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好:
九月的主題是胸悶,呼吸不順等主題,主要是講前胸以及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各位可能會覺得這個主題好難,很不好理解,錯了,這個主題是你時時都會遇到的,特別是自己的長輩,想想身旁有多少長輩中風,心臟開過刀,心肌梗塞結果人就突然走了,就在睡夢中。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但萬一不幸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那種感受簡直是刻苦銘心,非常痛苦,尤其現在過了中秋,天氣漸涼,這時在急診又是最忙碌的時刻,有時一個晚上都不用休息,救護車的聲音此起彼落,震耳欲聾,但對於陪伴而來的家屬卻是最艱難的時刻,因為躺在擔架上的患者,多半情況危急,十分危急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很多送來的時候人都是昏迷的,要不要開刀,開了刀會好嗎?不開是一定死,但開了也有可能是植物人,癒後的狀況沒有人可以掛保證。
有這麼可怕嗎?有,只要送來的是心血管疾病的老病患,本身又有三高的病史,那只要天氣一涼,溫差一大,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危險的季節,為什麼?天一冷,人們喜歡吃熱食,又愛進補,這些食物多半是高油脂及高熱量,對於血壓及血糖的控制非常不利。但人們老是勸不聽又沒有自制力,老是想著,我現在好好的,你幹嘛老是詛咒我會中風,儘說些不中聽的話。
以前家裡長輩多,每逢節日大家就會聚在一起,這些父執輩都是我在一旁服侍打理,但這些叔叔伯伯年歲大了,很多都中風了,連我自己的父親也差點中風,還好警覺性夠高,立刻送急診緊急開刀才撿回一命。
唉,人老了,就是病,但若身旁有貴人,命運卻會大不同。我希望你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九月第二周的功課就是:
一:研讀以下的新聞寫出你對頸部動脈的認識。
二:想想什麼瑜伽體位法對頸部的殺傷力最強?
三:重新溫習瑜伽的科學第四章受傷的風險。
四:重新溫習肩頸療癒解剖書第三篇心血管風暴。
五:寫出身旁兩個心血管疾病的真實案例,例如: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等
六:林依晨的母親小腦中風對你的啟示為何?
心血管相關新聞如下,主要是以頸動脈及椎動脈為主,有狹窄或是硬化等案例,仔細研究之後再去看看心血管的循環是如何和大腦循環相關。
91歲高齡風險大 李登輝椎動脈裝支架 手術成功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1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邱俐穎、陳文信╱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昨中午於台北榮總完成椎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台北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雲亮表示,手術歷時一個半小時,成功置放一根支架,過程一切順利,李前總統術後在加護病房進行後續觀察,若情況穩定,預計五到七天就能出院。
李登輝上周因椎動脈阻塞,身體不適轉往台北榮總住院,李登輝辦公室昨天表示,李登輝在醫療小組評估後,決定接受院方建議,動手術裝椎動脈支架,順利在昨天中午完成。
李登輝九十一歲高齡再次進行手術,陳雲亮坦言,高齡患者進行椎動脈支架置放手術風險非常高,因醫學上任何手術,年齡都是最大的風險,期間多次會議和專家討論,經過非常慎重的考量,最後仍認為有必要進行手術。
陳雲亮表示,李前總統先前心臟置放十一根支架、加上這次椎動脈支架,目前體內共計置入十二根支架。但李登輝椎動脈狹窄情形及支架置放位置,院方不願透露。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腦部包含頸動脈、椎動脈,左、右各一條,共四條血管,椎動脈主要供應腦幹血流,一旦供血不足、腦幹缺血,就會出現頭暈、眩暈等症狀,若嚴重狹窄或阻塞,甚至恐腦幹中風。
