濟中上階層婦女的六倍。一般肥胖的盛行率,在20-50歲之間增加3倍,一般男性在50歲以後,體重維持穩定,而在60歲以後則逐漸下降。
肥胖症的原因
肥胖症的原因很多,有很多理論來解釋調節體重的飽食中樞機制,例如飽食一餐之後,下視丘的有溫度調節中樞會使溫度上升,此訊號經由飽食中樞產生飽食感,不再想要進食;相反地,當溫度調節中樞溫度下降就會產生飢餓感。其他的理論還包括身體裏面脂肪、氨基酸及糖類的恆定調節。腦傷也是肥胖症的原因之一,例如實驗中飽食中樞被破壞的動物,會一直進食到撐死仍不停。身體的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的黏液水種、Cushing 疾病造成脂肪在體內堆積的特殊現象,也會導致肥胖。
肥胖症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遺傳,80%肥胖症個案有較高比例的肥胖症家族史,但從學習理論而言,飲食、生活習慣的學習,或者模仿家人以飲食來應付外界壓力,也是造成肥胖症家族另一無法排除的原因。
另一個理論則認為幼兒時期是否肥胖,是造成成人肥胖的關鍵條件。幼兒時期脂肪組織不但會使細胞增生,還會使細胞變大;一旦幼兒時期的脂肪細胞已經建立,成人以後就不容易被改變。成人以後的肥胖,大都只是脂肪細胞變大,所以幼兒時期適當的體重控制以減少脂肪細胞增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脂肪細胞在身體內堆積的部位,男性多數堆積在凹腰部或者是小腹,女性則多數堆積在大腿或臀部。
雖然許多研究發現,很多社會心理因素也能導致肥胖,例如特殊的家族史、肥胖症的人格特質、下意識的衝突等,但因控制飽食中樞的環境因子相當複雜,所以至今仍無法清楚的解釋。肥胖症的人格特質,部份原因在於過去情緒失控時,學習以使用過度飲食來當做應付外界壓力的方式,於是養成了不良的習慣。
肥胖症的治療
a. 食物的控制:
肥胖症的治療,基本的原理是身體吸收的熱量少於消耗的熱量。最簡單的減肥方法,就是減少熱量的吸收;所以長期控制食物的熱量吸收,是減肥的不二法則。實驗證明,使用斷食或絕食減肥都是沒有用的,現在已很少使用。雖然斷食兩三天後,飢餓感會消失,體重也會明顯下降,但是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的體重(復胖)。另外液體蛋白質飲食,強調的是食物中只含有一些膠原蛋白或膠質,因為缺乏基本胺基酸,長期使用液體蛋白質飲食會引發許多併發症。
b. 藥物的控制:
肥胖症在藥物治療方面,由於經常出現副作用,所以通過FDA核准的藥物也一直在更動,加上這些藥物很容易被濫用,例如安非他命、fenfluramine(台灣從泰國走私進來減肥藥,很多是這一類藥物),所以利用藥物減肥必須由醫師開立處方,以免危險。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藥物分成幾大類,如降低腸胃系統脂肪吸收的藥物(如:Xenical)、增加新陳代謝率(如:甲狀腺荷爾蒙)、或降低食慾的藥物(如: sibutramine )等。
c. 運動:
另一減肥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加身體的活動。由於肥胖的人做同樣的身體活動,消耗的熱量比正常體重的人更多,對那些整天不動的人,增加身體活動更可以降低食慾,是最好的減肥方法。
d. 手術:
對於極度肥胖的人,外科手術,尤其是小腸的繞道手術,也是不錯的選擇方式。
e.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目的在幫助肥胖症病人能夠適應或降低外界壓力,那使他們不再使用過度飲食的方式來紓解壓力,就可以有效避免體重的增加。行為治療是目前比較好的方式,訓練教育病人瞭解那些環境信號會造成過度飲食,例如看電視、看電影的時候,或者在何種情緒狀態會造成過度飲食。當這些信號出現時,教會病人如何用比較好的方式去處理,而不再使用過度飲食的方法,如果可以改善就自我獎勵,例如買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等。行為治療還包括教會病人吃東西時,速度儘量變慢,採取細嚼慢嚥的方式;儘量避免兩餐之間飲食,也避免在閱讀書籍的時候邊看邊吃。至於精神分析性的心理治療,目前比較少被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殷建智醫師心靈診所http://www.doctoryin.com.tw/mind_bookstore_file/dr_yin_bookstore/psychsoma/psychsoma_2.htm
[……]
瑜伽焦慮症~淺談自律神經
瑜伽焦慮症
瑜伽,不是練來放鬆身心的嗎?怎麼會和焦慮扯上關係,就是說啊,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竟然也能畫上等號.但各位仔細想想,就知道為什麼不能!這和心態有關.
