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老年維特的煩惱/膝蓋痛v.s.扁平足

這是一位同學的來信,記述他參加5/17-18台北膝蓋療癒瑜伽保健班的心得。

記得第一次見面時,他說他會來是因為膝蓋有聲響,他不想年紀輕輕膝蓋就壞掉,最重要的是,他在台北租房子,公寓頂加,屋況和租金都令他非常滿意。但缺點就是要爬樓梯,膝蓋最近在爬上爬下的時候,竟然會不舒服.他可不想因為這樣而搬離那美妙的租屋處.

這也就是為何同學膝蓋有問題時,我都會問:你是住電梯大樓還是公寓?若還沒買房,建議要買有電梯的華廈,若爸媽膝蓋不好,那也要買有電梯的屋子,因為腿型也會遺傳,最重要的是,年輕若膝蓋若沒搞好,將來爬樓梯是一種慢性折磨。

他會膝痛,很大原因是出在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太緊,硬得像鐵板一樣,不可思議!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手,因為他的髂脛束超級緊繃,難怪膝蓋屈伸之間會有聲音,再檢查大腿後側肌群也是緊.

但這雙強而有力的雙腿,可是勤練瑜伽的結果。

為什麼會這樣?他滿臉疑惑,我說,你可以看看自己的腳,就會明白,你是扁平足,但不是真的扁平足,是假的,但快要弄假成真,也就是說,你的足弓已經塌得幾乎已經像真的扁平足一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你踮起腳來,還看得到足弓。

"一點點的足弓,但一踩下來整個足弓就不見了"我強調。

有空就來報名膝蓋保健班,剛好,上回人數沒滿,這回人數應該可以開班了。你要來,否則我在課堂沒法照顧你很多,團體課仍然要以多數人為重,唯有參加兩天的保健班我才能細細為你做分明。

沒想到這個年輕小伙子真的參加了,一聊之下才知是我們台中人,真是有緣,更有緣的是,他和另一個參加者還住在沒隔幾條巷子的附近,真是有緣千里來做伴,無緣對面不相識。呵呵,以下就是這位年輕有為的帥哥/老年維特的來信。(其實,他不老,三十初頭,是個陽光型男的小帥哥)

認識扁平足

扁平足:從足內側進行觀察,正常的情況下,內足踝下緣、舟狀骨突起,以及蹠骨頭這三個突起的連線,幾乎是一直線,稱為 費斯線 (Feiss Line);若三點連線夾角過大,則可判斷為扁平足.主要是舟狀骨呈現塌下,費斯線成”V  形下凹.站立時特別明顯.

Feiss-line-web-large(800x600)FeissLine

下圖是Victor的腳,來驗證一下下吧!

2014-6-10 下午 11-51-44

但他的比較像是假性扁平足,因為在踮腳時,足弓仍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人多像他一樣是假性的扁平足,踮腳尖時,足弓可見,但一踩平,又變回扁平足,這樣的現象 稱 動態的 或 可逆性(Flexible)扁平足.踮腳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啟動脛後肌,令其收縮進而令舟狀骨上提,吊起足弓。

JMM1_posterior_tibial_tendon_insufficiency_foot_diagram_thumb

從後腳跟看,腳踝呈外翻的情況會隨年齡惡化,距骨-舟狀骨( 蹠關節 )的脫位也會愈來愈厲害形成退化性關節炎,像他的狀況則是,因為扁平足引起腿外側的肌肉過緊,一路緊到大腿外側,可能也是練習瑜伽太認真,站姿和平衡的動作做得太好,撐太久,久而久之,大腿內外側肌力失衡,就會引起膝蓋痠軟或是有聲響,因此千萬不要以為膝蓋痛就是膝蓋的問題,有時是足弓引起的,也說不定.

足內側多一塊骨頭?