洪惠風表示,臨床上椎動脈狹窄,多會先開立血管擴張劑、抗凝血藥物,椎動脈支架置放非優先選項,臨床資料也不多,且椎動脈支架比起置放心臟支架風險更高,若出現血栓鬆脫,也可能引發腦幹中風。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指出,若椎動脈狹窄患者出現眩暈等症狀,中風危險性將大幅提升,研判李前總統可能經服藥仍無法改善頭昏、眩暈問題,才考慮置放支架。
頸動脈狹窄 沒中風先失智
有頭暈健忘症狀 可放支架改善
2014年09月02日
頸動脈狹窄(紅箭頭處)影響大腦血流量,用藥或置入支架可改善(藍箭頭處)。北榮提供
【邱俊吉╱台北報導】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頸動脈若太狹窄,即使沒出現任何中風症狀,大腦還是會受傷,導致暈眩、記憶力衰退,甚至造成失智症。醫師表示,即使是早期的失智症患者,也只有三成能找回部分認知功能,所以當認知能力開始退化,如出門常忘記帶鑰匙等,便要有所警覺,快到大醫院檢查。
台北榮總昨發表頸動脈狹窄研究成果,該院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怡慧說,頸動脈是供應大腦血流最重要的血管,若狹窄到原有的三成以下,很容易發生動脈斑塊剝落,或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即使狹窄問題尚未導致中風,某些臨床研究也發現,許多病人仍出現認知功能退化,腦部磁振造影卻未發現異常。
4成患者認知退化
李怡慧表示,北榮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嚴重頸動脈狹窄、但未發生腦中風或暫時性缺血症狀的患者,發現約四成已有輕度認知障礙,認知能力比以往退化,包括常記不得別人交代的事、外出老忘了帶鑰匙等,或不時會頭暈,要透過特殊的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才能找到腦病變部位,「病人的腦有多處微小損傷,小傷累積下,最後還是會造成失智症。」
北榮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主治醫師林浚仁說,這些有腦傷但還沒中風的患者,若接受藥物治療,搭配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撐開頸動脈,三個月後,頭暈和記憶力相較於僅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皆有顯著改善。北榮研究結果日前已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中風》,今年二月在美國國際中風年會中報告。
少抽菸少服荷爾蒙
要預防頸動脈狹窄,應避免抽菸或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仁澤提醒,早期認知退化有時難以發現,尤其某些人原本記憶力就差,若衰退不夠嚴重更易忽略,此時有賴自己與親友觀察、警覺,當發現些許異常,同時又有抽菸、高血壓等危險因子,應趕緊到大醫院詳細檢查。
頸動脈狹窄 小檔案
●病因:血管中的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血管變窄
●危險:可能阻塞血管,或形成血栓剝落,恐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
●預防: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不抽菸
●治療:服用抗血栓藥物,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或頸動脈內膜剝除術
●最新發現:頸動脈若窄到原來30%以下,即使沒中風大腦也會受破壞,使失智症早發
資料來源:李怡慧醫師、林浚仁醫師、陳仁澤醫師
猛烈甩頭 不當施力 當心椎動脈剝離!
自從季芹罹患椎動脈剝離的新聞傳出後,門診中的相關病患的確多了起來,不少病患因為不時的頭痛、頭暈,懷疑自己是否也罹患了椎動脈剝離,擔心自己隨時可能中風,「椎動脈剝離」這個平時看來陌生的字眼,一時間卻被病患關心了起來,每個人都想了解椎動脈剝離是怎麼一回事?