心態?!練瑜伽,本意是放鬆身心,放空腦袋,但若是瑜伽狂熱者,他會花很多時間在體位法的鑽研上,也只認定所謂的好老師,就是要體位法精湛才算數,這是一般人常見的通病,尤其國內引進ashtanga,一連串flow的動作,做完第一級之後,還有二三級等著你去挑戰,於是乎,在體位法中迷思自我.對於練習瑜伽最終的目的~靜坐,很多人反而錯過,靜坐,冥想,才是練習瑜伽最終的目標.
把心靜下來,想想”當初,我是為何而練,如今,又是為何而練,練瑜伽變成在操練,把自己練成筋肉人,這是我想要的嗎?”但這個念頭只是輕閃過腦海裡,當看到同好又練成另一種神功時,心裡嘀咕著,”噫~這招沒想到給他練成了,不行,我得趕快練下一個體位法,一定要比他早晉級到第二級...”就在當下,心不守舍,早已亂了自己的練習步伐.
在現在這個社會,求快,講求效率,已經成為常態,連練瑜伽也是這樣,為了逹成神功,一些奇奇怪怪的招數盡數出籠,土法煉鋼,固然可行,但前提是,不要受傷,還有每個人狀況不同,這招可能適合自己,但可不見得適合別人,就像甩頭一百下,對頸部有隱疾的人來說,這一甩麻煩可大了,可能先甩出個頸部椎間盤凸出的大問題.前兩天看新聞,有一個妙齡女郎為了瘦腰,每天搖呼拉圈,結果搖到腰部椎間盤凸出,有上過十月課程的同學就知道,這個問題很麻煩!要動刀咧!
雖然欲速則不逹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就是輸人不輸陣,面子掛不住,即使練到膝蓋受傷,肋間神經拉傷,背部挫傷等一大堆問題,還是每天去練瑜伽,那股拚勁,好像是中華La New熊隊要打日本火腿隊一樣,戰死沙場胡不歸!記得有一回和同學去參加一位瑜伽名師的課,老師雄糾糾氣昂昂地在台上發號施令,台下的學生絲毫不敢馬虎,依樣畫葫蘆,”老師沒說讓你下來,你就不要偷懶,每次都放自己一馬,那你要什麼時候才會練好”~好酷的美女老師,我心想!但看了一下四周,我很擔心同學的狀況,一是大家用的瑜伽墊是屬於體適能用的氣泡式會滑動的墊子,二是好多人流汗,地小人多,一不小心就會滑到,三是老師求好心切,希望大家能堅持到最後,所以和一般老師比起來比較嚴一點,對於喜歡硬撐的同學來說,很容易受傷,我看到有些學腳在抖動,還硬撐英雄式,實在是太傷膝蓋了.
看看同學的臉上,夾雜著很複雜的表情,痛苦中透著堅毅,汗水中夾雜著喜悅,哀豪聲中顯露出驕傲...這種百味雜陳的感受,外人很難體會,我想~這種快樂和”窒息式性愛”沒兩樣,聽說,這種快感會讓人欲死欲仙,渾然忘我 ,不過真的粉粉危險,有人做到連卵巢都破了,真的是太誇張了.不管怎麼說,反正就是像在吃嗎啡,會有上癮的感覺,那是一種征服自我,睨眤他人的自傲感.
