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我們的主題是胸悶,從胸悶的心血管談到呼吸,再從呼吸談到睡眠,最後透過要大家閱讀”奇蹟”這本書,讓這位哈佛腦神經科學家Jill Bolte Taylor自身中風的經驗,帶大家一起去領略中風後的腦袋是如何慢慢失去功能,當時她才37歲,人生最巔峰的時刻,竟然中風了,當下她其實是很興奮的,因為有哪一位腦科學家可以如此近身地研究自己腦內的構造,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但興奮只有一下下,她馬上領悟她就快要死了,如果她不設法救求的話,她就要離開這個人世了,雖然最後她幸運地活了下來,但也花了八年的時間才恢復健康,八年對我們而言很長,但對中風的人來說,那真是一個奇蹟。只要能恢復健康,不管花幾年的時間都是值得的。
以下是她在TED的演講,很精彩。
吉兒泰勒-你腦內的兩個世界
吉兒泰勒親身經歷過少數腦部科學家希望擁有的研究經驗:她親身經歷過一次腦中風。看著自己的腦功能徹底退化—動作、言語、自我意識都一一退化。這是一段動人的演講。
大腦的功能
現在請仔細看一下,作者左腦因動靜脈畸形瘤破裂導致血塊壓迫到運動言語中樞Broca’s area(創造語言和表達的能力)以及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了解語言的能力),其實不只這兩處,但這也讓她在復原的過程中吃儘苦頭,例如:她不明白一加一等於二,因為她不明白什麼是一?等於就像回到嬰兒狀態,一切都要重新學習。在這本書,她教大家如何幫助中風的人復健,要有耐心,將目標切成小步驟,保持正面能量,關心做得到比關心自己失去的更重要,也就是不要否定現在的自己,肯定自己現在的小小成就,那就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中風的陰影,重捨健康。
我的鄰居也是小中風,人看起來沒怎樣,但她卻變成大舌頭,也就是辭不答意,例如:她講不出三明治,但她能吞吞吐吐地描述她吃了一個三角形的東西,中間有夾東西,白白的,軟軟的,在巷口買的⋯⋯她說了一堆,我才猜出她在講她吃了三明治,那時她很開心一直重覆三明治三明治。她一直問我,為什麼中風之後她會變成這樣?其實醫生也告訴她,她傷到語言區,注意這塊地方在哪裡,大概就在太陽穴後上方也就是顳肌的位置,只要習慣牙關緊閉,很專注思考,這塊顳肌就會變緊,因此一般人偏頭痛也是在這裡好發。
九月上課會教大家如何按摩頭部和臉部,記得提醒一下。
透過她的分享,就明白左腦中風會影響到言語功能以及身體疆界、時間及空間感,例如:東西的遠近,當然她的右手的功能也受影響。但很多功能其實是左腦和右腦各司其職,卻有相互配合,語言能力的表達就是左右腦一起分工合作,例如有些中風的人她的言語表達受影響,但唱歌卻不受影響,她可以用唱的方法去表達她的意思。很有趣吧
這位患者中風後無法理解字義或無法正確表達
舞者的旋轉-左腦 右腦的測驗
現在來看看一個有趣的小測驗?舞者的旋轉,請問她是順時針轉還是逆時針轉?
以下內文是轉載商周部分內容:
這是《國家地理》大腦遊戲(Brain Games)主題網站中的一張錯視圖形,和被廣為流傳的「旋轉的舞者」一樣,同時可以被大腦解讀成兩種訊息-遠離或靠近的單車騎士、左旋或右旋的舞者。這樣的錯視圖形真的可以像傳說中一樣,判斷出觀察者是左腦或右腦思考嗎?
不可能!
要回答這問題,得先回到1980年代之前,科學家對大腦左右半球了解非常有限。當時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羅傑斯佩里(Roger Sperry),為了要避免癲癇病患半腦不正常放電透過胼胝體(corpus callosum)波及到整個大腦,於是執行了「裂腦」(split-brain)手術,切除了病患的胼胝體。病患癲癇的狀況確實獲得改善,但是卻有些「怪怪的」-例如叫不出左視野看到的物品。
原來胼胝體負責連結左右半腦,失去胼胝體,左視野的訊號進入右腦後,無法和位在左腦的語言功能區溝通,病患就叫不出物品的名字了。從裂腦手術意外發現左右腦區功能不同並由中間的胼胝體連結,斯佩里因此贏得1981年的諾貝爾生醫獎。
斯佩里開啟了腦側化(Lateralization of brain function)的研究,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聽到的左腦處理語言、邏輯、右半側的身體活動、右視野視覺……,而右腦處理書寫、情緒、空間概念、左半側身體活動、左視野視覺……。
回到最初的問題,既然左右半腦掌管不同的功能,那麼有可能藉由一張圖片來判定你是左腦或右腦型思考嗎?