vertebralarterys椎動脈剝離會導致中風
椎動脈在哪裏?人體經過頸部通往腦部的血管主要有4條,分別是前頸左、右各1條的頸動脈及後頸左、右各1條的椎動脈。椎動脈由鎖骨下動脈發出,經枕骨上升到顱內,左、右兩條椎動脈在腦橋下緣匯合在一起,形成一條粗大的基底動脈。
那為什麼會「動脈剝離」?主要因為動脈血管內皮表面有破裂,而在動脈內流動的血液是有衝力的,一陣陣帶有衝力的血流會將破裂的傷口撕裂開,血流就會跑到所撕開的內膜內形成血囊,一旦血囊愈積愈大,就會擠壓到血管內的空間,正常血流因而受到阻礙,一旦血流流不過去,或是形成血栓塞住,就會造成阻塞型中風。
所以構成血管剝離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3個,分別是血管內要有傷口、要有血流衝擊力及血管壁結構是脆弱的。而這3個因素也決定了動脈剝離的嚴重性,一旦動脈剝離發生在椎動脈就是「椎動脈剝離」,椎動脈剝離除了會造成阻塞型中風之外,如果顱內椎動脈內的血囊往血管外面破裂,就會造成蜘蛛網膜下出血。
瞬間用力甩動 當心椎動脈剝離
椎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1~1.5人,如果以台灣人口換算下來,1年約有200~300名病患。血管有傷口是造成椎動脈剝離的主要因素之一,這個因素大多為外力所造成,像是整脊、按摩及碰撞等,另外頸部用力甩動的瞬間也是一個因子,像是坐雲霄飛車、打高爾夫球突然扭動轉身及開車突然急速轉彎等,都會造成頭頸劇烈晃動,可能導致椎動脈剝離。
此外,根據2012年底一份針對1972名椎動脈剝離病患所做的文獻回顧分析指出,發生椎動脈剝離的病患中,有50%有高血壓,其增加了血流衝擊破壞血管壁的動力因素。另外,抽菸也會使動脈剝離發生的風險增加。少數椎動脈剝離的發生與體型有關,身材較瘦的人有較高的發生機會,因為瘦的人關節容易彎曲,結構也會比較脆弱,但比例佔不到10%。還有一些椎動脈剝離的人,被診斷出有先天性結締組織疾病,由於其組織結構耐受性本來就較差,一受到外力的衝撞,很容易受到傷害,成了較易發病的族群。
不過,大多數的椎動脈剝離發生原因仍然不明,上述研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病患能想起來自己發生椎動脈剝離的可能原因,也就是多數病患根本想不起來自己發生椎動脈剝離的當時,在做什麼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所以仍有難以預防之處。
後頸靠近頭枕部劇痛 椎動脈剝離警訊
雖然椎動脈剝離容易造成中風,但在所有的中風病患當中,因椎動脈剝離所導致的比例並不高,約僅佔5%~10%,但卻佔45歲以下年輕型中風的10%~25%,顯然椎動脈剝離較易發生於年輕人,可能與年輕人愛冒險、較易從事競速活動,發生外力碰撞機會亦較多有關。
椎動脈剝離發生時,後頸靠近頭枕部的地方由於血管剝離會產生劇烈疼痛,且多為單側疼痛,同時會感到頭暈及伴隨口齒不清、手腳無力、或顏面麻痺等神經學症狀。因此,出現上述症狀時要特別注意,最好趕緊就醫進行檢查。椎動脈剝離的檢查,主要以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及磁振造影血管攝影(MRA)為主,其中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的準確度為100%,較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準確度80%要來得高,由於椎動脈的位置較深,超音波只能看到第一段的椎動脈,而椎動脈常是第二段及第三段出現問題,用超音波往往會掃不到病灶,所以超音波不適合用於椎動脈剝離的檢查。