在這種成就感作崇之下,身體開始出現變化,在教學與自我練習雙重要求之下,身體的交感神經隨時保持緊繃的狀況,以維持最佳體能,萬一真的體力不支,只好靠咖啡來提神,結果導致惡性循環,等到身體累了,兩眼發呆,很想好好睡一覺,卻發現,在床上東滾西滾卻是一夜難眠,心裡又氣又無奈,腦袋好像在空轉一樣,東方露白,起床之後,身心卻感到更累,反正就是累,也說不上是什麼原因的累,那就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出問題了.
病因,可能就是練瑜伽,因為練得太過頭了,超出你身體內在的步伐,如何療癒,很簡單,腦袋放空,完全不碰瑜伽,給自己一兩天放空的時間,讓精明的頭腦完全失去作用,回歸你內在的本性,那麼,你會重新聽到脈博的跳動,閉上眼,你會發現自己置身在滿天星空的黑幕之中,然後,你就會感到放鬆,感到所有的生理功能都要shut down~就像我現在要把電腦關機一樣.
在此祝福同學,凡事中庸為佳,讓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工作,各司其職,你才會有活力的一天.會感到焦慮,技不如人,表示交感太過旺盛,身體過度工作,這是不好的.
relax yourself
祝福您一個禮拜偷懶一兩天的Judy 敬上
[……]
淺談冬季殺手~中風及心肌梗塞
你是瑜伽老師嗎?很受歡迎,學生很多,不分男女老少,大小通吃~
真是恭禧您,是個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在這個天氣漸涼的秋老虎季節裡,有件事情務必提醒各位線上老師,那就是注意你的銀髮學生的健康,因為這個日子是醫院急診最忙的日子,也是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好發時節,尤其是有些中老年人一早就出門練瑜伽,有時天一冷,練完之後,就倒地不起,或是練的時候,血壓直衝至腦門,當場猝死,也時有所聞.
最近很流行看白色巨塔,有看的人就知道,這種病人送到醫院,EVM都不高,正常活跳跳的人,是15分,若醫師檢查之後判斷是3分,其實,就是ON CRITICAL,快要變成活死人,就像植物人一樣,粉危急,像這種病人,大家都很怕死在自己的單位,老天爺保佑,病人可千萬不要挫起來.你看,連我們都粉害怕,若是發作在瑜伽教室那還得了,保證教室馬上成為人人眼中的鬼屋,大家避之而不及,接下來可能就要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退費問題,所以說有開教室的同學,壓力真的很大.
聽同學說,真的就有學生因為練瑜伽導致頸部受傷,後來老師離職了,不教了,學生找不到老師,只好找教室負責人負起賠償的責任,這可是小CASE,至少學生還活著和你理論,若學生掛點了,就真的倒大楣了,就像消防局的泳訓虐殺事件,看到那兩個助教在上香的路上一路遭家屬毆打,真令人不忍,其實最該死的是教官,助教基本上是聽教官的話,教官才是要負起全責的人,不是嗎!
基本上,不管如何,只要學生在你的視線範圍之內出事,你就得負起相關的責任,即使最後確定錯不在你,也是要付起道義上的責任,所以,你務必看一下以下的真人真事文章,那是少數從鬼門關回來的人的心歷路程,也可以讓你提高警覺,當學生在向你抱怨胸口不舒服時,千萬不要叫她忍耐,有時那是死神來臨的前兆,你要仔細留意,或許學生的命就是你救回來了.
