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usara研習心得~認識John Friend

上個星期天去參加Anusara大師John Friend的兩天研習營,收穫很大,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尤其你看著滿頭銀髮的John Friend提到他和台灣的因緣時,你會覺得~~天啊,這咁係金A!

這位大師提到影響他最深的一本書之一,竟是老子,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這真令我感到詑異,也感到佩服,會想讀這本書的人,基本上都不簡單,老子的道德經,看起來虛無荒誔,但對我來說,他闡述的真理,卻是無上智慧的結晶.為了寫下我上課的心得,這兩天我又拿起案頭上的這本書,老子,書名就叫老子,但內容是講述道德經,在經文中,老子對真實與自由的了悟,對現代人來說,仿若天方夜譚,但當你年歲漸長時,再翻一下老子,你會了然於胸,深層的意涵,不是文字可以描繪的,只能心領神會,就像John Friend的課,你若冀望透過兩天的研習,就能掌握ANUSARA的精髓,很難,但至少可以窥看這個流派的丰采.

在兩天的課程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強調,人要先感受到環境的能量,感受到道的能量,讓這股能量進入你的體內,你所做的任何體位法,都必須從意圖開始,不僅是擺個樣子而已,你的意圖,你的動機,在那當下,已經決定你的品質,因為意圖,念頭,會形塑一個人的態度,態度會影響你外在的行為,行為會表現在你的體位法,因此,你必須先想想你意圖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你為什麼做瑜伽,你為何來參加這堂課,為何對ANUSARA有興趣,當你釐清自己的意圖,賦於背後的定義時,你絕對忘不了老師所教導的所有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你所想要的,你不會放棄,唯有你不感趣的,你才會分心,才會須要強記.

一成不變的習慣,讓生活變得無聊,沒有意義,如何讓當下有意義,讓當下的體位法有意義,就是你在每一刻都是全力以赴,或許,你此生是唯一一次和我見面,唯一一次有機會練到ANUSARA,就讓這兩天的WORKSHOP成為你一生永遠的回憶,在下回,或許有機會再相遇時,你會記得最後一次你見到我的情景,我說話的語氣,我指導的體位法,我一再強調的順勢法則,這些你都不會忘記.

帶著我給你的回東西回去,放在你的練習裡,每天拿出來,記得,要先感受到道的存在,世界為何會如此和諧,萬物為何可以生生不息,因為宇宙間有道存在,在你們的文化中,老子是第一個闡述道的智者,道,是無上智慧的菁華,體會你周遭的道,開放你的心,去迎接道,臣服在它之下,溶化你的心,道才能進入你的體內,想像身體的皮膚就像是一層衣服一樣地披在上頭,它是輕柔的,是陰的象徵,但,你的內在是陽剛,是充滿能量,吸入空氣,將你的內在壯大,外陰內陽,陰陽調合,你的體位法才會完美,太剛強的體位,只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太柔弱的體位法,無法完全伸展你的內在,唯有陰陽並濟的體位法,才能讓你處在自然順位的狀態,順位,順著身體最自然的生理位置,你才能伸展到極限,但我們從不去聽身體的聲音,就像你無法看到一片葉子所代表的意義,這片葉子的能量你能從你的手心中得知嗎?你能感受到它的能量嗎,只要你張開內在的眼睛,你會明白一葉知秋的道理.

收縮,才會產生力量,太陽會發亮,也是因為這層道理而來,但收縮必須用在對的部位,過份的收縮,只會緊繃肌肉,你必須在陰與陽中取得協調,就像太極的圖案,在黑與白的界限,你會發現,白中有黑點,黑中有白點,在陽中帶點陰柔,在陰中帶點陽剛,在兩者之間取得協調,如此才能圓滿.

在圓滿狀態之下,伸展你的體位法,但不要忘記,要臣服在道之下,你的心必須柔軟,尤其是你的上背部,你必須學會放鬆,溶化它的僵硬,你的肩膀才能往上伸直之後,再往後順位回去,肩胛骨的中線必須凹陷,不要拱背,不要武裝自己,讓你的手臂可以平行的身體,尤其當你在做伏地挺身的這個動作,千萬不要關閉你的胸膛,打開你的胸,迎接道的來臨.

