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乐吗?
或许你钱赚得很多,但心里并不快乐(这种人愈来愈少),或许你钱赚得不少,但心里很快乐(这种人也不多),别告诉我~你钱赚得很少,但心里也很闷!(哈!这种人最多,我想)
现在,钱是愈来愈难赚,钱是四脚人两脚,永远追不上,人说:大富由天,小富由俭.想要一夕致富,真的要上天积德,但福祸相倚,小心,祸福难料,根据统计很多一夕致富的人,常常在几年之后又一贫如洗,而且更加赤贫.
那到底人的快乐是不是建筑在金钱上?
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有答案,那就是”有钱并非万能”,废话,因为有钱并不能买到幸福或是快乐,有钱也没法让你瑜伽的功力一日千里,但”没钱万万不能”这到是真的,没钱真的是寸步难行,连参加个大师研习,也都要有几千元的预算,因此古人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一早出门时,临时决定将随身细软放在腰包上,扬弃了每天必背的大包包.为什么不背了呢!老实说,因为我最近身体不适,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得了一种很秘密的病,就是”白带”与”梅毒”.这种病老实说,不丢脸,因为很多人都得过,只是不像我这么勇敢地面对~对!我真得病得不轻,而且,从不去面对这两个症状.
这个毛病还是以前的老同事告诉我的,因为她也得了,她仔细端详我的脸,又看了我的生活习性,断言我必得无误.当时,心想,”哇塞!你真是真人不露相,看不出是会得性病的脸!”
我同事看起来,一脸中年妇女模样,姿色普通,老公也很安全...
不过,她说得没错,会得性病的人通常都有一些特征,根据多年经验,但,说也说不出来,反正就是那种感觉就对了.
可是,我揽镜自照,一脸良家妇女样,而且,生活单纯,怎么可能会这么倒楣!该不会是公厕马筒下弹时,被喷上来的水给感染吧!头皮一阵发麻,哇!会不会是上回去洗温泉时被感染!心中闪过很多念头,心神不宁的我被她大手一拍,”干什么发呆!我是说你包包装这么多的书,带来带去,一定是”白带”或”没读”居多.
靠!不早讲,原来是这个”带”和那个”读”,那我早就知道了,我早八百年就得了!有人还国小就病情严重!
为什么没事就要大包小包放在身上,其实是不安全感作崇,深怕有些东西挂一漏万,那天要用临时用不到就毁了,看看我的包包里,很像小型屈臣氏,生活百货样样都有,这是我的习性!但你可能有别的习性,例如:非常重男轻女,又或是对瑜伽过度执著,几近病态地步,又或是,对钱非常抠,宁愿与家人闹翻,也不愿出钱分担家用.
反正,每个人习性不同,习性,是几辈子累积而来,本来只是习气,后来不断累积内化成为你内在的性格,积习在你的第八意识(潜意识)于是形成你的习性,影响你日后的行为,这就成为你的业.业,梵文是karma,业瑜伽(karma yoga)的定义如下:
业是行为的意思。业瑜伽认为,行为是生命的第一表现,比如衣食、起居、言谈、举止等等。业瑜伽倡导将精力集中于内心的世界,通过内性的精神活动,引导更加完善的的行为。瑜伽师通常采取极度克制的苦行,历尽善行,崇神律己,执著苦行,净心寡欲。他们认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坏的敌人都是他本身,这全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只有完全的奉献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为达到与梵合一的最终境界。
这么崇高的境界,谁能逹到,同学,想想看??????
想不出来,再去撞墙之后,想想看,对了!
就是德蕾莎修女呀,够份量吧.有一天,当她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时,她坚持不参加主办单位当晚所举行的盛大餐会,她说,你们一个晚上的吃吃喝喝,可以让多少留落街头的可怜人吃饱,她的坚持赢得在场人士的尊敬,大家都同意将餐会的费用捐赠给她,让她能代替上帝照顾她最弱小的弟兄.
这让我想起德蕾莎修女的另一个故事,有一天,修女一如往常在街头照顾贫苦的人们,在臭水沟里她发现有一个脏兮兮的动物在喘息,她忍着恶臭拉起这个黑漆漆的东西,用清水将他洗涤一番,渐渐褪去的秽物下竟是一个垂死的老人形貌,修女紧握着他的手,给这个濒临死亡边缘的老人一个拥抱,老人在修女的细心照顾之下,娓娓说了一段话:
我生下来如垃圾般地苟且残活了一辈子,但,现在,我要死了,死的时候,就像天使一样的幸福,因为,你是引领我回去的天使!
说完,老人家就安详地死在修女的怀中,修女轻轻地亲吻他的脸颊,”安息吧!我的弟兄”
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又在眼眶里打转,德蕾莎修女,一个赤脚驼背在布满皱纹的脸庞上,你看到神的化身.