我對本文心有慼慼焉,是因為我父親前些日子也在唉聲嘆氣,覺得頭昏昏腦漲漲,氣喘不過來,但又看不出個大毛病,我們總覺得他可能是因為戒煙引起的後遺症,直到做了電腦斷層,才發現他的右頸動脈有一半被阻塞,阻塞的血管導致供應腦部血流供不足,當然會有頭昏眼花的症狀,但這也增加的栓塞因子的機率,也就是說,有很多垃圾會從血管壁脫落,例如:脂肪塊,空氣等,脫落在血管中隨血液流動,當它不幸塞住血管,那就完蛋了,最常阻塞在大腦動脈血管分叉處,其次是冠狀動脈等。在前者稱為中風,在後者稱為心肌梗塞.
這兩個名詞都很嚇人,所以,你還是好好明白一下,順便可以關心一下自己的長輩有沒有類似的症狀,再次祝福大家及大家的家人朋友,身體健康.
我看,老人家最好不要學倒立,除非他以前就學過,或者是,你很有把握很會教,否則,老年人血管老化的程度非肉眼可見.我個人是比較小心啦,老人家可不要打我喲!
-----------------------------------------------------
2006.10.31 中國時報
急性心肌梗塞 鬼門關前走一回
葉文欽(台北讀者)
「大約三分之一死於心臟病的人,第一次發病就是最後一次。其中半數病人在送抵醫院之前就已死亡。」這是多麼可怕的描述呀!
個人差一點就成了活生生的實例。去年12月28日下午,到郵局辦事回來,覺得胸悶並持續著,沒像兩星期前有過但很快就恢復正常,而且還盜汗不止,並由胸悶轉為隱隱作痛,我警覺不對勁。拿了健保卡、大哥大攔了計程車,馬上往仁愛醫院去。一進入急診室,做了心電圖,醫生對著護士說「病人要送加護病房,並盡快通知家屬。」從未住過院開過刀的我,第一次自己來掛急診就要進加護病房,躺在床上的我還先給老婆、媽媽掛了電話。
護士在我舌下丟了一顆藥丸,左右兩手開始打針並掛點滴,加上血壓等監控器,鼻孔也塞了「氧氣」,看來是「很嚴重」,但我始終很清醒。
第三天傍晚,心臟不再隱隱作痛,但一吸氣橫膈膜就痛,呼吸時間大概只有正常的1/3﹣1/4。李瑞恆醫師解釋我是得了「急性心肌梗塞」,且在進入急診室時正好全面爆發。照顧我的護士說:「伯伯,你很福氣,在急診室就立即給你打了兩瓶血栓溶解劑(救命仙丹),並轉送到ICU(加護病房)照顧。」命總算保住了,真是謝天謝地!
「冠狀動脈」出了問題除藥物治療,其侵入性檢查與治療手術有:「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和心導管手術」兩種。我在李醫師的安排下進行了心導管手術,右手固定後局部麻醉,醫生先將一根如同原子筆筆心粗細的管子伸入動脈中,逆行血管而上至主動脈的冠狀動脈開口處,注入顯影劑照相,以了解血管阻塞情況;評估後順著原有管子伸入一根細如髮絲的導線,通過血管狹窄阻塞處,然後再沿著此細絲伸入一個未膨脹的汽球至狹窄處,之後將汽球張開,利用氣球的擴張力量將狹窄的血管撐開。這次我做了氣球擴張術也放了一根支架。
手術進行時只覺得手臂酸酸地有一點點痛,整個人非常清醒還可與醫師對話;李醫師術後告訴我「血管的確堵得厲害」,打通後血液立即暢流到冠狀動脈的末梢。
李醫師做了一個比喻,就像秧田若將灌溉水堵住,久了秧苗會枯死,若能打通讓水流入,有些枯萎的秧苗還會活過來。「心肌梗塞」爆發使得提供心臟的血液養分立即中斷,要將阻塞打通,心肌才不會惡化,心肌可恢復生機,維持心臟的功能。
心導管手術後在加護病房又監控一天,就轉入普通病房。這趟一生難忘的療程正好十天,一切安適後星期一就回來上班,就當它是另一種出國旅遊吧!