2007年底,這則流言正熱門時,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神經學家諾維拉(Steven Novella)還特別在他的部落格NeuroLogica澄清了這則流言(可能因為流言中提到是耶魯大學的研究……)。諾維拉提到這並不合理,即使我們有左右腦區,但是得彼此連結才能完成任務,而且也沒有所謂的「左腦型」或「右腦型」性格。他還補充說,要測試一個人的能力不能單靠一張圖,得有一系列的測驗,儘管如此,測驗還是有運氣的成份在,所以分數也未必具有代表性。[1]
數理能力超群的人也不能稱作「左腦人」。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心理學家歐波伊(O’Boyle)發現,那些具有數學天賦的學生,仍然需要左右半腦共同作用才能解題,異於常人的地方則在於左右半腦的訊號交換較為密集。[2]
「右腦掌管情緒」的觀念也被推翻;這幾年透過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發現,左右半腦的部份腦區都參與了產生情緒的過程。
此外,腦的功能區其實很有彈性,不全然左右半腦涇渭分明。一些失去半邊腦部的患者雖然失去了半邊身體動作能力和半邊的視覺,但是像是語言之類的心智能力會保留在剩下的一半腦區上。[3][4]
種種後續的研究成果都逐漸挑戰著榮獲諾貝爾獎的腦側化學說,更何況一張圖就號稱能驗出你是左腦或右腦思考呢?
同時,左手畫圈、右手畫方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困難,但對接受過裂腦手術的人來說非常容易:
延伸閱讀:左腦惹的風暴,只有靠右腦救贖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4890_1.html
右腦開發的傳聞與真相
Written By: 科學松鼠會2012/04/25作者:圓兒
當今社會上,兒童右腦開發的宣傳鋪天蓋地,右腦的功用被描述的十分重要,遠遠勝過左腦。右腦開發簡直刻不容緩,萬分緊迫。可事實上,關於右腦的傳言很多,孰真孰假,你對右腦瞭解多少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判斷題,你能做對幾個:
1. 右腦主導的人和左腦主導的人數相當,可以通過簡單的測試測出你是哪個腦主導。
2. 愛因斯坦是左撇子,他比常人聰明因為他右腦極其發達。
3. 右腦儲存的信息是左腦的10萬倍。
4. 左腦掌管語言邏輯,而右腦負責情緒藝術和創造力
5. 嬰幼兒是右腦開發的關鍵時期
答案是,上面幾個判斷題只有最後一題是真的,別的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傳言,你答對了幾題呢?假如你對答案疑惑不已,下面就讓我們就來看看更詳細的解釋吧。
1. 右腦主導的人和左腦主導的人數相當,可以通過簡單的測試測出你是哪個腦主導
答:我們都知道左腦控制右半邊的身體,而右腦控制左半邊的身體。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習慣使用右手的,也就是右撇子。而左撇子約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但並不是所有的左撇子都是右腦佔主導的。一項美國的統計研究表明,對於語言功能來說,95%的右撇子都是左腦型的,而只有不到20%的左撇子是右腦型的(a)。千萬別相信那些簡單的看圖或者各種題目的小測試,它們並不能測出一個人是左腦型的還是右腦型的,只有通過複雜的腦掃瞄實驗才能確定哪個腦佔主導。
2.愛因斯坦是左撇子,他比常人聰明因為他右腦極其發達
答: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愛因斯坦是左撇子。恰恰相反,很多資料照片證明,他是使用右手握筆並寫字的,這表明他其實更有可能是個右撇子。還有傳聞宣稱愛因斯坦的右腦超級發達,這導致他天才的成就。1999年,三位美國科學家在著名醫學雜誌The Lancet (《柳葉刀》)上發表了對愛因斯坦大腦切片進行研究的論文。他們的一個重要發現是,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部分比一般人對稱,這主要是由於他的左頂葉比常人要大,大小和形態類似於右頂葉(b)。而頂葉這片腦區主管著視覺空間認知、數學能力和運動想像能力,這很有可能就是導致愛因斯坦超凡的邏輯思維和空間認知能力的主要原因。這說明,愛因斯坦異於常人的主要是左腦,而不是傳聞中的右腦。
3.右腦儲存的信息是左腦的10萬倍
左腦和右腦在形態和結構上是基本相同的,神經細胞數量和突觸接觸點的數量至少在數量級上也是一致的。沒有任何科學實驗顯示右腦和左腦在信息儲存功能上存在巨大的差別,「右腦儲存的信息是左腦的10萬倍」這種言論基本上可以說純屬是無稽之談。
4. 左腦掌管語言邏輯,而右腦負責情緒藝術和創造力