上善若水,這句老子的話,是至理名言,最大的善行應該像水一樣可以容納所有的污穢,它,沒有形狀,卻可以在任何容器中展現形狀,你要像水一樣,讓呼吸進入你的體內,放鬆你緊張的背部,溶化它,隨著周旁的能量擺動你的身體,像條魚一樣,悠遊在當下,就像現在的我一樣,隨著周遭的能量擺動自己的身軀,我像條魚也像風中的楊柳,我與道共舞,因此,你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是快樂的,你的身心都處在喜樂之中,你才會愛上它.

以上種種,都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些話,但記得不是很清楚,若有疏失,還望各位指正,但以上這些話,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原來,練瑜伽可以不用這麼拚命三郎,原來帕坦伽利和老子和John Friend是一脈相通的,就像是拉弓的射手很多,但瞄準的靶心卻只有一個,那就是道,萬事萬物都是依循著道在循環.

這些話語好像玄之有玄,但我一直認為宇宙之間的確有道的存在,尤其你仔細研究你身體的器官,你就會明白,造物者真有奇怪,世界上最大的奇蹟,就是你的身體,造物者所做的事,都有其旨意存在,然而,天命不可違,臣服它,順從道的運傳,不要過份強調人定勝天,人為的做作,大自然會反撲,就像個人認為瑜伽不能練過頭,練瑜伽的意圖很重要,出發點要對,追尋的目標才會對,逆道而行,容易受傷,不僅是外在的皮肉之傷,內在的心靈也會受傷,萬事萬物的道理是一樣的.

此外,老子也說了另一段我很喜歡的話,大師雖然沒提,但言談間已充份表逹,那就是: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最柔弱莫過於水,但它卻能用來攻打最堅強的東西,而且沒有一樣東西勝過它,柔能克剛,就是這層道理.這和瑜伽之間的關係,不可說,不可說,待有心的人來參透.

惶恐走筆至此,深怕掛一漏萬的
Judy敬上

ps:剛好,看到下面這篇文章也是談呼吸,可以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什麼是淨化呼吸法

陳美文2006.11.21  中國時報 

    淨化呼吸法源自於古印度的養生功法,有點類似瑜伽。做法是閉上眼睛,讓腦子放空,將意識專注在呼吸上。

    成大醫學院生理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阿敏表示,淨化呼吸法共可分成調身法、調息法、淨化呼吸法以及靜心法四個環節,其中包括三種呼吸法如下:

    第一種呼吸法稱為勝利式呼吸法,呼吸頻率減緩,每分鐘大約四次左右。這是經由喉嚨後部的呼吸,會發出一種聽起來像是遠處海浪的聲音。

    第二種呼吸法稱為風箱式呼吸法,其頻率加快,每分鐘大約20至30次,可以快速增加能量。

    第三種由三種不同頻率的呼吸所組成的呼吸法,特別稱為淨化呼吸法,是生活的藝術課程中最獨特的呼吸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精神科醫師理查布朗博士(DR. Richard P. Brown) 表示,勝利式呼吸法是一種擠壓式的呼吸,呼吸量大且慢,可藉由活化迷走神經而加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風箱式呼吸法快速而有力量,可以強化交感神經系統,並進而影響大腦的腦波。淨化呼吸法是由三種頻率所組成的呼吸法,可以活化腦中的視丘,進而調節大腦皮質層各個區域。

    成功大學副校長暨醫學院院長宋瑞珍和布朗醫生都參加過淨化呼吸法課程。宋瑞珍親身體驗後,建議每周帶領團練的黃阿敏老師,針對淨化呼吸法進行科學印證研究工作,便於推展時提出更多數據驗證。

    ■更多訊息在這裡

    印度古儒吉大師(Sri Sri Ravi Shankar)提倡的「淨化呼吸法」在全世界已推行25年,數百萬人上過這項課程,民國82年引進台灣,由「生活的藝術基金會」負責推廣,目前已有十多位教師陸續在台北縣市、新竹、台中、彰化、台南、高雄開課,光是台南地區就已有500多位學員上過這項課程。相關訊息可參考生活的藝術基金會中文網站http://www.artofliving.org.tw/

2006.11.21  中國時報
穩定情緒抗憂鬱 好處多多
陳美文

    人腦複雜,很多功能及發展潛力迄今都還是謎團,但國際間有幾個特別針對「淨化呼吸法」所作的研究報告卻顯示,淨化呼吸法確實具有穩定情緒、抗憂鬱、提升人體免疫系統等多重優點。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副教授理查布朗教授,是知名的治憂鬱症專家,布朗博士4年前開始每個月推薦20名憂鬱症病患參加「淨化呼吸法」課程。當他看到所有病患,甚至最嚴重的憂鬱症病患,練習「淨化呼吸法」後,都有很大的進步後,2年前自己開始報名參加。

