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学又来上课,我问了更多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现在补充如下:
去年一月发作,症状是恐慌、不敢出门、暴瘦⋯⋯后来留职停薪三个月,再于三个月后辞去工作,专心养病。
有去看医师,吃药治疗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上星期去看医师,因为恢复状况良好,医生也很好奇:
你到底做了什么事?你的状况好很多耶!
她说:我上瑜伽课,在台北,我练习的这个瑜伽,和一般瑜伽很不一样,是疗愈型的瑜伽。
我问,你的医生怎么回答?
他说,他也想上这种瑜伽课,因为疗愈的效果竟然可以让他的病人病情改善这么多,很不可思议。
我记得她是和姐姐一起来,大概也才一两个月吧,是因为看了书之后,和姐姐一起来上课。但那时并不知道她有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她当时没有提。
我今天问她,你恐慌有改善吗?
她说,改善很多,来上课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整个人很紧张,无法出门的恐惧感。
那你睡眠改善如何?
她说上完课之后,整个人就很放松,很自然地就想睡觉了。不会像以前一样,要靠吃药入睡。
吃镇静剂,是可以睡着,但老师你知道吗?这个药有副作用,嗜睡,就是醒来之后,仍然会想睡,脑袋晃神,无法集中精神工作。
我想说的是,因为你内在的身体已经不在逃难模式,来教室上课,透过气血的循环以及四肢的伸展,再加上各种辅具把身体紧绷的经络和筋膜放松,身体自然会放下警戒模式改为放松模式,你上完课后,身体还是温热的,回去之后,手心和脚底也开始变暖活,这就证明身体的气血逐渐恢复。
身和心是相互影响的,心理压力过大自然会影响到生理的运作,积压久了,就会引起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其实这条神经是很自律的,交感和副交感,运作得当,但若压力过大,就像开车猛踩油门,刹车皮很快就坏了,还容易出车祸。
压力,要懂得释放。
时时培养自己耐压的能力,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告诉自己,无论再大的挫折,一切都会过去,面对未来,尽人事,但听天命。
自律神经会出问题,就是想太多。因此,来教室上课,不要用脑袋去想我做不做得到,就来上课,跟着口令做,用心去感受身体的变化,让身体来告诉你它的反应。学会放空,不用脑袋,不用心,直观身体,这点很重要。
另一位运动国手说,她以前练球时,满身大汗,但奇怪的是,手心竟然是冷的,来教室练习,也没有太大的动作,但手心却是热的。道理也同上,疗愈瑜伽重视丹田这把身体的火,温煦如初阳,透过微热让身体血流加速循环到四肢百骸。如此,自然能启动内在的疗愈机制。这对女性,对妇科,对下腹的温暖特别重要。
以上就是我今天4/20补充的最新资料。
更多她的故事/自律神经失调,如下
============================
我想,今天最开心的事,是听到同学说:老师,我上个星期停药了,去看医师,他评估我的状况后,告诉我说,可以不用再吃药了,也就是说,我现在睡眠状况改善很多,真的,来教室练习之后,改善最多就是睡眠。
对了,我去年生病,暴瘦四公斤。所以,你看到我的脸颊凹陷就是因为我得了”自律神经失调症“,全身出现很多问题,最严重就是恐慌,不敢出门,就是全身不对劲,后来,我买了老师的书来看,决定亲自来上课。虽然路途有点远,但我相信我应该可以找到改善自己身体的方法。上老师你的课,我真的有感觉身体变好了。
我问,你的个性是不是很容易紧张?她说,是。她就是很容易紧张,工作压力也大,长期下来,身体就出状况了。
今天,我很开心和另一位医界前辈分享这个案例,他语重心长地的说,我们目前医界很多治疗模式都要改变,医生不能只会开药,病人吃药吃到脑袋无法工作,空空的,根本对病人没有帮助,要能纳入其他的疗法,像气功、瑜伽、针灸等等,你看你的学生来你这里上课,效果好到可以自动入眠,这就证明药物并非唯一可以解决问题,很多方法,也可以改善同样状况,像是改善生活模式,或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跳脱出原有的生活架构。
今天,同学的回馈,让我想到另一位同学。
她是另一个瑜伽会馆推荐来这里上课,年纪约二十五上下,她的状况也很多,但最大的问题应是下半身单侧易水肿,还有不易入睡。她说她都是凌晨三、四点才睡,若遇到每年四至六月,都要上班上到天亮,工作压力大,再加上作息不定,整个人都暗淡无光。但来这里上课后,下完课回到家,全身无力,脑袋空空,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天亮了。
这种状况,令她自己大吃一惊,因为睡觉对她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很怕睡不着,因为明天一早还要上班。但上课后,脑袋根本无力思考,一股睡意袭来,整个人就昏了过去。