過去我對心臟病很無知,自認血壓一向很正常,也天天走路,實在沒想到會來個冠狀動脈的「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很可怕,除平時要注意一些預防措施外,「警覺、機運」也很重要,那天如果我不在意,以為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正常,過個半小時恐怕是在座位上「休克」猝死呢!
經過這次事件,我是以「重生」的心情對待未來的每一天,「心血管疾病」的爆發很突然,死亡率很高,但它還是有徵兆可循,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此外,過於勞心勞力及容易動怒的人也很不利,均要特別注意。
-------------------------------------------
補充資料:
動脈粥狀栓塞症
動脈粥狀栓塞症已成為開發中國家重要的健康殺手,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600萬人命喪其手,每3人中就有1人死於動脈栓塞,平均每日有7萬人因此喪命。昨日在新加坡召開的第十四屆亞太心臟醫學會中,多名專家指出,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相較,包括臺灣等亞太地區開發中國家心肌梗塞、中風等動脈粥狀栓塞症成長速度驚人;而吸菸率居高不下及飲食西化,都讓亞太地區民眾步上已開發國家後塵。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賴文德指出,動脈粥狀栓塞症可能發生在血管任一處,美國在越戰時期解剖陣亡士兵發現,20歲以上即可能因老化開始形成出現血管受損、狹窄,當血管阻塞程度達75%才會出現症狀。
國人較熟悉的中風、心肌梗塞是因腦部、心臟血管阻塞所致,而動脈粥狀栓塞也可能發生在周邊血管,例如在下肢造成局部缺氧壞死,嚴重者甚至必須截肢。他表示,除了老化使血管壁受損外,吸菸、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都可能引發血管硬化、脂肪沈積在血管壁上,是造成動脈粥狀栓塞重要危險因子。
他表示,歐美已開發國家心血管疾病患者雖較亞太地區等開發中國家多,根據預測,到2020年,已開發國家這類疾病增幅僅三至五成,但印度、中國、拉丁美洲及中東等開發中國家罹病增幅將高達143%~149%,成長速度驚人,這與開發中國家飲食西化、吸菸率增加等生活型態息息相關;韓國高麗醫院內科及心血管中心主任王東照(Dr.Oh Dong Joo)指出,亞太地區成年男性吸菸率高達四、五成,再加上工作壓力、西方速食普遍,讓罹病率節節高升。
動脈粥狀栓塞症聽來抽象,新加坡中央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立杉(Dr.Christopher Chen)形容,血管和器官的關係如同高速公路和城市,當通往城市的主要道路阻塞後,所有城市功能將停擺,後果不堪設想;動脈粥狀栓塞症具有致命風險,據統計,若預期60歲時平均存活時間還有20年,有心血管病史者將比常人少7.4年、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者比常人減少9.2年,曾發生過腦中風者更可能減少12年。
賴文德指出,臺灣隨著人口老化,這類與老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相關的疾病將成為重大健康議題,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雖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但如果把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與動脈粥狀栓塞症相關的疾病合併計算,死亡人數已超過癌症。
因此,專家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做血壓、血糖及血脂檢查,將這些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並養成不吸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的好習慣,才能延緩動脈粥狀栓塞症上身,已發病者更應持續用藥,避免復發,才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
中風( CVA )