    他累積親身經驗、閱讀近600篇科學文獻、再加上來自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淨化呼吸法能活化傳遞訊息到腦海的迷走神經。迷走神經一方面經由視丘通往大腦皮質層,降低憂慮感、增加注意力及機敏度,並使心境平和放鬆。另一方面經由邊緣系統,進入影響情緒的腦區,去除恐懼記憶及焦慮感,增進人際和諧,增強正面思考、滿足感與內心喜悅。對於治療憂鬱症確實有正面功效。

    無獨有偶,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阿敏也針對南部122位上過「淨化呼吸法」課程、且持續練習者進行測試。

    2006年2月,她將成果發佈在「新德里淨化呼吸法醫學會議研究報」,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受測試者,在規律練習淨化呼吸法後,存在於人體血液中的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明顯上升,受測試者情緒也明顯隨之提升。

    黃阿敏說,目前全世界共有近20個醫學研究證明,淨化呼吸法對人體有多方面的幫助。有的驗證,持續練習淨化呼吸法,可提升人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有的證明可有效提升對抗壓力的副交感神經。由於許多個案都證實淨化呼吸法的自然療效,絲毫不亞於藥物,因此吸引更多的專業醫療人士深入研究。 

11/23補充:
何謂道,John Friend 希望我們遵從道,那請問,何謂道?老子說: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漠 ! 獨 立 不 改 , 周 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下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返 .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王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王 處 一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翻譯如下:

有一混沌的東西比天地還早出現,它寂靜無聲,空虛無形,屹然獨立而永恆不變,循環運行而生生不息,可說是天下萬物的根源,不知其名,故稱為道,勉命為大,它的大是周流不息,故稱逝,它的逝是無窮不無盡,故又叫做遠,它的遠是回歸本體,又謂之為反,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有四大,人為其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則聽任自然.

老子來解釋道,我想Mr. Friend鐵定是沒有意見,我拉拉雜雜寫了一堆,就是希望大家能真的了解John Friend大師所要表逹的意思,一支秃筆很難忠實寫出道的精神,連老子都是勉為其難說出,我又何德何能呢!道可道,非常道......且看下文老子全篇,感謝你拜讀至此,不簡單喲. 

<h2>老子</h2>

 

<h3>老 子 道 經</h3>

唐 易 州 龍 興 觀 道 德 經 碑 本
 
 

        一 章

道 ,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 可 名 , 非 常 名 . 無 名 , 天 地 始 ; 有 名 , 萬 物 母 . 常 無 , 欲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觀 其 徼 . 此 兩 者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故 有 無 相 生 ,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傾 , 音 聲 相 和 , 前 後 相 隨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萬 物 作 而 不 辭 , 生 而 不 有 , 為 而 不 恃 , 成 功 不 居 . 夫 唯 不 居 , 是 以 不 去 .
 

        三 章

不 上 賢 , 使 民 不 爭 ; 不 貴 難 得 之 貨 , 使 民 不 盜 ; 不 見 可 欲 , 使 心 不 亂 . 聖 人 治 : 虛 其 心 , 實 其 腹 , 弱 其 志 , 強 其 骨 . 常 使 民 無 知 無 欲 , 使 知 者 不 敢 為 , 則 無 不 治 .
 

        四 章

道 沖 , 而 用 之 久 不 盈 . 深 乎 ! 萬 物 宗 . 挫 其 銳 , 解 其 忿 , 和 其 光 , 同 其 塵 . 湛 常 存 . 吾 不 知 誰 子 ? 象 帝 之 先 .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 聖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為 芻 狗 . 天 地 之 間 , 其 猶 橐 蘥 . 虛 而 不 屈 , 動 而 俞 出 . 多 言 數 窮 , 不 如 守 中 .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謂 玄 牝 . 玄 牝 門 , 天 地 根 . 綿 綿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七 章

天 長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長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長 久 . 是 以 聖 人 後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以 其 無 私 , 故 能 成 其 私 .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萬 物 , 又 不 爭 . 處 眾 人 之 所 惡 , 故 幾 於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淵 , 與 善 人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動 善 時 . 夫 唯 不 爭 , 故 無 尤 .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若 其 以 . 揣 而 銳 之 , 不 可 長 保 . 金 玉 滿 堂 , 莫 之 能 守 .
富 貴 而 驕 , 自 遺 其 咎 . 功 成 、 名 遂 、 身 退 , 天 之 道 .
 