這個流傳很廣的「左右腦分工明確」的說法其實可以稱為是對腦科學理解的三大誤區之一。(另兩個誤區是「人的大腦利用率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和「腦細胞不能再生」,真相是「人的大腦利用率已經很高,接近飽和」和「部分腦細胞是有再生能力的」。)
這個傳聞可能是由上世紀60年代「裂腦」實驗引申出來的。當時在治療某些癲癇患者的時候採取了把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割裂的方式,從而導致患者左右腦的信息交流中斷。後來這些患者做了一些實驗,通過實驗結果人們引發出左右腦功能上差異的猜想。而在本世紀初,通過核磁共振掃瞄儀對人腦的掃瞄的實驗發現,其實左右腦的功能劃分並非是嚴格的一刀切。人們發現,其實在完成語言,邏輯思維等任務的時候左右腦都會參與,而左腦對細節更加關注,右腦則更看重大局(c)。所以說,其實左右腦的差別,是處理問題方式上的差別,而非其功能本身的差別。另外,去年一篇概括了63篇學術文章、72項試驗的關於創造性綜述(d)中明確指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創造性與右腦有著什麼特殊關係。
5.嬰幼兒是右腦開發的關鍵時期
這些判斷題裡只有這條是真的。嬰兒時期是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不僅是右腦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左腦開發的最佳時期。好的訓練不僅僅要開發一半的大腦,而是要調動左右腦共同完成,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出整個大腦最大的潛能。2009年,一個美國的研究小組發現,平時喜歡共同使用雙手的測試者要比只喜歡單手操作的測試者在一些創造性的測試題目中得分高很多。而如果讓那些單手實驗者在做一些創造性的題目之前雙眼左右的平行移動30秒鐘,他們的創造性會大大的增加(e)。研究人員猜測,左右腦的交流增多的時候,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強。各位爸爸媽媽是不是聽聞上面的研究發現都開始摩拳擦掌,打算讓寶寶多做眼睛左右移動的「運動」了?不過很遺憾,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這個增強創造性的方法十分簡單有效,但是創造性的增加只是暫時的,也就90分鐘的時間就過期了,所以並不能作為一個可靠的訓練方法。要想提高左右腦的交流,還要讓孩子多做左右腦同時進行的活動,讓左右腦交流成為一種習慣,比如多做左右兩邊同時調動起來的運動,比如學一門雙手演奏的樂器,比如講故事的時候既講注重細節,也顧全大局,這樣才能有效的調動整個大腦,合理的開發整個大腦。
右腦潛能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巨大,右腦開發也並不比左腦開發重要很多。一個人在思考,處事,判斷,思維,和語言應用的時候都是協調了左右腦共同完成的,左右腦還是需要協調平衡發展才是關鍵。家長在選擇「早教」方法的時候也應該仔細考察其基本的理念和科學基礎,切勿被華麗的外衣所迷惑。
發表在《時尚育兒》,有刪改。
參考資料
- a. Taylor, Insep and Taylor, M. Martin (1990) “Psycholinguistics: Learning and using Language”. page 362
- b. Sandra F Witelson, Debra L Kigar, Thomas Harvey, The exceptional brain of Albert Einstein, The Lancet, Vol 353, 2149-2153, 1999
- c. G. R. Fink, P. W. Halligan, J. C. Marshall, C. D. Frith, R. S. J. Frackowiak & R. J. Dolan, Where in the brain does visual attention select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Nature 382, 626 – 628 (15 August 1996)
- d. Dietrich A, Kanso R., A review of EEG, ERP, and neuroimaging studies of creativity and insight. Psychol Bull. 2010 Sep;136(5):822-48
- e. Shobe ER, Ross NM, & Fleck JI (2009). Influence of handedness and bilateral eye movements on creativity. Brain and cognition, 71 (3), 204-14
原文發表於科學松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