另一个同学更有趣,下课后,会对我说:老师,我先走了,我的眠来了,眼皮很重,全身无力,等等就会想睡,我要赶快回去,否则眠一走,我又要睁眼到天亮了。真的假的,你的眠来了,会这样呵!我不可置信地回应。但真的这样,他要召唤眠,眠不来,但上课后的身心却容易让眠自己袭来,睡觉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现代人真的有很大的睡眠问题。我的眠,时间一到,自己会来,即使睡前喝了咖啡,照来,只要眼罩一戴,蚊子不要半夜来咬我,一觉好眠。睡不好,对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隔天根本无法工作,脑袋无法思考,感觉身心是分离的,这样的日子一天就是折磨,一个星期都浑浑噩噩,真的⋯⋯什么事都不要做了,只能在家里等眠来了。呵呵
这令我深思,自己是否要针对失眠这个主题,写一本书,或是在十月举行睡眠保健班呢?虽然自己今年都会在水深火热之中赶出书⋯⋯呵呵呵
补充资料:
头痛、失眠、疲倦、呼吸急促…… 您自律神经失调吗?
来源:全民健康基金会
“医师,我老是失眠!”“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
“我经常莫名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应该是自律神经失调。”
“我也没做什么事,整天就全身无力没有元气。”“可能是自律神经出问题。”
似乎愈来愈常从医师口里说出,自律神经失调这个诊断名词,罹患自律神经失调的人真的愈来愈多了吗?
严格说来,自律神经失调并非单一疾病,所以没有自律神经失调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是临床上,有自律神经失调的患者的确增加了,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步调太快,人和人的关系复杂,家人、亲密关系复杂,工作及同侪环境也变复杂,金融海啸、找不到工作的流浪博士……,这些都是压力来源,而自律神经失调是压力下引起的症状,所以有自律神经失调的人愈来愈常见。
神经衰弱到自律神经失调
过去因为脑科学不发达,不了解精神功能,所有不知原因引起的症状,包括没事就觉得累、疲倦、突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盗汗等等,被误认为是误犯鬼神,或用精神分析做理性解析,认为可能是童年遇到的冲突,例如和父母的恶劣关系无法化解造成精神困扰,或交了坏朋友引起精神障碍。
对脑科学初步了解后,医师明白这些症状可能因为脑本身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障碍,只是找不出真正病因,“神经衰弱”这个名词又比起过去的心理学理论还好用,只表示患者的体质比较弱,大众接受度高,所以这些找不出原因的症状,都统称神经衰弱。
但随着时代进步,神经科学发达了,知道不同的脑神经负责不同功能,脑神经衰弱的解释太笼统,无法满足病患想要了解的病因,因此会影响呼吸、心跳、肌肉紧绷等的“自律神经”就被提出来。
当现实生活的压力很大,造成脑力不足以面对复杂的变动,自律神经会发生警觉度过高的现象。为避开一般人较难接受的“适应困难、焦虑症、忧郁症”或更严重的“精神分裂”等诊断名称,而自律神经失调也不失于引发种种症状的真理,所以现在就用这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自律神经失调,来取代过于笼统的神经衰弱。
脑力不够 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失调并非单独“一种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引起脑反应的疾病症状,各种压力包括疼痛症、各种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忧郁症等都会加深压力反应。由于自律神经影响的部位非常多,它的症状像千面女郎般,让患者都以为自己真的生了很严重又奇怪的病。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会引发自律神经失调?前文解释过,压力会致使自律神经受影响,每个人几乎都曾有过因为担心某件事而睡不着,或拉肚子、频尿,不停上厕所,但是烦恼过了,这些症状很快就恢复过来,这些现象都是透过一个共同的神经机转,也就是自律神经在作用,如果一个人自律神经系统平衡力很高,这些现象很快就好转,如果平衡力不够,这些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变化就可能长时间存在,形成自律神经失调。
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压力,很快就恢复,有些人却长时间自律神经失调?原因有二:一是压力实在太多、太大;二是应对变动的脑力不够。所谓脑力不够,并不是说人的智慧不足,智慧只是脑力的一种,脑力还要让人可以耐得住外界造成的冲突的压力,以及能耐受面对不可知的明天,这种迷惑感的脑力。
谁是高危险群?