DSC05217_zps6618bfb3你仔細看有一部份的人在足內側的部位會有一個凸出起物,那是副舟狀骨又稱足附生骨(accessory ossicle of foot)。所謂的附生骨是指軟骨在骨化過程中,沒有跟附近的骨骼結構黏合成一塊正常骨頭,反倒是自個分離為一塊獨立硬骨的現象,出現比例約2~12%。

只要附生骨在骨骼中的結構穩定,在行動方面是不受影響.但如果副舟狀骨合併其他足部疾病(扁平足、高弓足、足部扭傷),使副舟狀骨結構不穩定,造成發炎、疼痛的症狀,這就稱為副舟狀骨症候群(accessory navicular bone syndrome)

DSC1  05217_zps6618bfb3

以下是他的來信.

老年維特的來信

Dear Judy老師

上完膝蓋療癒瑜伽保健班之後,一直想要寫封信謝謝你,寫著寫著,因為”落落長”的心理因素跟前因後果,竟讓我寫成了一篇網誌,先分享給你。http://oldvictor.blogspot.tw/2014/06/blog-post.html(已附在文末)

現在我的膝蓋狀況好很多,腿伸屈造成的聲音少了,然後透過按摩也更能意識自己身體肌肉緊繃的狀態。雖然現在還沒全好,但已經在復原中了。

但如同文章內說的,前陣子練習瑜珈好像遇到了撞牆期,背後有生理跟心理的因素,但你上課講的話,點醒了我很多盲點,然後我重新讀了你著作的療癒書跟審訂的”瑜珈的科學”,更能體會文字裡面深切的提醒。

所以我的練習又開始有了思考的空間,我知道一切要從善待自己身體開始(好像在迷霧裡看到了光,可以繼續前進)。這是我最大的體會,也是最想謝謝你的部分。

另外想要特別跟你提及的是,我以前一直有要認養小孩的想法,但因為工作忙碌也就忘了,那天從外頭回公司的路上,在手機上看到FB上有兒福聯盟的訊息,想起了你在保健班上提到你認養原住民小孩的故事,這時計程車上的廣播傳來世界展望會的廣告,我就知道,被上天這麼努力的三次提醒,不能再忘了,回到公司馬上就上網認養了一個小孩,心裡很高興。

希望你聽到這件事,也能分享我的開心。

Peace

Victor

-------------------------------------

看完信,最開心的是,他的膝蓋有比較好了.

另一件開心的是,他要成為認養人,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我從出社會工作第一份薪水就開始認養小朋友,當年台灣錢淹腳目,根本沒有小朋友可以認養,只能成為助養人,也好,反正可以幫助家扶的小朋友,無所謂。但過了幾年,台灣經濟衰退,家扶希望我能成為認養人,OK,終於等到了,我只要求要認養花東原住民小朋友,就這樣,認養了兩位花東小朋友,陸續因為各種因素,小朋友常會換來換去,有時是經濟能獨立,有時是因為表現優異而得到各種輔助.

直到目前,有一位不是原住民而是弱勢外籍配偶的小孩,都很好,我感到很光榮。能成為這兩位小朋友的認養人,內心感到十分幸福。

後來陸續助養三個小孤女,加加起來有五位小朋友。這五位小朋友其實是我的菩薩,讓我有機會種福田,內心其實很感恩,能為他人付出其實是一種幸福,表示自己有能力為社會做一些事,取之於社會,也要用之於社會,這也只是回饋我們曾經享受別人付出的成果。若自己覺得很幸福,那麼也讓自己的小的確幸分享出去吧!

聽到Victor也要加入認養的行列,我想這是因緣成熟了,相信他的付出會改變另一個小朋友的未來。加油!