        十 章

載 營 魄 抱 一 , 能 無 離 ? 專 氣 致 柔 , 能 嬰 兒 ? 滌 除 玄 覽 , 能 無 疵 ? 愛 人 治 國 , 能 無 為 ? 天 門 開 闔 , 能 為 雌 ? 明 白 四 達 , 能 無 知 ? 生 之 畜 之 , 生 而 不 有 , 為 而 不 恃 , 長 而 不 宰 , 是 謂 玄 德 .
 

        十 一 章

三 十 輻 共 一 轂 , 當 其 無 有 , 車 之 用 . 埏 埴 以 為 器 , 當 其 無 有 , 器 之 用 . 鑿 戶 牖 以 為 室 , 當 其 無 有 , 室 之 用 . 有 之 以 為 利 , 無 之 以 為 用 .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聾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馳 騁 田 獵 , 令 人 心 發 狂 ; 難 得 之 貨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聖 人 為 腹 不 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所以才要大家過簡單的生活!)
 

        十 三 章

寵 辱 若 驚 , 貴 大 患 若 身 . 何 謂 寵 辱 ? 辱 為 下 . 得 之 若 驚 , 失 之 若 驚 , 是 謂 寵 辱 若 驚 . 何 謂 貴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 為 我 有 身 . 及 我 無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貴 身 於 天 下 , 若 可 託 天 下 ; 愛 以 身 為 天 下 者 , 若 可 寄 天 下 .  

        十 四 章

視 之 不 見 , 名 曰 夷 ; 聽 之 不 聞 , 名 曰 希 ; 摶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詰 , 故 混 而 為 一 . 其 上 不 曒 , 在 下 不 昧 . 繩 繩 不 可 名 , 復 歸 於 無 物 . 是 謂 無 狀 之 狀 , 無 物 之 象 , 是 謂 忽 恍 . 迎 不 見 其 首 , 隨 不 見 其 後 . 執 古 之 道 , 以 語 今 之 有 . 以 知 古 始 , 是 謂 道 已 .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為 士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 夫 唯 不 可 識 , 故 強 為 之 容 : 豫 若 冬 涉 川 , 猶 若 畏 四 鄰 , 儼 若 客 , 渙 若 冰 將 釋 , 敦 若 朴 , 混 若 濁 , 曠 若 谷 . 熟 能 濁 以 靜 之 ? 徐 清 . 安 以 動 之 ?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能 弊 復 成 .
 

        十 六 章

致 虛 極 , 守 靜 篤 . 萬 物 並 作 , 吾 以 觀 其 復 . 夫 物 云 云 , 各 歸 其 根 . 歸 根 曰 靜 , 靜 曰 復 命 , 復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忘 作 , 凶 . 知 常 容 , 容 能 公 , 公 能 王 , 王 能 天 , 天 能 道 , 道 能 久 , 沒 身 不 殆 .
 

        十 七 章

太 上 , 下 知 有 之 ; 其 次 , 親 之 豫 之 ; 其 次 , 畏 之 侮 之 . 信 不 足 , 有 不 信 ! 由 其 貴 言 . 成 功 事 遂 , 百 姓 謂 我 自 然 .
 

        十 八 章

大 道 癈 , 有 人 義 . 智 惠 出 , 有 大 偽 . 六 親 不 和 , 有 孝 慈 . 國 家 昏 亂 , 有 忠 臣 .
 

        十 九 章

絕 聖 棄 智 , 民 利 百 倍 ; 絕 民 棄 義 , 民 復 孝 慈 ; 絕 巧 棄 利 , 盜 賊 無 有 .
此 三 者 , 為 文 不 足 , 故 令 有 所 屬 : 見 素 抱 朴 , 少 私 寡 欲 .
 

        二 十 章

絕 學 無 憂 . 唯 之 與 阿 , 相 去 幾 何 ? 善 之 與 惡 , 相 去 何 若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忙 兮 其 未 央 ! 眾 人 熙 熙 , 若 享 太 牢 , 若 春 登 臺 . 我 魄 未 兆 , 若 嬰 兒 未 孩 . 乘 乘 無 所 歸 ! 眾 人 皆 有 餘 , 我 獨 若 遺 . 我 愚 人 之 心 , 純 純 . 俗 人 昭 昭 , 我 獨 若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獨 悶 悶 . 淡 若 海 , 漂 無 所 止 . 眾 人 皆 有 已 , 我 獨 頑 似 鄙 . 我 獨 異 於 人 , 而 貴 食 母 .
 