當檢查發現有椎動脈剝離時,會先給予抗凝血劑治療,讓血流通過已經較為狹窄的血管腔時不要形成血栓,避免將僅剩的血流通道給阻塞了,進而導致中風的發生。當然若椎動脈剝離造成蜘蛛網膜下出血,使用抗凝血劑反而會增加出血的風險,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很擔心,也可以利用血管檢查時看一下血管的狀況,看是否有血管外凸的情形,更進一步確保用藥的安全性。
如果使用抗凝血劑經追蹤後都沒有效果,神經學症狀加重,即要考慮予以「介入治療」,也就是利用類似心導管的方式,經由導管進入血管內,將血管阻塞的地方打通,或是放入支架將血管撐開,避免阻塞。
椎動脈剝離逾6成會完全恢復
至於椎動脈剝離的治療預後,根據相關研究指出,67%發生椎動脈剝離的病患會完全恢復,有10%的人無法完全恢復,因為引發中風而留下殘障後遺症。
要特別提醒的是,椎動脈剝離時,頭痛是典型症狀,但有不少人平時就有頭痛或偏頭痛,常會有人問,一樣是頭痛,怎麼去分辨?這邊教民眾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椎動脈頭痛的痛點位置是頸部上方、靠近頭枕部的位置,與一般頭痛的位置多在頭部不同,且通常都是單側疼痛。椎動脈剝離的疼痛,往往是前所未有的疼痛,也就是過去都沒有這樣的痛過,如果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一定要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中風的發生。
預防椎動脈剝離有撇步
由於椎動脈剝離的發生,外力、瞬間甩動亦為一重要原因,平時整脊或是按摩最好要小心,按壓的力道千萬不要太大。如果喜歡坐雲霄飛車,在坐的時候儘量將全身放鬆,同時將頭緊靠在一側的護桿上,這樣可以避免甩動瞬間對身體及頭頸的晃動度,自然就可以避免椎動脈剝離的發生。由於發生椎動脈剝離的病患當中,有50%有高血壓的問題,因此有高血壓的病患平時一定要注意血壓的控制,避免血壓波動造成血管傷害。身材較瘦及有先天性結締組織疾病的人,由於關節組織較為脆弱,亦為椎動脈剝離的好發族群,平時要多注意,避免碰撞瘀青。有抽菸習慣的人,則最好戒菸,因為菸中的尼古丁及其燃燒所產生的物質,對心血管是一大危害。
Q:經常覺得脖子很緊、酸痛不適,該去做頸部超音波檢查嗎?
A:椎動脈剝離的典型症狀是單側後頸部劇痛及頭暈,所以脖子很緊或是酸痛不舒服與椎動脈剝離比較沒有直接的關係,這些症狀有可能是高血壓的症狀,這時候需要的是量血壓,看一看血壓的狀況,是否有過高的情形。
超音波無法看到全部的椎動脈,所以不適合用於椎動脈剝離的檢查,椎動脈剝離檢查主要還是以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及磁振造影血管攝影(MRA)為主,但如果有高血壓倒是可以做頸部超音波檢查,看一下是否有動脈硬化的情形。
由於在椎動脈剝離病患當中,有一半原本就有高血壓的問題,所以如果高血壓控制得好,發生椎動脈剝離的風險就會下降,平時還是多注意一下血壓的狀況比較好。
Q:長期低頭滑手機,也會容易頸動脈剝離嗎?
A:椎動脈剝離多為外力因素所引起,尤其是用力甩動的瞬間,低頭滑手機由於並沒有用力甩頭的動作,所以並不會引起椎動脈剝離,但長期低頭滑手機容易會引發頸肩酸痛,不少人會因而跑去按摩,一旦按摩施力不當,就有可能會引發椎動脈剝離。
小心!!頭痛可能是中風的先兆–談動脈剝離
神經科 林秀芬 副教授(101年9月)
六十二歲的張太太,時常有肩頸酸痛的症狀;經街坊鄰居建議,到一家國術館做推拿,意圖改善其酸痛的症狀;不料在推拿了十幾分鐘後,突然後頸感到一陣劇痛,疼痛延伸到左側後腦杓及太陽穴,緊接著而來的則是天旋地轉,不斷地反胃、嘔吐,當她起身想回家稍做休息時才發現,此時的她已完全無法控制行動,步態如同酒醉似的,需他人攙扶;經緊急送醫檢查後,才發現是頸部椎動脈剝離造成小腦中風,住院經抗凝血劑治療後,病情才獲得改善。