延伸閱讀:

轉載老年維持的文章

我的瑜珈旅程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四年前,在結束印度旅行的最後一個早晨,在瓦拉那西恆河旁一個小教室上了我此生的第一堂瑜珈,當時練習著完全不知道理的擺位伸展,斑駁的藍色牆面上掛著神像畫,瑜珈老師用簡單的指令跟動作引導著我跟另外兩個學生。最後用一連串的笑聲串連結束了課程。

那天,我的身體有了未曾有過的放鬆體驗。

回台北之後,開始在健身房上瑜珈課,之後轉進了一個連鎖瑜珈健身會館開始練習瑜珈,四年的瑜珈練習,從一開始的體位法練習,瞭解了身體肢體的合理正位,漸漸擺脫駝背以及痠痛的肩頸。
也練習了一些呼吸法,透過呼吸吐納的練習,緩解了我職場上的習慣性緊張。

後來也開始練習靜心冥想。2012年底,我一個人獨自回到了印度,在德里機場,包了一台車就前往Reshikesh,參加了Sivanada Asharam的冥想Retreat。
裡面有一位我喜歡的上師,他要我們在冥想的過程中,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然後透過冥想的練習去看自己的答案。
我那時給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我會在這裡?

在冥想的過程裡,我看到了在練習瑜珈之前,某位瑜珈朋友跟我聊過的話跟互動。
之後在轉換工作的空檔,因為一些人生的事件,選擇了去印度旅行,畫面轉得很快,這中間我看到了那些,別人跟自己有意無意間在我人生裡面種下的種子發芽茁壯,在很短暫的時間裡我看完了那三四年內自己的瑜珈旅程,看到了因緣的聚合。

我很清醒,我很感恩,我知道每一件事情的發生,有太多人事物的促成,不是一己之力而已。

回台灣之後,感恩的情緒持續了很久,好像連身體狀態都不一樣了。
感謝不同時間內以各種角色現身的導師們,感謝你們讓我在這條路上能夠不斷修正調整。

但前幾個月的瑜珈練習漸漸的進入了撞牆期。
這四年的練習下來,已經不強迫自己去達到每個體位法的標準擺位,而是確認自己用正確的方式前進,反正到達不了的體位就用輔具。
但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好像卡住了,那些本來透過伸展可以更放鬆的肌肉跟身體,再也不前進了,然後膝蓋越來越有感覺,從覺得很強壯到開始出現疼痛,聽了很多老師的意見去增強股四頭肌的肌力,狀況卻時好時壞。不好的時候,連大休息時都感覺膝蓋在扭轉。

那天膝蓋又有狀況,我想起了先前買的療癒書籍,作者Judy老師的教室就在我公司附近,
下班之後,硬是等了候補上了課,當天老師看了我的狀況,跟我說我不是股四頭肌沒力,而是大腿小腿前後左右的肌肉都太緊繃。
得知老師的膝蓋保健班延期了兩個禮拜(這是命運吧),過幾天就報名了。
開始workshop那天,身旁的人大多是高弓足,跟我低弓足的狀況不一樣,好幾個大姊的下半身循環都很差,在用滾輪跟棒槌按摩過後,竟然出現了大片瘀青,令人怵目驚心。

這個workshop上完,我開始思考每個人人體的差異,跟慣性的動作與時間的乘積,會讓我們的身體造成怎樣的傷害。聽著別人的案例,我感謝這些肉身菩薩。

老師透過人體解剖圖解講再透過按摩放鬆技巧,我理解緊繃的肌肉無可避免的會造成人體內部的肌肉力學失衡,透過按摩造成的疼痛,我讀著身體內塵封已久的訊息,用這個思考去做瑜珈,身體的體會又截然不同。

我想起了格西麥可‧羅區上次來台新書發表會說的:
「要把瑜珈練好,讓身體健康,要去看身體最不好的人,幫助他們,讓他們也身體健康。」
看著Judy老師講課的直爽神態,直指同學身體疼痛的原因,我知道他的瑜珈練得不只是好而已。我感謝Judy老師在課堂裡的每個提醒。