你知道你常唸的namaste的意思吗,”我向你内在的神性致敬”
是的,你的神,就蔵在你的心里,你做瑜伽的目的,不过是启发你找回你内在的神性.
那你还执著于什么高难度的体位法,体位法只是一个法门,任何体位法都是一样的,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在大师的眼中,我们世俗人的论点只能换得大师的一抹微笑,笑什么,唉,你还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若,你真的对本文深有同感,那你一定是快乐的人,因为,你的快乐,不须建筑在物质上,不须依附在他人的一频一笑中,你的喜悦来自你的内在,一个单纯的内在,但却是你在浊世乱流中唯一的凭借.如何到逹这个喜悦的三摩地,这也是我们练瑜伽的终极目标,三摩地,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助人,一个是冥想.
祝福你
namaste
Judy
———————————————
参考资料:
业力的探讨
◎慧深法师
业,是是一种行为、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意志等身心活动,是一切善恶行为的通称。当我们的行为做过以后,它并不完全消灭,而是在我们的第八识(潜意识)中留下一个影像,并为一种潜在的势力,影响我们往后的行为,称为业力。
现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探讨:
1、业力是一种力量
心之所念,必会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会驱使作者去造作新的行为,此新行为又产生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辗转相生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
2、业力是一种神秘
以人类为例,为什么有的小孩刚生下来就马上夭折,有的健康的活下来呢?还有同样是眼睛,为什么人的眼睛会眨眼而鱼的眼睛不会眨动呢?孔雀吃毒物不但不死反而健康有力,如果我们吃下同样的毒物则会中毒而死。可见世间万事万象皆蕴藏着无尽的神秘,吾人习以为常,认为没甚稀奇,但稍加观察,则见事事皆奇妙不可思议。
3、业力意味着命运
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其容貌、个性、天赋、际遇都各不相同,此即一般人所谓的命运。此命运乃人人自己往昔业力所造成,故今生大部分的命运皆由前生业力所造成,而来世的命运亦由今生行为而决定,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4、业力是形成人的气质和品格的一种力量
一般人今生喜欢乐善好施,前世也可能是位欢喜布施的人;反之,有人今生喜爱偷盗,可能前世已养成爱好此道的习性。因此,一个人如果常常做某类的事,他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业报的关系虽然极为复杂,但是有些人不明白因果业报的道理,只见到“行善之人,不得好报;作恶的人,却过著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断言没有因果业力的存在。其实,业依照受业的时间可分为现生造业,现生就受报;现生造业,来生受报;现生造业,二生或多生受果报。可见,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善因薄弱,善缘未熟,须待来生再受善报;恶人亦然。
以上说明,可以得知业力不失,通于三世,世间上的好好坏坏,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作的,而且一定要自己去承受业报,没有人可以代替;但是,只要改过迁善,“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终有偿清的一天。
以上来源自:http://www.blia.org.tw/education/01/01-b02.htm
印度瑜伽之旅 陈积
本年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曾往印度一瑜伽退修营参加了为期一月的瑜伽导师训练班。此行原意是作一举三得之打算:第一,把疏于练习的瑜伽练好;第二,借助退修营的山林环境及这训练班的静坐时间作为我为期一月的密集禅修训练;第三,完成这导师课程的话,又可乐于取其一纸“瑜伽导师”文凭。
到达后实际情况却非想像中的如意算盘。该课程编排紧迫,每天节目由早上六时开始,至晚上十时许才可休息。课程有“哈达瑜伽”(Hatha Yoga) ── 身体的锻炼与净化,“服务瑜伽”(Karm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 ── 唱诵及敬拜神明,瑜伽理论课等,忙得不可开交。而全日节目中编排的静坐时间仅得早晚各半小时,难以达到我当初希望做到密集禅修营每天数小时禅坐的要求。今趟印度行虽失却了密集禅修的原意,换来一个月密集地及全面地修习及认识“瑜伽”。修了“哈达瑜伽”十多年的我,一直对时有所闻的各式各样瑜伽一知半解,一切有关“瑜伽”的概念却在此一月的南印度山林之旅厘清,现在以下与大家分享一下:
