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保健班,一直是我很想開的課程。
足踝,有太多的問題,潛藏其中,但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很多新生來教室上課,我總是先觀察腳底,然後就可以看出她的腳跟是倒內側或是外側,足底、腳跟、小腿肚,這三者是無法分開討論的。
就像足底會痛,那是果,因在小腿,小腿一定要先鬆開來,足底才會略鬆,這時又要考量是足底會痛,還是足背會痛但影響到足底呢?原則上,足底會痛,是小腿肚的問題,足背會痛,是小腿前外側的問題。
腳跟會痛,也是小腿肚的問題較大;但跑步跑到腳連抬都抬不起來,記得,抬這個字眼,那多半是小腿前側的問題。熱愛跑步的人,多半跑久之後都有運動傷害,就在於腳型不正,很多是扁平足,或是高弓足,這種人跑步,久了對下半身,特別是膝蓋,絕對是慢性傷害。
腳青筋 潛藏風險
上圖:很多人的小腿都有淺淺的青筋,將來就會變成嚴重的靜脈曲張,傷口不易癒合。
皮膚會紅腫,容易刮傷。
上圖:靜脈是必須透過交通枝由表淺回到深層的大靜脈,青筋出現表示回流路徑受阻。
青筋乃人體積滯之表現,古人真是有智慧。
但還有一種潛在的問題更恐怖,但大家都沒有警覺性。那就是足背上的青筋,很多人的足背上,青筋就像一條青蛇般地盤踞在上,然後是兩條,接著就是整個腳背都是青筋暴露。這些都意謂著將來會有更大的問題產生。青筋,是腳的靜脈;一旦靜脈停滯不動,動脈就打不進來,血管是動脈血下來,經過微血管叢,分配養份到各個細胞去,接著才將缺氧血透過靜脈帶回心臟去。
足部的動脈循環十分重要,很多人的足部,唉,一看就明白,將來問題很大,若是有糖尿病的家族體質,將來傷口十之八九很難癒合,一旦感染,傷口又不好癒合,最慘的就是截肢。
一般人或許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也都輕忽足部血循的重要性。對自己的下半身並不重視,但各位同學要明白,若長期腳是冷的,涼的,這表示將來下肢周邊動脈硬化的可能性很高,一旦硬化,就要做血管擴管,或是高壓氧的治療,也是很麻煩的事。
足背動脈不好是警訊
記得,有一回我看了同學媽媽的腳,按了一下足背,發現她的足背動脈循環極差,提醒她要注意媽媽的腳,可能會有周邊動脈硬化的問題,其實不用按,也可以感覺出來血循不好。結果沒多久就打電話來說,媽媽住院了,醫師說是腳有周邊動脈硬化的問題,要做擴張術,否則,媽媽的腳就沒救了。天呵,我要如何安慰她呢?只能請她有空要多按摩媽媽的下半身,特別是從腳踝,小腿肚開始,用熱毛巾包住腳,自己則是要套上醫療用的手套,才不會不小心刮傷媽媽的皮膚。
上圖:這個病患的腳不行,你看連青筋無論大小都浮現,腳一定是冰涼的。
問題是醫師的手也不好。
上圖是測足背動脈的位置
結果,她很用心地按摩,放鬆,再加上我教的一些伸展動作,以及踮腳收縮動作,媽媽的腳原本是暗褐色,現在血循好了之後,也長肉了,顏色也變紅了,最重要的是,腳趾頭也能動了,這些都是氣血運行正盛的現象。
原來,媽媽有足跟痛的毛病,因此不喜歡走路,也不喜歡動,長期下來,腳背青筋爆出,但因為沒有什麼症狀,也不以為意。其實,這都是警訊。
小腿的警訊
一:小腿脹--靜脈問題居多
二:小腿冷--動脈問題
三:走路,腳底會痛--肌肉問題居多
四:心臟容易心悸--小腿血循不良
五:跑步腳很沈重--足背肌群有問題
六:無法控制每一個腳趾的動作--神經活性變差
七:小腿青筋很多--循環不好
八:小腿容易淤青--血行極差
以上就是小腿警訊,第六項應該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也是不行的。因為這表示腳部的神經不夠靈活,現在可以站起來,試著只動第二趾,或第三趾,其他都不要動,練習一下,就會明白原來自己的腳,真的不靈活。
現在失智症原來愈盛行,但在日本的防失智的大腦體操中,腳部的運動是十分重要的。腳,愈靈活,大腦就會愈活潑。想要擁有靈活的腳,就必須先學會放鬆足踝的上下游的肌肉,每一條都很重要,因為足三陰和足三陽,有六條足部的經絡在腳趾上交會,足部的氣血好,腳就會輕盈如無影腳,腳一旦沈重,日子久了,動脈容易硬化,腳就容易出現腳中風的現象,也就是間接性跛行,你看老人家為什麼無法走久,必須要停下來休息,因為足部的血循供應不上,表示周邊的動脈血管有輕微阻塞的現象。
上圖是大腦體覺皮質區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接收來自身體各部位的觸覺資訊,你可以看到手指的靈活對大腦的活動很有幫助。