而這禮拜在True上課時,我看著黑玻璃內的團體課程,每個人起落的節奏不一樣,如潮浪一般在瑜珈墊上翻湧,心裡卻沉重了起來,Susan老師看到我跟我聊了幾句。
我跟他說:我最近在重新思考”瑜珈”,因為我知道一個老師是沒辦法照顧全部的人的,而每個人身體差異都不一樣,覺知也不一樣,很多人做了錯誤的動作,乘以時間,未來的某一天就會開始疼痛,利弊難計。
已屆上課時間,匆匆進了教室,Susan老師在課堂裡溫柔的引導,輕輕的回應我剛剛的問題。
-每一個課程的當下,我們都在感受身體的回饋。

其實寫文章的這個時刻,我也還在思考中,還沒找到答案,
但至少發現了自己可以調整身體的部分,算是在迷霧中看到了曙光。
瑜珈旅程裡,繼續踽踽獨行吧,有了身體之師,還有眾導師的示現,應該不算寂寞。

 

延伸閱讀:

1 好足人生/多了一塊骨頭,別以為是骨折碎片

2 李文吉醫師 部落格

豁達看待 扁平足

骨科門診常常會有家長帶著孩子 或者 大學生屆將服役,焦急的要來「治療」或檢查扁平足。

事實上,扁平足只是腳的一種變異(Normal Variation),談不上「畸形」,也不是病。絕大多數的扁平足,並沒有任何不適,一樣 跑跳運動。統計上,一般人口中成人有 百分之二十 是扁平足,而 踽踽學步的幼兒 則幾乎百分之百都是扁平足,一直要到上小學後,才自然消失。有學者認為扁平足是腳發育上的瑕疵,甚至認為有家族傾向,但都沒有充分的實証。

扁平足的腳在站立時,整個腳板著地,腳的內緣沒有「弓」起的足弓;從後方看,腳跟中線外斜,這是因為腳踝下方的 距骨下關節 偏外脫位 之故,臨床上稱 踝外翻 (Ankle Valgus) (圖1.3),

這是扁平足外觀的特徵。

一般腳 的內緣可觸摸到三個突起,亦即:內踝的下緣、舟狀骨的突隆、及大腳趾 蹠骨突隆,這三個突起的連線,幾乎是一直線,稱為 費斯線 (Feiss Line) (圖2)
,有扁平足的人,費斯線成” V ” 形下凹;這是因為 反映足弓位置的 舟狀骨 塌下 的緣故,此尤其在站立時 特別明顯 (圖3),很容易辨識。

勉強要說 扁平足的「病理」,可能只是 脛後肌或 阿基里氏腱 的問題。脛後肌的肌腱 附著在舟狀骨的蹠面(腹面),解剖學上,靠此肌腱,”吊”起 足弓(Longitudinal Arch),維持一個固有的腳形。腳在發育成長期間 脛後肌的力量不夠 (本質上),讓舟狀骨 塌了下來;或是 阿基里氏腱過緊,硬把 跟骨 拉向外( 踝外翻 Ankle Valgus),是目前認為的 扁平足 成因。

這原來只是肌腱可能的瑕疵,但日久之後卻使 距骨下關節 (Subtalar Joint)、及距骨-舟狀骨關節(Talonavicular Joint) 產生外斜性的脫位,就造就了 扁平足。扁平足站立時,腳的負重線會往腳踝的內側偏移,不能均勻的 落在 直角三角形 的腳底 (圖4 之三個X點);

 

另外,扁平足也常會 附帶在腳的內緣 長出鼓突的 舟狀骨附骨 (Acessory Tasal Scaphoid),會引起局部的滑囊炎或肌腱炎,厲害的須要開刀摘除附骨來治療。

大部分扁平足,踮腳尖時,足弓乍現,跟骨縱軸 也變直,好像扁平足消失了,但一踩平,又再出現,這樣的現象 稱 動態的 或 可逆性(Flexible)扁平足;這是因 踮腳的動作蹦緊了脛後肌,上提了舟狀骨,拉出了足弓。不過,單靠踮腳尖,並不能改善扁平足;用手術縮緊肌腱來治療扁平足,邏輯上聽起來合理,但技術上很難「縮」到恰到好處,況且肌腱力量不夠,可能是先天或本質上的問題,不是單純的鬆弛,因此,連教科書也不建議這樣的手術。