我們一般所說的”中風”,西醫臨床稱為「突發性腦血管疾病」。許多年以來,中風都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是除了癌症外危害國人性命的第二號殺手。如果能夠即時治療,幸運的挽救回一條生命,但又常會留下後遺症,造成病人本身及家屬身心長期的負擔和痛苦,所以對於中風有比較完整的瞭解而能進一步去加以預防,已是人人都需要具備的常識。
什麼是中風
所謂的中風,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腦部有些區域的血液輸送中斷,腦的組織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而缺乏氧和所需的營養素,導致腦細胞受損甚至壞死的情形。
中風的類型
使腦部血液輸送中斷的發生原因,大致可以歸納成以下兩大類:
一.阻塞性中風(腦梗塞)
1. 栓塞(embolism)-腦的血管被栓子阻塞的情形。栓子可能是動脈血液凝塊、骨折造成脂肪碎塊、空氣…等物質碎片,脫落在血管中隨血液流動而塞住血管,最常阻塞在大腦動脈血管分叉處。
2. 血栓(thrombosis)-血管本身硬化造成狹窄堵塞,尤其在血流緩慢時較常發生,像病人睡覺休息或剛起床時。
二.出血性中風(腦出血)
由於腦血管破裂出血所造成,會有血腫塊的產生壓迫附近的腦組織。
中風的症狀
中風發生時會表現出的症狀其實十分多樣化,差異性也很大,包括感覺麻木或異常、說話障礙(發音不清、或是失語-聲帶正常可以發出聲音,但是無法瞭解別人說的話或是無法講出語句)、視覺障礙(看不見或是出現多重影像)、步態歪斜不穩動作不協調、吞嚥困難、眼歪嘴斜、身體一側或兩側無力、意識不清…。
如何防止再度中風
除了努力復健之外,中風病人再出院回家後,另外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照顧重點,就是小心預防中風的再度發生。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中風病人中大約有15﹪-38﹪會再度中風,而再度中風發生的型態不見得跟上一次的一樣,而且一般來講再次中風的復原結果較差,所以對於曾經中風過的人來說,要如何避免再次中風,是很重要的課題。以下就針對兩大類型中風的復發預防原則,可供參考:
避免阻塞性中風(腦梗塞)
1.注意日常生活中水分的攝取,必須要足夠,以免造成血液中含水分太少而血液濃度增加,易造成血液凝集。
2.維持單一靜態姿勢(像坐或臥姿)不宜過久,應轉換姿勢或起來動一動,以促進血液流動循環。
3.控制好動脈硬化的高危險因子,應積極治療控制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抽煙者最好要戒菸。
避免出血性中風(腦出血)
有高血壓的人一定要治療控制好血壓之外,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會使血壓突然上升的行為和狀況,包括:
1. 溫度的快速變化-尤其是冬天,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最好約40度左右,注意浸泡(或沖)熱水先從腳部開始,再慢慢擴展浸泡全身,避免溫差太大血管快速擴張。
2. 上廁所時大便太用力腹部壓力、腦血管壓力都增加,所以要盡量避免,而且上廁所時動作不要改變太快由站立馬上坐下或蹲下,應該緩慢一點。如果大便不順暢或有便秘情形,建議您每日多吃蔬菜、水果,並可請醫師開些口服軟便劑給您以幫助改善排便情形。
3. 激烈運動會使心跳血壓急遽加速,要盡量避免。
4. 興奮、緊張、憤怒…等情緒過於激動的狀態,會使血壓上升,所以應該保持和緩的心情和從容的生活步調。
5. 喝酒,會使心跳加速血壓上升,所以要避免喝酒。
共同注意原則
而日常生活中都同樣需注意以下原則,與全家人共同實行,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這是中風患者預防再度中風或未曾中風者預防中風發生都必須做到的:
1.避免身心過於疲勞
2.適度的運動,強化心臟、血管功能。
3.飲食控制
4.戒菸
5.定期追蹤檢查及每日量血壓
中風的檢查與治療
檢查與確定診斷
醫師通常根據病人發生的一些臨床症狀,並不難做出中風的診斷,不過因為一些腦部疾病像腦腫瘤、腦膜炎也可能會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所以除了病人的症狀之外,還會參考病人的相關病史、做神經檢查、血壓,有時可能還會抽取病人的腦脊髓液做以做鑑別診斷,還會安排病人做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作為主要的診斷依據。電腦層掃描檢查(CT)是目前診斷腦中風最準確、便利安全的工具,它可顯示血管阻塞或血腫塊的區域。