上圖: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間接性跛行,這其實是表示下肢動脈血循不好的徵兆。要小心呵。
但這一切,不會是突然開始的。而是從腳背的青筋開始,這是因,跛行是果。想要上半身好,就必須上病下治,從腳開始。小腿是健康的指標,但必須從靈活踝關節開始做起。
這是我對9/23-24足踝保健班的期望,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靈活的雙腳。
PS:有興趣的同學再請報名。http://www.judyyoga.com/blog/?p=3253
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出處: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803/12.htm
心臟內科 鄭凱鴻 主治醫師(98年3月)
一位60歲的老婆婆,望著自己的腳,心中的酸苦觸動紅著眼框的淚。因為自己的疏忽,對糖尿病的控制怠慢不重視,一次不經意地刺傷足底,換來的是嚴重的無法控制蜂窩組織炎,截肢是醫師與大家討論後不得已的決定。根據大型研究,年齡超過70歲或50至69歲患者有糖尿病或抽菸的病史,有三成的病人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但隨著糖尿病人口增加,高脂高熱量速食文化之蔓延,抽菸人口增加及年輕化,週邊血管阻塞的發生率隨之增加,造成病患末梢肢體缺血,間歇性跛行、缺血性疼痛、皮膚潰瘍以及壞死。因缺血性壞死而導致截肢的個案數也愈來愈多。尤其糖尿病病患,更是常見。
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常導因於粥狀動脈硬化及狹窄或有時因急性血栓掉落導致的急性栓塞;阻塞嚴重時,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狀。
1.急性動脈阻塞:
可因栓塞症(embolism)或血栓症(thrombosis)或外傷等因素所導致,所造成的疼痛常是突發合併麻木、無力感。若阻塞無法即時消除且側枝血循尚未形成,則可能造成肢體壞死後不再疼痛;動脈阻塞後48小時,遠端肌肉可能會發生無法挽回之壞死。若儘早將血管疏通可避免肢體壞死的危險性。
急性動脈阻塞主要有五個徵兆(5P):疼痛(pain)、麻木(paralysis)、感覺異常(parethesia)、脈搏消失(pulseless)、蒼白(pale)。
2.慢性阻塞:
漸行性的血管阻塞,常在運動時感下肢肢體的疼病,尤其是小腿肚處,休息時即可緩解,此為間歇性跛行。當阻塞更厲害時,連休息都無法緩解此疼痛時,到最後就會發生組織壞死之情形。
另外,病患因血管阻塞,腳部常有營養不良之現象,例脫髮,泛白與易碎之指甲,皮膚在垂下時呈泛紅等。
週邊動脈阻塞疾病的分級
在臨床上我們常以四個等級來區分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第一級:肢體麻痺、皮膚溫度下降。
第二級:間歇性跛行。
第三級:休息痛。
第四級:潰瘍壞死。
兩個簡單的週邊血管疾病的檢查
1.節段血壓之測量(Segmental pressure):將血壓計之壓脈帶綁在肢體上配合超音波血流偵測儀之使用,測量該部位及該血管之收縮壓,此稱節段血壓。
2.腳踝-手臂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分別測量手臂及下肢之血壓,再以下肢的收縮壓除以上肢的收縮壓,所得之數值即是。當數值越小表阻塞的程度越厲害,症狀也更嚴重。數值 1.0左右是正常範圍。介於0.9-0.7算是屬輕度的,會間歇性跛行。介於0.7-0.4 是中重度,症狀為缺血性疼痛。等於或小於0.4則是為重度,肢體可能會壞死。
處理
(一)支持性(保守性)療法:
1減重。
2改善高血脂。
3治療糖尿病,將血糖控制於理想範圍。
4改善控制其他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衰竭等。
5禁菸:抽菸因會使血管更加收縮,故應絕對禁止。
6適度運動:可增加側枝循環,80%的病人可藉著運動來改善步行距離。
(二)藥物治療:
除了運動配合醫師的藥物治療,才能減緩症狀與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