“瑜伽”字解“实践”、“融合”(Union)等很多人早已知,但如何去实践及最终如何融合于真理中却可从二千三百年前Patanjali大师的《瑜伽经》(Yoga Sutra)开头的第一章第二节中找到:“The Purpose of Yoga is the stoppage of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Mind? ── “瑜伽”的最终目的就是停止“心”对所缘境的修改(对所缘境产生自我的想法或“心行”)。这很像佛教所强调的“如实观”,无论佛子或瑜伽士若能把心修到此一地步,宇宙的最终实相便如实呈现眼前,再不会执拗于概念、名相之中了。什么是“瑜伽”的“最终实相”(Ultimate Reality)呢?“瑜伽”哲学所据的“吠檀多”(Vedanta)经典称之为一个无穷的、自存的、永存的超然本体,它是超出相对、品质及属性、不可以我们世间智所了解的。“瑜伽”认为人内里的真心或本来面目其实就是这宇宙最终实相,“瑜伽”为印度教的一门分支,它承袭了印度教的泛神传统,把“最终实相”形象化为各神明。就因以上关系,“瑜伽”告诉人:你其实就是“神”,满有“神”的质素在你之中。
要停止由“自我”驱动的“心行”,在“瑜伽”道上可以有四条道路(Four Paths of Yoga):“业瑜伽”(Karm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胜王瑜伽”(Raja Yoga),“智慧瑜伽”(Jnana Yoga)。以上四条修行之路或称修行方法皆可达到心行止息、彻见真相的目的。以往当我未曾系统化地了解“瑜伽”一物时,心中常有一问:“为何咁多瑜伽、它们的关系为何?”现时得观其全貌,在以下对每条路详解一下,看官当更了解“瑜伽”一事了。
“业瑜伽”(Karma Yoga):“瑜伽”之道亦很重视“业力”(Karma)的运作。我们的真心千万劫来就是被虚构的“自我”所造的“业”所构成的身与心(心识)囚困而不得自由。“业瑜伽”的修行是“无私的行为”,行者在生活中的一切行为皆不为己,所作所为视为对神的奉献、心中不存在个人利益,更进一步行者眼中看到神居存于一切众生中。就这样“业瑜伽”行者乐于助人,并推及爱护一切非人类如动植物、大自然以至全世界,行者心胸开阔、“自我”逐步摧毁,最后得证自心原就是宇宙最终实相,这在“瑜伽”学中称为“自我实现”(Self Realization)。亦因为在上述修行过程中,行者的一切行为皆不为己,故无业果,当此生“现业”耗尽、没有“未来业果”去建构来生的身心,圆满的行者在此生完结后不会再受生,此亦为瑜伽士的最终追求;这亦是无私服务与“业”的关系。是故“业瑜伽”亦称为“服务瑜伽”,其当世表表者非德兰修女莫属。
“奉爱瑜伽”(Bhakti Yoga):“情绪”或“情感”是人心灵中最丰富的品质,兼且有强大的力量,很多惊天动地的行为皆由情感所推动。“奉爱瑜伽”于是把这股人心中的强大力量升华为对神的热爱,藉以提升心灵。行者可以其个人喜爱的方式去敬奉他心目中的神,诸如歌颂、祷告、诵持名号、听讲神明及圣人的故事、进行敬拜仪典等,借此转化情绪、培育“谦卑”、把“自我”减薄,以达“无我”而证入最终真相。
“胜王瑜伽”(Raja Yoga):这是以科学化方法有系统地去驯服心灵的“瑜伽”,古瑜伽士深究到人的身心结构及两者的精妙关系,自五千年前起就代代相传了各式各样通过身及精神的修炼去驯服这蒙蔽真相的心识,至二千三百年前Patanjali大师把这些散落的方法辑录成一部条理分明的《瑜伽经》,内里提及一套有系统的方法去驯服心识,称为“胜王瑜伽”,又因它内里分为八支,故亦称“八步瑜伽”(Ashtanga Yoga)。八支是:
外在控制(Yamas):不暴力、不伤害众生;真诚、不说谎;禁欲、把性能量升华为精神力;不嫉妒、不贪心偷盗;不接受礼物及贿赂。
内在控制(Niyama):身体及精神的洁净【这里包括了一些瑜伽独有的净身法(Kriya)】;常知足;检朴生活或苦行;研读宗教经典;敬奉神明以破除“自我”。
体位法(Asana):修习各式稳定不动的身体姿势以稳定心灵,亦使行者有健康的身体去支持精神修炼。
呼吸调控(Pranayama):此步瑜伽的梵文由Prana 及yama两字根组成,Prana解“生命能”,yama解“控制”。瑜伽认为控制了呼吸,就能控制生命能(因空气中有很多生命能),控制生命能就能控制你的心识,事关心意识无非是一些能量,这精神能量与生命能本是同源。这与我国修道者认为“心气不二”同理。
感官控制(Pratyahara):把我们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调控到不随外境奔驰,便可减少骗人的心行,心识易于止静。
专注训练(Dharana):把心专注于一项身外或身内的目标,以达“一念消万念”的功效。
坐禅冥想(Meditation):把所有“心的功能”(受、想、行、识)持续性地专注于一个所缘境 ── 心一境性,而没有了其他感官的感知(sensual perception);在这里瑜伽士的所缘境通常是心中的神明。