就如同上述案例,原本結構老化的血管壁經由外力影響會使得血管壁產生裂縫。這些外力可以是一般日常生活活動,例如甩頭、劇烈咳嗽、打球、游泳、瑜伽、美容院仰著頭洗頭等,有時往往連患者也無法察覺這些影響;另外,也可以來自於劇烈的刺激,例如坐雲霄飛車、游泳池SPA沖水柱、頸部指壓按摩、整脊治療等。當然,絕大部分健康的血管可以承受輕微的外力,但假若原本結構就有問題的血管壁(如動脈硬化、全身性結締組織疾病等)尤其容易受到傷害。當血管壁受到外力產生了裂縫,血液就會鑽入血管壁中,進而把血管壁剝離開來。這些鑽入血管壁之間的血液逐漸撐開管壁,進而將真正的血管管腔擠扁,腦部因此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於是就產生了缺血的症狀。除此之外,在受到剝離的狹窄血管腔中容易產生渦流,因此會有血栓形成,這些血栓掉下來也可能阻塞遠端腦部的血管,產生症狀。
因此頸部血管動脈剝離常導致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其表現出來的症狀就如同一般所熟知的腦中風症狀:突發性眩暈、視力模糊、步態不穩、肢體麻木無力等,但與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腦中風不同之處在於,患者常會合併有搏動性的頭痛,或是出現分佈在頸部、下巴的疼痛。診斷方面,雖然侵入性的腦血管攝影是診斷血管病變重要的工具,但已逐漸被非侵入性的檢查所取代,大多數患者可以經由頸部血管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是核磁共振掃描血管攝影等,獲得快速且正確的診斷。
因此若有突發性不尋常的頭頸部劇烈疼痛,合併暈眩、走路不穩、或頭頸部疼痛之對側肢體無力麻木等局部神經症狀,一定要想到動脈剝離的可能性,應儘早就醫檢查。
頸動脈硬化 影響大腦血流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年長者突然視力模糊,意識狀態改變,記錯當下人、事、時、地、物,或身體局部感覺異常,如單側突發感覺或運動異常,此時就要懷疑是否為頸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台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治煒表示,頸動脈硬化、狹窄時,大腦血液循環會受到影響,腦部血液供應不足,便可能產生上述症狀。
頸動脈硬化症狀很像中風,有些患者會半側乏力、走路不穩、吞嚥困難、說話不清,大腦不同區域供血量減少,症狀也會不一樣,若掌管運動區域供血量不足,患者運動能力就會出現變化。
頸動脈硬化有何危險因子?徐治煒醫師指出,頸動脈硬化危險因子,和心血管粥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一樣,主要分成八大項:第一,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提早停經。第二,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7。第三,抽菸。第四,生活作息不正常。第五,心血管或頸動脈硬化家族史。第六,高血壓。第七,高血糖。第八,高血脂。
頸動脈硬化不一定都有症狀,徐治煒醫師指出,部分患者頸動脈硬化可能長達10、20年都沒有症狀,後來去接受頸部按摩後,頸動脈內皮的不穩定型斑塊破裂,造成血小板聚集並產生血塊,導致血管整條塞住,建議頸動脈硬化患者千萬不要讓人按摩到頸動脈,高危險群患者盡量避免頸部按摩以免發生危險。
想了解是否頸動脈硬化,可以接受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攝影、大腦動脈攝影等檢查。徐治煒醫師提醒,為避免頸動脈硬化,最好不要熬夜、不要過度疲勞,高油、高鹽、高糖食物也要少吃,肥胖患者則要減重。戒菸更是重要。