如果中風發生的型態是出血性的,發病後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馬上就可檢查出(除非血腫塊很小,不易看到);阻塞性中風要能在電腦斷層影像上看到阻塞血管附近組織的壞死、水腫情形,則大概要經過6-8小時,甚至要2-3天後才更清楚的看到。所以通常醫師會依照中風發生後病程的進展,在適當的時間點作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或隔一段時間重複做,為的就是要幫助做病情診斷以及追蹤瞭解病況治療後的變化。
治療方法
如果發生疑似中風的症狀,應儘速在第一時間送醫就診。因為中風的搶救是分秒必爭的,開始治療的時間距離發病時間愈短,腦細胞受損的程度愈低,治療的效果愈好,治療後復原的程度也比較好。
在病人送達醫院後,由醫師做出診斷確定是屬於何種中風型態(阻塞性或是出血性),並研判中風部位和嚴重度之後,做適當的處理:
一. 共同原則-給予降腦壓藥物(通常用靜脈點滴注入),並且密切觀察病人的變化,若病人在昏迷狀態,持續注意評估昏迷程度的改變,以及預防昏迷狀態造成的合併症,包括注意病人生命徵象(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的改變、液體電解質的平衡…。
二. 針對阻塞型中風(腦梗塞)的治療,很少需要手術,除了降低患者腦壓,主要是給予抗凝血劑(血栓溶解劑)、抗血小板凝劑來溶解阻塞在腦血管的血栓,抑制血液的凝血功能。
三. 針對出血型中風(腦溢血)的治療,這類病人通常是血壓過高引起腦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剛中風後血壓都還很高,醫師通常會給病人降血壓藥物,適度降低血壓。出血性中風的情形,腦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血腫塊會壓迫到腦細胞組織,醫師會視情況判斷是否採外科手術方式將腦中血塊清除;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出血性中風都可以用開刀的方式來治療,如果出血發生的地方在腦的深部、或不容易拿取的位置,這時候開刀危險性高,而且可能會造成腦部更大的傷害,所以醫師判斷如果不適合開刀,就會採取內科藥物治療,控制症狀,讓血塊被組織慢慢自行吸收。
中風的預防之道
想要預防中風,就必須先瞭解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控制,使危險因素減少,才能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中風的發生原因有部分是個人無法控制的,像遺傳、年齡增長;除此之外,大多是可從平日生活作息中加以注意和調整的,所以只要能瞭解預防之道,並且確實去實行,就能有效降低中風發生的機會。
哪些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1.心臟疾病:罹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心臟病者, 主要是心臟容易有栓子產生,脫落流出隨著血液循環,栓塞住腦血管就造成了中風。
2.高血壓:和中風的發生有密切相關。中風的病人幾乎70﹪以上也都有高血壓;而據研究統計估計,有高血壓的人發生中風的機率是血壓正常者的2-4倍。
3.高血脂:一般民眾俗稱”血濁”或”血油”,就是當我們血液當中的脂肪物質,尤其是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量過多的話,容易沉積在血管壁,造成血栓、血管硬化,增加中風的危險。
4.糖尿病:體內血液中持續含糖過高的狀態,結果造成血液的黏性增加、血管壁硬化,容易腦血管阻塞中風。不僅如此,除了腦血管外,身體四肢的血管也容易阻塞,造成循環不良,附近的細胞組織壞死。
5.抽煙:抽煙會造成血壓升高、血液的黏性增加、動脈硬化,增加中風的機率。
6.過量飲酒:少量的喝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並使精神放鬆;但是過量的飲酒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會使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容易引發腦出血。
7.發生過「暫時性缺血性發作」(TIA):暫時性腦缺血性發作,是因為腦部發生暫時性缺血(腦血管狹窄不通暢)而突然顯現出一些神經症狀,如突發的臉部麻木、一邊肢體麻木無力、說話口齒不清、視力有障礙(看不見或影像重疊)…等等,這樣的症狀可能持續數秒、數分鐘到數小時,一般最多在二十四小時內會完全恢復不留下任何後遺症。暫時性腦缺血性發作,可視為(阻塞性)中風的前兆,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三年內會發生中風。
控制危險因子,降低中風機率
因此,針對前面介紹的各種容易導致中風發生的因素,要如何去避免或控制呢?