因此,目前對扁平足的治療主張是矯正其負重,使儘量回到該有的負重三角 (上述)。這樣的足墊,須依個人不同的腳形「客製」(custom-made),高度專業;穿了這樣的矯正足墊,才能有效的把扁平的腳 往上「」,這樣能有效減少腳踝痛、夾脛痛 或 內八字….等,若能從小就穿,理論上可預防 踝外翻 變厲害,也可減少踝關節、距骨-舟狀骨關節 的退化。

少數扁平足,腳踝外翻的情況 會隨年齡惡化,距骨-舟狀骨( 蹠關節 )的脫位 愈來愈厲害,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站走都痛,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以關節融合手術 來改善疼痛。幸好百分之八、九十的扁平足,只要穿矯正足墊,一輩子也沒甚麼不便;有扁平足的人,大可把煩惱拋一邊,豁達的看待你的「足下」,珍惜它跟你長相左右的緣份。(來處:http://blog.udn.com/wglee/2155390)

 

副舟狀骨症候群

副舟狀骨又稱足附生骨。所謂的「附生骨」是指軟骨在骨化過程中,沒有跟附近的骨骼結構黏合成一塊正常骨頭,反而分離為一塊獨立硬骨的現象,出現比例約2~12%。。只要附生骨在骨骼中的結構穩定,在行動方面,跟一般人並沒有什麼兩樣。

如果副舟狀骨合併其他足部疾病(扁平足、高弓足、足部扭傷),使副舟狀骨結構不穩定,造成發炎、疼痛的症狀,這就稱為”副舟狀骨症候群”。理學檢查可在舟狀骨突出位置有壓痛。踝部X光可看出副舟狀骨和舟狀骨分離處,但實際上是有纖維組織或軟骨相連。骨骼掃描可區分副舟狀骨是否造成症狀。

先嘗試穿著適合足弓墊,以減輕後脛肌的拉扯與負擔,可以局部的類固醇注射,以減輕疼痛。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者患者是專業的運動員或舞者,對於運用附生骨部位,有高度的運動要求,可能就必須透過手術來治療。

手術治療包含切除副舟狀骨及凸起處,並將後脛肌接回舟狀骨固定,術後石膏固定6周。手術治療並不適合尚在發育的青少年,因為肌腱骨格系統都還沒有長成,在沒有確定附生骨的功能情況下貿然切除,對將來的成長未必有幫助。

資料來處http://www.afa-sport.com.tw/contentbypermalink/33d0f81f0ecea51a60a41c60a8760de6

關於「Judy」

Served in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Cathay General Hospital from 1990-1996 Specialize in yoga anatomy and yogatherapy Yoga expert witness in Taipei court of Justice Subject matter Reviewer for the Chinese version of YOGA ANATOMY Certified yoga teacher of the Yoga Alliance Chair the pioneer therapeutic Yoga blog in Taiwan with near one million viewers
分類: 待分類, 肌肉/肌腱,Muscle, 膝蓋/關節,Joint, 體位法分析,Asana。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案例分享:老年維特的煩惱/膝蓋痛v.s.扁平足〉中有 3 則留言

  1. Ariel表示:

    這篇真是太說中我的心聲!
    不瞞老師說,我最近左膝蓋也開始有聲響,有時還會作痛。
    這肯定是跟我之前“錯誤勤練”瑜珈有關。
    從接觸瑜珈一路跌跌撞撞到現在來Judy上課,我也真的是“迷霧中看到了曙光”!

    • Judy表示:

      你開心幸福,我比你還開心,真的,膝蓋比你想像中重要一百倍,老了,膝好和膝不好的人生截然不同。呵呵,你是哪位呵??
      Jud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