根據最新建議,頸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周要運動五次,一次運動三十分鐘,中等程度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不要做太劇烈運動,免得身體無法負荷。
女玩投籃機竟頸動脈剝離密集低頭抬頭疼痛不止嚴重恐腦中風
玩投籃機遊戲須密集低頭、抬頭,小心有可能致使頸部的頸動脈剝離。設計畫面
【甯瑋瑜、沈能元╱台北報導】許多人愛玩投籃機遊戲,但一名女子在玩投籃機遊戲後,出現頭痛、脖子痛等不適,隔幾天還變得說話表達能力變差,就醫診治才發現已頸動脈剝離。醫師研判女子是玩投籃遊戲時,密集的低頭、抬頭撿球與投籃動作,致使頸動脈剝離,若再延遲治療,恐會惡化為腦中風死亡。
不得不慎
收治病例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俊杰昨天表示,這名二十六歲女子,到院時表示日前玩投籃機後,就感到頭痛、脖子痛,有吃止痛藥但沒改善,且在隔幾天後,頭腦變得不靈光,腦袋所想的,卻沒辦法說得清楚,因此來到三總就醫。
語言表達能力變差
林俊杰說,經安排女子進行電腦斷層等檢查,發現女子位於左側的頸動脈已經剝離,從頸部到腦部的血流,僅能靠著右側的頸動脈來支應,造成女子左側腦部的血量不足,產生頭痛現象,另因部分語言區,位於左側頸動脈的末端,讓女子的語言表達力變差。林俊杰指頸動脈剝離可能是經外力導致,問診時他發現女子近一年迷上投籃機,每周都會去練球,研判是長期密集低頭撿球、抬頭投球等動作,致使頸動脈發生剝離,所幸在給予抗凝血藥物治療後,女子症狀已改善,若再延誤治療,女子腦部可能嚴重缺血、惡化為腦中風,有生命危險。
林依晨追求完美 青春蠟燭曾兩頭燒
TVBS作者張家齊 | TVBS – 2013年9月25日 下午5:24
林依晨追求完美 青春蠟燭曾兩頭燒
最近超夯的「蘭陵王」,或者前陣子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不管是楊雪舞還是程又青,林依晨精湛的演技就像磁鐵一樣,總能牢牢吸住你的眼光,為了扛起家計,從大學就出道,不管對家庭、工作、課業, 總是用盡全力追求完美。
想像著林依晨的出道,其實在政大校園非常適合。演員林依晨:「我高三的時候一直想唸新聞系,不是外語,然後政大新聞系最最厲害嘛,所以我那時候就先參加了政大新聞營,所以也是那一段,就學長姊這樣帶著走上來。」記者:「妳高中就來過啦?」林依晨:「來過啦,所以那時候就很喜歡。」
學生:「是依晨嗎?」林依晨:「要Say Hi喔。」
政大最有名的陡坡,就像是林依晨18歲時面對的人生,她必須學業和事業兼顧,但是倔強、想要事事完美的天蠍座,卻在大一就賞了她一巴掌。林依晨:「那時候在拍十八歲的約定,我20堂日文課,來不到5堂,所以期末考的時候人家在寫考卷刷刷刷刷,我在那邊流眼淚,寫給老師的悔過書,不是她要我寫的,是我自己要寫的。」
大學唯一被當掉的課,就是這門日文課。林依晨媽媽:「有時候可能下課,劇組就直接到學校去接她,對啊,然後可能到貓空那邊拍,然後拍到4、5點吧,然後隔天可能要上課啊,然後她就在麥當勞那邊稍微趴睡個覺,然後8、9點再進去上課啊。」
林依晨vs.郭秋雯老師:「哇,老師,我有傳訊息給妳!這樣壓力好大喔,等一下、等一下、等一下。」
林依晨:「就是韓文系啊,現在已經是系主任了。」
大學的老師現身,讓林依晨萬分興奮,老師說當年蠟燭兩邊燒,林依晨不免上課打瞌睡,但是你總能知道她是用盡全力的。
林依晨:「這也是學弟妹嗎?」郭秋雯老師:「對啊。」林依晨:「這麼巧。」 郭秋雯老師:「有個學妹以學姊為目標,然後來唸韓文系,從小學就喜歡上。」林依晨:「小學?」郭秋雯老師:「她說講小學,我說依晨有出來這麼久?」林依晨:「有,我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偶像,看我一起長大。」