和自律神经有关的耐压脑力,大略分三种:一是面对物理环境压力的耐压脑力,例如应对天气变化压力的耐受力;二是面对生理环境压力的脑力,例如应对月经来潮的荷尔蒙变化,或是疾病、服用药物等引起的生理压力的耐受力;三是情绪压力的脑力,应对人生中酸、甜、苦、辣、涩、咸等。一旦出现自律神经失调,就表示当事人某方面的耐压脑力不足。
容易发生自律神经失调的人,第一种就是有精神困扰的人,这类患者本来抗压性就低;第二种是休息不足者,包括工作太忙及沈迷上网;第三种是众多压力齐来,例如工作、家庭及情感等,都出问题,负担太重;第四种高危险群是疾病缠身的人,因为疼痛也是很大的压力。
其实可以说,到处都是高危险群,因为现代社会倾向于过著濒临自律神经失调的生活。
自律神经失调症状百百种
几乎所有症状都可能和自律神经失调有关。“老是觉得心慌慌,快要心脏病发”、“呼吸急促氧气不足,像是气喘发作”、“肚子老是痛,一下便秘一下拉肚子”、“每天起床就觉得没元气”,生气紧张时可以“怒发冲冠”,害怕时脚底发寒、冷汗直流,可以说从头皮到脚底,血管及皮肤等等,几乎所有症状都和自律神经有关。
自律神经的变化常会连带发生肌肉张力增加。因为当面对危险或是不好的情况,脑的警觉度提高,自律神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会一起动员,让全身所有的器官及组织来配合,最主要地,肌肉要随时用力,准备迎接挑战或躲避逃跑。所以,绝大多数自律神经失调的病人都有头痛症状,因为警觉性会让人肌肉绷紧,颈部及肩膀僵硬酸痛。紧张时,肌肉的收缩肌和舒张肌同时用力,全身肌肉张度过高,身体过度消耗氧气及葡萄糖等能量,人也容易全身无力、易累疲倦、没有元气。
除了这些共通症状外,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很千变万化,有些人会以气喘等心肺功能症状为主,有些人则是容易手脚冰冷,让人奇怪:同样都是自律神经失调,症状表现为什么不一样?