        二 十 一 章

孔 得 之 容 , 唯 道 是 從 . 道 之 為 物 , 唯 恍 唯 忽 . 忽 恍 中 有 象 , 恍 忽 中 有 物 . 真 冥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古 及 今 , 其 名 不 去 , 以 閱 眾 甫 . 吾 何 以 知 眾 甫 之 然 ? 以 此 .
 

        二 十 二 章

曲 則 全 , 枉 則 正 ; 窪 則 盈 , 弊 則 新 ; 少 則 得 , 多 則 或 . 是 以 聖 人 抱 一 為 天 下 式 . 不 自 見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長 . 夫 惟 不 爭 , 故 天 下 莫 能 與 之 爭 . 古 之 所 謂 「 曲 則 全 」 , 豈 虛 語 ? 故 成 全 而 歸 之 .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飄 風 不 終 朝 , 驟 雨 不 終 日 . 熟 為 此 ? 天 地 . 天 地 上 不 能 久 , 而 況 於 人 ? 故 從 事 而 道 者 , 道 德 之 ; 同 於 德 者 , 德 德 之 ; 同 於 失 者 , 道 失 之 . 信 不 足 , 有 不 信 .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久 , 跨 者 不 行 , 自 見 不 明 , 自 是 不 彰 , 自 伐 無 功 , 自 矜 不 長 .
其 在 道 , 曰 餘 食 贅 行 , 物 或 有 惡 之 , 故 有 道 不 處 .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漠 ! 獨 立 不 改 , 周 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下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強 字 之 曰 道 , 強 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遠 , 遠 曰 返 .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王 大 . 域 中 有 四 大 , 而 王 處 一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二 十 六 章

重 為 輕 根 , 靜 為 躁 君 . 是 以 君 子 終 日 行 , 不 離 輜 重 , 雖 有 榮 觀 , 燕 處 超 然 . 如 何 萬 乘 之 主 , 以 身 輕 天 下 ? 輕 則 失 臣 , 躁 則 失 君 .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 無 轍 跡 ; 善 言 , 無 瘕 謫 ; 善 計 , 不 用 籌 策 ; 善 閉 , 無 關 鍵 不 可 開 ; 善 結 , 無 繩 約 不 可 解 . 是 以 聖 人 常 善 救 人 , 而 無 棄 人 ; 常 善 救 物 , 而 無 棄 物 . 是 謂 襲 明 . 善 人 , 不 善 人 之 師 ; 不 善 人 , 善 人 之 資 . 不 貴 其 師 , 不 愛 其 資 , 雖 知 大 迷 , 此 謂 要 妙 .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為 天 下 蹊 . 為 天 下 蹊 , 常 德 不 離 , 復 歸 於 嬰 兒 . 知 其 白 , 守 其 黑 , 為 天 下 式 . 常 得 不 忒 , 復 歸 於 無 極 . 知 其 榮 , 守 其 辱 , 為 天 下 谷 . 為 天 下 谷 , 常 得 乃 足 , 復 歸 於 朴 . 朴 散 為 器 , 聖 人 用 為 官 長 . 是 以 大 制 無 割 .
 

        二 十 九 章

將 欲 取 天 下 而 為 之 , 吾 見 其 不 得 已 .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為 . 為 者 敗 之 , 執 者 失 之 . 夫 物 或 行 或 隨 , 或 噓 或 吹 , 或 強 或 贏 , 或 接 或 隳 . 是 以 聖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三 十 章

以 道 作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強 天 下 , 其 事 好 還 : 師 之 所 處 , 荊 棘 生 . 故 善 者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強 . 果 而 勿 驕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不 得 以 , 是 果 而 勿 強 . 物 牡 則 老 , 謂 之 非 道 , 非 道 早 已 .
 

        三 十 一 章

夫 佳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惡 之 , 故 有 道 不 處 . 君 子 居 則 貴 左 , 用 兵 則 貴 右 .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惔 為 上 , 故 不 美 , 若 美 之 , 是 樂 殺 人 . 夫 樂 殺 者 , 不 可 得 意 於 天 下 . 故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 是 以 偏 將 軍 居 左 , 上 將 軍 居 右 . 殺 人 眾 多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戰 勝 , 以 哀 禮 處 之 .
 