問她,到底十幾年的工作裡,有沒有讓她真的覺得闖不過的關?這個女生的回答,有著熱愛。林依晨:「六天六夜沒有回去好好睡一覺,然後看到第六天的日出,眼淚就一直掉,那也還滿單純,只是因為體力讓我沒有辦法這樣,所以老實來說嚴格來講,我還沒有經歷到那個時候,可能是因為心裡有一個很熱愛的東西,你做到很有成就感,然後你知道你在做對的事。」
導演瞿友寧:「戲裡頭程又青是講說,她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可是我覺得依晨還不只是本書,那我就特別又想了一下,我就覺得,我想用磁鐵來形容依晨。」
被她吸住,有點脫逃不開;但是反過來說,她也有某種貼不近身的阻力。瞿友寧:「她一直是一個律己甚嚴的人,那嚴到會我覺得會有些時候對周遭的人是一種壓力,那一種壓力是,我們人都不完美,然後當我們有一天想通,可以放鬆一個不完美的時候,可是你在依晨身上好像沒有看到不完美。」
合作好幾齣戲的導演這麼說,其實是希望她更野、更放肆,一場戲描述她找不到男友而大哭,讓瞿友寧印象深刻。瞿友寧:「我常常會想起那一幕,因為那一幕是在我拍過她的當中,我覺得很美的一段,可能很多人不覺得啦,因為那個並不是,特別要強調她的美,但是那個時候其實對我來講,是一個很真實的依晨。」
翻出那幾齣讓影迷守在電視前苦追的劇本,導演說,林依晨是個很難挑剔的好學生。瞿友寧:「就是像一個非常好學不倦的,我們在考大學聯考的學生一樣,一條線、兩條線、三條線代表她看了幾遍,幾個關鍵詞是她情緒上需要轉折的,她就圈起來。」
瞿友寧:「你如果沒有準備好,你跟她一起拍,有時候你會心虛、你會心虛,不管是對手演員或者是工作人員。
林依晨阿嬤:「依晨,叫他們趕快吃,東西擺好了就趕快吃啊。」
林依晨:「阿嬤說客人沒有吃,我們不能吃,趕快、趕快。」
林依晨的阿嬤儼然是家族大家長,每個週末親戚聚集,吃飯還要分三批上桌。林依晨家人:「這是,你看、你看,這是剛出生的時候吧,你看、你看,姊姊你看。」
全家一起看最新的戲劇蘭陵王,這些不太說出口的愛,是她的動力,特別是她口中的這位少女。林依晨媽媽:「妳要吃肉肉嗎?妳要吃肉肉嗎?」
林依晨:「我媽越有年紀越像少女。」
高中時父母離異、經濟困頓,媽媽苦撐什麼都不說,直到一場意外,林依晨才決心扛起「家」這個重擔。林依晨:「對方沒有合法執照,所以讓她頸部後部的兩條血管,因為這樣的抓而破裂,就造成小腦中風,然後後來好像就是引發她意識有點不清,就把我深夜叫到房裡來說,她很不舒服快要昏倒了,叫我趕快叫救護車還是計程車,然後要我挖一大口萬金油到她嘴巴裡,因為她怕會醒不過來。」
一個高一女生選擇的,就是誰都不通知,自己決心把媽媽的責任扛起,她說她是最需要愛的天蠍,而媽媽是最會給愛的巨蟹。林依晨媽媽:「其實我印象中,演藝圈好像很黑暗,對,複雜、非常複雜,其實她很單純啦,她真的很單純,單純不是笨喔,當然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母愛嘛,可能有父親的愛啊、男朋友的愛啊、朋友的愛,這些是我沒有辦法給的,那我能給的部份,我一定是完全無藏私的給啊。」
2009年2月,林依晨罹患腦下垂體囊腫,暫時離開螢光幕,手術後她對媽媽連說了十幾天的話,讓母女關係更進一步。林依晨:「後來進入這個工作之後,慢慢個性越來越壓抑,所以有些在別人面前不會講的,這些年壓抑下來,就在手術復原期間一直講,就好像要把這幾年沒講的講完。」
林依晨媽媽:「我在想說,我是不是小時候真的管她很嚴,然後讓她一直這樣壓抑著,所以我也有檢討我自己啊,所以到後來我都覺得,她要做什麼,我都答應她。」
這樣一個女生,也難怪一說到媽媽就哽咽。林依晨:「我不能在這裡哭,上次哭就是因為被當掉,現在不能在這裡哭,哎呀,對啊,她包容我太多了,我很任性,也只有媽媽會包容我這樣的任性。」林依晨媽媽:「其實講不完耶。」記者:「我說妳佩服她的地方。」林依晨媽媽:「很多耶,我都要跟她學習,她都會要我去上心靈成長課程,然後讓我改變一些想法。」林依晨:「我是我們爸爸家族那邊,跟媽媽那邊家族裡最矮的,只有他比我矮,哈哈哈,可是呢這位小伙子的媽媽178,我想他大了應該195吧。」