实际情形是,自律神经虽然不受意志控制,却很容易被暗示,而且还有学习效果。有些人可能看过亲人罹患心脏病,甚至因而过世,就特别担心心脏,自律神经失调时就会以心跳过速为主。
明明不舒服 为什么查不出来
由于自律神经失调影响的,只是器官及组织表面上的神经功能,但患者本身器官及组织结构完好,所以检查仪器往往查不出问题。一般人得知检查一切正常,可能会很高兴,但老觉得不舒服的自律神经失调患者听到检查不出问题,反而会更焦虑,以为:“我病情这么严重,医师却检查不出来,表示我的病一定很严重!”自己吓自己,症状愈来愈加重。
如果就医时选对了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或遇到警觉性高的医师,告诉患者“检查虽然显示没有器质上的问题,但并不表示真的没问题,而是功能上失去平衡”,让患者知道有人了解他的病痛,他反而会如释重担,觉得自己终于有救了。
自律神经是很奇妙的系统,很容易受暗示,所以可能只要医师给点安慰、或吞颗维他命,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很快就稳定下来。
操练脑力才能治病
自律神经失调要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必须从根本问题解决,学习因应压力。不过,还是必须以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有心跳过速或换气过度等急性不适症状时,主要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可以给病人稳定交感神经的药物;如果是脑神经触发点部位引起的问题,可能开抗焦虑药物,先使患者脑部稳定下来,或依病情的严重度,也可能上述两种药物都用。
紧急时给药很重要,因为压力除干扰脑细胞功能外,还可能造成结构永久伤害,药物能让脑细胞受伤的功能部份回复,不让伤害变永久,也能避免患者对自己健康信心不足,否则治疗效果一直不好,病人很容易对医生、对自己的健康没信心,以致于到处逛医院,拿药吃了没效,丢著,造成医疗损失,虑病症也让患者身心都受煎熬。
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药物虽然在短期解除症状,但不能只靠药物,因为药物的作用只有短暂,而且药量太大也会造成反应变慢,影响思考及行动,所以更重要的治疗,是要学习如何加强自我对脑的操练,增加面对现实种种困扰的脑力,也就是“足定气静法”的心脑操练。
慢活更“快活”
要让自己的脑力足以负担压力,迎接各种变化,首先要有充足的休息,休息够了还要有适当休闲,最重要的是生活优闲一些,不要太急,当压力问题只在初期,只要透过生活型态改变,就可以改善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
因为生命和心跳一样,都依著一个节奏运行,如果从早到晚都在想着工作的事,晚上还要看电视或上网办公,连闭着眼都在思考,变得没有夜晚,生活没节奏感,脑神经也会失去健康。
人生的价值观也要跟着改变,要问自己的生活“充不充实”,不要盲目追求“忙碌才像大人物”的生活,放松泡茶、喝咖啡,检查自己的生活,调配时间、安排顺序。学习“慢活”的人生哲学,会让人更“快活”。
不过,生活型态的改变,只针对自律神经失调的情况还没有“习惯化”;一旦自律神经失调已经成为习惯,就要从心脑操练做起,练习足定气静法,每小时3分钟让脑休息,恢复节奏感,预防自律神经失调。
自律神经两大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自律神经指的是无法靠人的意志,而是大脑自主管理的神经,主要控制人的呼吸、心跳、体温及血压,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像车子的油门,而副交感神经像刹车。当交感神经亢奋时,人的心跳会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肠胃蠕动变慢。传递的激素为正肾上腺素,它会让人肌肉紧绷,随时保持警觉、提高注意力。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是抑制,当副交感神经在人体踩刹车时,心跳就会减缓、血压降低、呼吸变慢、肠蠕动增快,让人松弛休息,得以增进消化并保存体力。