1. 應該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記錄自己的血壓值,如果持續發現血壓偏高,建議您及早找醫師診治,並提供血壓記錄供醫師參考。因為高血壓其實並無明顯症狀,所以最好藉由早日發現早期治療控制;如果已經患有高血壓,一定要照醫師建議服藥並配合低鹽飲食。
2. 有心臟病的病人應該依照醫師的建議服藥並定期回診做檢查。有高血脂的人飲食控制則十分重要,一般原則是盡量減少攝取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改用大豆油、葵花油…等不飽和脂肪酸油脂,而針對膽固醇偏高的人要少吃動物內臟、卵黃,不要喝酒;而三酸甘油脂偏高的人,同樣不要飲酒,建議可多吃深海魚類,如鮭魚…等
因為這類魚的魚油可降低三酸甘油脂。
3.糖尿病患應該依循營養師的建議控制醣類的攝取,以控制血糖濃度,降低血管硬化的發生機會。
4.最好能戒菸,因為抽煙不但會使血管硬化,增加腦中風機會,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肺病、癌症的機率。
5.飲食應該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低鹽、並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
6.適量的運動: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可以強化心臟血管,消耗血中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
資料出處:http://www.jah.org.tw/chinese/3_resources/1_branch/d/d04/paper/cva.htm
認識昏迷指數
昏迷指數的定義由 三項動作評估後的總和,從 3 分到 15 分 例如 E1V1M1 是 3 分 ,E1V2M5 是 8 分,E4V5M6 是滿分 15 分。 E 代表 EYE (睜眼反應) , V 代表 VERBAL(語言反應),M 代表 MOTOR(動作反應) 將三個部份分數相加後昏迷指數總分滿分為15分,最低為3分。頭部外傷病患的昏迷指數,如果是13- 15分,病情為輕度;9-12分,為中度;8分或更低的話,即是嚴重頭部外傷。
各分數的評分意義是
睜眼反應
E4 :眼睛自發性的睜開著。 別人從旁邊走過會張眼看人
E3 :眼睛對聲音會睜開。(譬如叫他,他會睜開眼睛)
E2 :受痛刺激時會睜開眼睛。(譬如捏他,他會睜開眼睛)
E1 :怎麼刺激,眼睛都不會睜開。(反應喪失)
言語反應
V5 :言語正常。
V4 :言語判斷力喪失。胡言亂語。
V3 :嗜睡,說幾句就昏睡。
V2 :有出聲,但只是呻吟。
V1 :怎麼刺激都不出聲。(言語反應喪失)
動作反應
M6 :可遵照指示動作。(譬如要他舉手,就會舉手)
M5 :神智尚可知道痛在何處。(捏他,他手會來揮開你的手)
M4 :對痛的刺激只有退縮反應。(捏他,只會將手彎起來不會揮開刺激物)
M3 :大腦皮質功能喪失。對刺激都是兩腳僵硬打直,兩手向上扭曲。
M2 :大腦中腦都功能喪失。對刺激都是兩腳僵硬打直,兩首向下扭曲。
M1 :什麼反應都沒有。
真高興你能看到這段文字,表示你已經看完全文,現在,你可以放心許多,至少,很多狀況你都了然於心,而且,還懂得昏迷指數的意義,真是太帥了,加油吧!
希望每個人都能練好自己的瑜伽,也就是不貪快,了解自己的體能的狀況,盡力而為,那就是你的完美瑜伽了!記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比較喲,因為基準點不同,比來比去是沒有意義的.老話一句~~健康最重要.
J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