在這個時代裡,這個大家庭依舊保有那樣的溫暖,每一週跟阿嬤的約會,40位親戚成員出席,難得的是彼此無私和向心,或許這剛好解釋林依晨的磁鐵性格,也剛好解釋了她的面面俱到。
好友盈秀:「因為她很喜歡大家庭的溫暖,所以她可能也想讓自己之後的家庭是很熱鬧,也很溫暖的,其實這兩個事情要兼顧(和工作),是很困難的事情,可是我覺得她從來沒有放棄。」 即將告別台灣到國外唸書,她說戲演的越多,越會從角色發現自己不足,她還是要讓自己繼續進步。林依晨大學老師郭秋雯:「我說不要太期望她,因為期望就會有壓力啊,然後她自己已經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了,她自己會做得很好的,有時候我們都覺得她自己太嚴格了。」林依晨:「其實我是要去國外瘋狂的。」
照導演說的,好學生偶而需要瘋狂;身為演員,林依晨或許需要透透氣,才能再給一齣好戲,更不一樣的林依晨。
民俗療法 怎麼做才安全?
蔡瑞元(前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民俗醫療班老師)
所謂「民俗療法」就是從古代有人類歷史開始至今就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國或區域的一種保健文化。台灣的民俗療法是一種處於現代三大醫療體系西醫、牙醫、中醫之外的一種民間習用保健文化,不能有侵入性的行為,不得交付內服藥品或接骨、並不得為醫療廣告等,而純以手技保健方式為之的一種文化。
各國的民俗療法略有不同,各具特色,雖說是純以手技來達到保健的目的,理論上應該是安全的,然而實際應用上卻仍有許多的禁忌與應注意的事項。
過餓、過飽、中午時段 不宜
總的來說,在過飢或過飽的情形下,以及中午時段是不宜作任何形式民俗療法行為的,包括推拿、按摩、指壓、 刮痧、拔罐、氣功等。
若有下列症狀者是禁止刮痧及拔罐:急性傷筋的腫脹、全身浮腫、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中度及嚴重心臟病、血友病、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高熱、抽搐、痙攣、孕婦、6歲以下的兒童及70歲以上的老人,雖不是絕對禁忌,但應慎重為要。
推拿按摩指壓的禁忌
推拿、按摩、指壓的禁忌症有:手法部位嚴重皮損或皮膚病、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傷者、骨關節及軟組織腫瘤、診斷不明的急性脊椎傷脊髓症狀、急性傷筋局部腫脹嚴重早期、丹毒、蜂窩性組織炎,化膿性關節炎或潰瘍皮膚病、妊娠婦女、有嚴重的心肺腦疾傷者、精神病不能合作者、有骨關節結核、骨髓炎等感染性損傷及各種惡性腫瘤疾患等皆不宜作推拿、指壓、按摩。
頸部為生命中樞 應避免外力衝擊
喜歡藉由按摩、推拿、指壓、刮痧、拔罐或肢體運動等來消除疲勞的民眾得小心,尤其是頸部,頸部是全身神經、血管的樞紐,一旦外力不當衝擊造成頸動脈被壓迫,即可能因腦部血液回流不足或原本畸形的動脈剝離、破裂,血液回衝腦部而中風,所以頸部應小心保護,以避免外力的衝擊。
頸動脈剝離是導致中風的原因之一,年輕中風族群發病前曾接受過推拿、按摩、指壓、刮痧、拔罐,或頸部過度運動,以及車禍導致頸部過度後仰,或遭到外力撞擊等,都可能造成頸部動脈剝離。
有些人因為用力、突然打噴嚏、咳嗽、嘔吐,甚至轉頭都有可能發生,一旦頸動脈剝離造成血栓,腦部形成中風,症狀除了手腳無力、無法言語之外,會發生同側頭痛、頸痛、眼睛及前額疼痛等症,應及早就醫診治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