三么地(Samadhi):是一个超意识的境界(Super-conscious state),此时人的心识进入了一个不可言说、心智难以把握的境地。“三么地”超越了所有平常的感官经验及心行概念如时间、空间、以至一切的缘生经验。瑜伽士认为“三么地”代表了一切存在的最终目标,所有生灵皆向它迈进。
“胜王瑜伽”成立后在这二千多年里亦从中衍生出不少分支,较为人所知的有二:
甲.“阴阳瑜伽”(Hatha Yoga):以人体里上下两股主要生命能命名,它包含了锻炼及净化身体(体位法及净身法Asanas and Kriyas),调控呼吸(Pranayama),崩锁术(Bandhas)及手印(Mudra)以导引及封存身体里的生命能,最后如上曾说的因控制了生命能,便能藉之调控心识。总的来说,此门强调以身体去控制心灵。
乙.“军荼利瑜伽”(Kundalini Yoga):“军荼利”是Kundalini的音译,其意译为“蛇火”。“瑜伽”认为从最终实相而来生成这可见宇宙的能量(Shakti)必定有动态及静态两面,宇宙才能保持平衡。万事万物之内皆有Shakti,而人体中动态的Shakti就是“生命能”Prana,静态的Shakti就是“军荼利”,她潜藏于人体最末的一段腰脊骨底部的“海底轮”(瑜伽哲学中的七个能量丛之一)中静止不动。“军荼利瑜伽”行者的修行主要是以特有的方法去唤醒此“军荼利”,当“军荼利”被唤醒时,她会带着如蛇叫的嘶嘶声沿位于脊柱的中脉(人体中的主要能量通道)盘旋而上,就是因她表现似蛇,故“军荼利”意为“蛇火”。蛇火由“海底轮”上升,经过由中脉所贯通的各能量丛(Chakras),据说每到一个丛,行者就有某一程度的精神提升,直至最后抵达头顶的“顶轮”与存于此的Siva神会合,行者便证入瑜伽士的最终目标 ── 不可说的超意识境界,修行便功德完满。
“智慧瑜伽”(Jnana Yoga):这是在精神道路上以智力(intellect)对生命之谜穷研猛究的“瑜伽”,它被认为是四路瑜伽中最直接地迈向“自我实现”(Self Realization)的方法。“智慧瑜伽”行者通过研习“吠檀多”哲学(Vedanta Philosophy),去学习区别(Discrimination)什么是有限及不真实、什么是无限及真实,又不断进行“正确的质疑”(Right Inquiry) ── 质疑“我是谁”及作“自我分析”(Self Analysis),如此修习便慢慢形成对世事出离不执之心(Dispassion)。行者以智力穷尽区别及否定有限与不真实的世间事后,最后连智力也需摒弃,余下的只有对真实的体验,是为“自我实现”。“吠檀多”哲学更认为解脱(Liberation)不能由敬拜、服务、履行责任、慈善事业等来达到,只有凭直觉经验(Intuitive experience)方可成就;这与我国禅宗的‘佛之一字,吾不喜闻’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吠檀多”Vedanta这字的意思是“知识的终结”(The end of Knowledge),寓意甚深!
结 论:
今次导师班虽然课程紧密,但在每星期的一天假期及毕业后的两天停留中曾到附近乡村及城镇游览,发觉印度果为精神生活之乡。人们物质生活虽然落后,但民间宗教气氛浓烈,各门各派的修行者、寺院、退修中心比比皆是,身处其中有常常被提醒要修行的感受。
说件有趣的听闻:当地一些对宗教有认识的本地人告诉我,在我身处的瑜伽中心一山之隔的地方,就是当年南印度王子中国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的故乡。菩提达摩的故事在南印度亦是家传户晓,他们的传说是达摩最初是瑜伽士,后来加学佛法,之后再到中国传禅法。禅宗的修法之一是己心常参“我是谁”,亦有一心法:‘起心即乖,动念即错’,及常用的“否定”(negation)法等都与上述的“智慧瑜伽”修法雷同;说达摩曾是“智慧瑜伽”行者应是有迹可寻。
不谈禅宗,就原始佛教的追随者亦相信佛陀未成道前也是师从婆罗门修尽四禅八定。佛陀其实已能做到上述的‘“瑜伽”的最终目的就是停止“心”对所缘境的修改’,能直观生命的真相而悟道。
由以上事例可知“瑜伽”与佛教关系菲浅,姑勿论两者各自诠释最终实相,要注意的是吾人无论修那一家,‘务求达到停止“心”对所缘境的修改’是两家不争的修心要旨。在此笔者诚心奉劝任何宗派的求道者放下偏见,停止无谓的争拗,力行:‘不理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言。
最后,谨以我在印度受学的瑜伽中心的创始大师Vishnu-devananda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One ounce of practice is worth three tons of theory!” ── ‘一安士的实修可等值三吨重的理论。’
以上来源自:http://www.godwin.org.hk/friend/fri11/f1114.ht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