一天当中,白天是交感神经较旺盛的时间,让人体机能可以面对白天忙碌的生活;夜间则是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时间,减缓心跳、血压、体温等节律,为睡眠做准备。因此若自律神经失调,在白天该有体力工作时却全身无力、疲倦,到了晚上却神经亢奋,失眠无法入睡,就会引起各种症状。

足定气静法,给神经系统做SPA
足定气静法可以说是对神经系统的按摩。足定气静,意思是站得稳,气要定,就不容易紧张。
总共有四个步骤,可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操练。
步骤1:放松肩膀。扩胸,把肩颈肌肉往下拉,感觉到肩颈肌肉放松。因为肌肉一紧张,肩颈肌肉会很明显拉上来。
步骤2:做5次腹式深呼吸。先吸饱气,憋气2、3秒,然后吐气。重点是感受深呼吸时,横膈膜向下压,腹部肌肉整个放开的感觉,一定要体会这种感觉,才会真的传达到大脑,让大脑感觉肌肉放松。
步骤3:再做5次腹式深呼吸,同时加上脚趾的动作。吸气时用力收紧脚趾,像要抓住地板般,憋住2、3秒后,吐气、松开脚趾,头脑想着脚趾放开的感觉。因为脚趾肌肉很小,用力抓紧再松开的动作,会有用力后的疲倦感,微血管的血液会再补充,而有热热胀胀的感觉。
步骤4:恢复正常呼吸,但同时做收紧、放开脚趾的动作。改采一般的呼吸方式,以免过度换气,但此时心绪不要想脚趾,转而想整个脚底的感觉,让微血管扩充弥漫整个脚底。
这四个步骤的特点,是能让大脑从顶放松到底,因为掌控脚底的位置,是在大脑顶部,而掌控呼吸是在大脑底部的脑干,掌控腹部则在脑中间部位,所以等于整个脑神经都按摩到了。
这套足定气静法可连做15分钟,在头两轮深呼吸后,不要再深呼吸,只需轻松平稳地呼吸,并轮流把意识放在肩膀、腹部再想到脚底,深深地感受肌肉放松的感觉。建议日常生活中,不论何时,即使是开会中,每小时都可做一次,甚至只要3分钟,让你的脑随时可以“放下”。
Q:自律神经失调可以检查吗?
A:目前的医疗检查工具很难侦测到自律神经的功能强弱,因此主要是用排除法,去除器官病变的可能,来了解是否只有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
当患者抱怨某些主要症状,如腹泻或便秘,或心跳问题、呼吸心肺功能的问题,首先可以从患者抱怨的症状先行检查,确认没有器质上的问题,也可同时检验血液,确认没有甲状腺机能障碍等内分泌问题,并且要详细问诊,厘清是否因服用药物引发的副作用。若都已经排除器官病变这些情形,而且症状随着压力大小而起伏不定,应该就是自律神经失调了。
另外,也可以从肌电图检查发现。当肌电图检查显示患者肌电的声音频率太快,也表示患者肌张力太高,可能有自律神经失调的情况。
Q:自律神经失调该看哪一科?
A:最好赶快就诊精神科医师。然而好的家医科或神经科医师或许能提供初期患者不错的建议,但若是自律神经失调已经成为惯性,或这些医师开的药及建议改变的生活型态等,都无法有效治疗时,那就非得找精神专科医师诊断及治疗不可。
很多人怕看了精神科就被定位为“精神不正常”,也有人以为“自律神经失调”要找神经科。其实精神科主治的是脑功能,包括情绪的功能、行为的功能、认知的功能及生理趋力,而神经科主要治疗脑结构的问题,患者不要自限于社会对精神科的污名,耽误治疗。
Q:自律神经失调是忧郁症吗?
A:忧郁症和自律神经失调有很大的关联,但并不一定划上等号,只有连带合并焦虑症状的忧郁症才会有自律神经失调。不过大多数的忧郁症患者,处理事物没有效率时,常会合并焦虑症状。
Q:自律神经失调能根治吗?
A:只要能及早面对并接受自己的问题,自律神经失调是可以根治的。自律神经失调是一个讯号,而非终结结果,就像人发烧时,显示可能有感染一样,自律神经失调也是自我提醒脑力无法负荷压力的警告讯号。
研究已经发现,太大的压力会造成脑海马回萎缩,长期将影响情绪及记忆,为避免压力形成大脑结构性病变,及早用药消除压力对脑的伤害并恢复脑功能,并且充分了解自己脑力的缺点,进行心脑操练,根治自律神经失调非梦事。
Q:失眠与自律神经失调有关吗?
A:大部份自律神经失调的患者都会有失眠的现象,一来因为压力大,人的肌肉张度很高,很难放松下来休息;二来因为脑功能中,睡眠中枢的机转非常敏感,不管是环境的压力、生理的压力及情绪的压力,都可能引起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