        三 十 二 章

道 常 無 名 . 朴 雖 小 , 天 下 不 敢 臣 . 王 侯 若 能 守 , 萬 物 將 自 賓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人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天 將 知 止 .
知 止 不 殆 . 譬 道 在 天 下 , 猶 川 谷 與 江 海 .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勝 人 有 力 , 自 勝 者 強 . 知 足 者 富 , 強 行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壽 .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汜 , 其 可 左 右 . 萬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辭 , 成 功 不 名 有 . 愛 養 萬 物 不 為 主 , 可 名 於 大 . 是 以 聖 人 終 不 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三 十 五 章

執 大 象 , 天 下 往 .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太 . 樂 與 餌 , 過 客 止 . 道 出 言 , 淡 無 味 , 視 不 足 見 , 聽 不 足 聞 , 用 不 可 既 .
 

        三 十 六 章

將 欲 翕 之 , 必 故 張 之 ; 將 欲 弱 之 , 必 故 強 之 ; 將 欲 癈 之 , 必 固 興 之 ; 將 欲 奪 之 , 必 固 與 之 . 是 謂 微 明 . 柔 勝 剛 , 弱 勝 強 . 魚 不 可 脫 於 淵 ,
國 有 利 器 , 不 可 示 人 .
 

        三 十 七 章

道 常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侯 王 若 能 守 , 萬 物 將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將 鎮 之 以 無 名 之 朴 . 無 名 之 朴 , 亦 將 不 欲 . 不 欲 以 靜 , 天 下 將 自 正 .


  • 留言者: Sheryl
  • Email: yoga.om@msa.hinet.net
  • 網址:
  • 日期: 2006-11-22 09:26:50

謝謝Judy的分享,好感動喔!
有Judy真好,感恩! ^()^


  • 留言者: Carole
  • Email: lllyoga@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6-11-22 12:39:49

是啊!有Judy真好.感恩再感恩!Judy每次的用心分享和這一顆願分享
的心.真的感動耶!


  • 留言者: judyyog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1-22 16:10:05

Sheryl& Carole:
千萬別這麼說,其實,他講得很多,我只有記部分重點,因為場地小人
又多,又要做瑜伽又要聽中英文,實在是寫得很惶恐,很怕誤解大師的
意思,基本上anusara的原意就是與上天恩典共舞,是對心靈禮讚,尊
重個人得天獨厚的能力及極限.
其次,順位法則符合人體生理活動的功能,能打開身體,具高度療效,
也是我最有興趣的地方.其次,呼吸永遠都在體位法之前,讓我在練習
時更加專注.覺知,臣服,打開,合一,與宇宙的真理一起脈動,與道
合而為一,那就是瑜伽,也是anusara所一再強調的,與上天的恩典共
舞之意.

資質駑鈍的Judy拜筆


  • 留言者: Rekha
  • Email: rekhatw@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06-11-24 15:52:35

Dear Judy :
當一個人敞開胸懷 與所有生命分享一切時
他當下就擁有了一切 妳的文章就像散發著無限光芒的世界
溫暖了我們的生命 這就是學Yoga最重要的精神
在心中為Judy鼓掌 喝采


  • 留言者: judyyog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11-24 17:35:15

Rekha
其實我要感謝John Friend大師的提醒,原來,道一直在我心裡,我
的很多想法,在我年輕的時候,老子就已經進駐,一直以來,我都不知
道為何自己的個性會如此謙和,我很少生氣,因為對我而言,生命就是
生與死這兩件大事,一旦你看開了,其實,生命許多紛擾並不是那麼重
要,生氣,一定要今天就氣完.明天一早站在墊子前面,又是一天禮讚
的開始.
呼吸,在吸與呼的剎間,有一兩秒的空白,那個短暫的止息,其實,就
是死亡的面相,但,就在那剎那間,整個世界都空掉,肉體不見了,根
本就沒有死亡這件事,原來世人認知的死亡,其實,只是換件衣服罷
了,你的心依舊存在.
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最大的體會,放下,空才會進來,在我提筆寫這
篇文章時,感覺是被附身,思緒不斷地透過文字流潟出來,一氣呵成,
沒有遲疑,連我也覺得神奇.
現在,我能些些體會大師所謂與上天的恩典共舞的意涵,也希望大家都
能體會我的喜悅.

野人獻曝的Judy留

分類: Anusara受訓心得。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